小学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进行美学教育的实践
2022-01-10陈敏
陈敏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美学教育,不仅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任务,更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美学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美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努力,让学生接受美学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美学教育;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长久以来,美学教育受到教师的忽略,然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学教育重新提上课堂,并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感受美学教育的内涵,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落实美学教育,让小学语文教学更有深度。
一、通过阅读教学,渗透文化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是实施美学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但是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多是从拼音、汉字、结构等基础知识入手,为学生夯实阅读基础。但这样的教学相对机械化,并不能实现美学教育的目的。而且,采取这样的教学策略,也很难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从文本内容出发,为学生发掘文化元素,渗透文化知识,从文化的角度让学生接受美学熏陶。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猴王出世》一文时,本文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的来历以及其在花果山的传奇经历。根据书中的描写,孙悟空是一个石猴,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是一种极具神话色彩的描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都不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为什么要写孙悟空是仙石孕育而成的,石头怎么会生孩子呢?考虑到学生有这样一个困惑,教师便从神话的角度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远古时期,人们普遍对灵石格外崇拜,认为石头是可以孕育生命的。据《淮南子》一书中的记载,所谓“禹产于石,启生于石”,这些神圣叙事其实是对王权神圣来源的追溯,也可以视作是古代的一种石头崇拜。而在《山海经》中,同样有“伯鲧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的记载,此处所说的“息石”就是可以孕育生命力的灵石。通过这些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古人确实有一种石头崇拜情结,可见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这部作品时,应当也是受到这种情结的感染,才会写下这样的故事。有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当文章中存在一些文化元素时,教师不妨将其发掘出来,从文化的角度为学生讲解文本内容,这样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增添课堂的人文气息。
二、立足诗词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很少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讲授,反而倾向于讲解基础性的知识,导致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相对片面,甚至感受不到诗词的韵味。事实上,古诗词有很多内容值得发掘,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往往会将很多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这也是学生读不懂诗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讲解诗词时,教师不可停留在基礎知识层面,而是应当主动发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诗词。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李商隐的《嫦娥》一诗时,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读一读这首诗歌,然后挑选几个重点字词,为学生展开讲解,以期让学生梳理诗词内容。但这样的讲解方式既不能传递诗词之美,也不能增进课堂的人文内涵,只会让学生和诗词的距离越来越远。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讲解这首诗词时,为学生专门讲了讲诗词背后的神话故事。其实这首诗写的就是后羿射日以后,由于受到西王母的褒奖,得到了一粒长生不老仙丹,嫦娥作为后羿的妻子,原本应和后羿白头偕老,但她耐不住寂寞,于是偷吃了这枚仙丹飞天成仙,变成广寒宫里的嫦娥仙子,但却没有得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反而日日受到良心的折磨,每一夜都后悔偷食灵药。当学生知道了诗词背后的神话故事,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李商隐对嫦娥的批判情绪,这对学生把握诗词的情感内涵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教学古诗词时,如果只是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学生根本感受不到诗词的美。鉴于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妨发掘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元素,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诗词的美,才能把握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思想价值。
三、利用语文实践,体现文化趣味
语文学习不应局限在课本之内,教师也需要摆脱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积极改革。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习惯于给学生讲解课内的知识,也习惯于通过口述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但这样的教学策略缺乏趣味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疲惫感。因此,教师不妨设计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既能体现文化的趣味,还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一文时,药师在导入环节为同学们展示了很多神话故事的图片,比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等,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猜一猜是什么神话故事。为了增添课堂的趣味色彩,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知识抢答。而抢答的学生不只需要说出神话故事的名称,还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为其他同学说一说这则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神话思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更加浓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沉浸在口述式的教学模式中,还需要跳出教学束缚,设计一些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将美学教育落在实处。对此,教师不妨在渗透文化的同时熏陶学生的美学素养,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发现美、探寻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内涵。
参考文献
[1]张文芳.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J].家长,2020(36):118-119.
[2]高美霞.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中国教师,2020(S2):9.
[3]张艳.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