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2-01-10娄爱凤
娄爱凤
摘要: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使得社会对小学教学质量水平的关注度不断高。因小学生天生好动,容易在数学学习中感到枯燥,难以培养学习兴趣。所以,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教育界普遍关心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激励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激励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激励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1.1教师对激励教育认知不足,影响激励价值发挥
当前,诸多小学数学教师对激励教育的认知存在不足,包括在激励教育应用目的的实现中,对结果的有效性需从应用手段的作用预判和分析,对激励教育中应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激励教育的优势价值和教学方案的优化等各个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激励价值的发挥。
1.2教师对激励策略应用不当,学生的激励敏感度不强
小学生天生好动,很多小学教师会通过激励教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具体应用中,由于一些教师为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会过多的使用激励策略,在这种不当操作中,极易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不但没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而产生厌烦心理。笔者发现,小学数学老师在采用激励策略教学过程中,滥用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其应用不当主要体现在:第一,激励策略使用过于频繁。当教师过多的采用激励策略进行教学时,学生内心会生出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进而失去了被激励的荣誉感和新鲜感,学习兴趣随之下降,甚至一些学生会对教师的激励表现得“并不稀罕”。第二,激励政策的应用界限模糊。要发挥激励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成效,需要教师在激励教育中对学生作全面、精准的考察和评估,如盲目应用,或经常使用,会在无形中削弱激励的价值,使学生对激励的敏感度降低。
1.3激励方案的制定不合理,教学效果不佳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励教育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激励方案制定不合理,其中目标不清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在教学应用中缺少对激励原则的坚守,致使激励教学策略实施中有失公允时,会给正常的教学活动带来阻滞性影响[1]。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激励方案制定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激励目标不明确、激励教育的实施缺少系统性和原则性、激励中的竞争不公等问题,均会导致激励教学方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对激励方案实施效果分析的片面性,也是导致其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激励教育方式时,不注重对激励方案实施效果的全面分析,则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应用成效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升。
2.提升激励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成效的策略
2.1以爱的教育为激励切入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兴趣方面还相对感性,由于年龄较小,他们从家庭来到学校,最亲近的人就是老师,这就意味着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换言之,“師爱”如“母爱”,更胜母爱,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直扮演严厉的角色,学习中始终有害怕情绪时,他们的学习就是被动的。为满足新课改中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将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爱作为切入点进行激励教育,笔者认为,可通过“见缝插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由于数学教师都是非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相对少一些,因此,要通过人为方式尽可能创造一些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关心学生,特别是在学生困难的时候给其帮助,此外,教师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都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爱的教育来实现激励目的,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数学。
2.2通过灵活教学手段进行激励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快速集中注意力的关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鉴于小学生生理发育的特殊阶段,教师可通过灵活教学手段的方式来开展多样化教学,如猜谜、讲故事、对口令、玩游戏和实践操作等,具体可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差异化的设置。
如,在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数学“7加几”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小熊抱西瓜的游戏,挑选学生上台扮演小熊,然后每个小熊都拿着“7加几”的算式卡片,根据已经给出的几个西瓜上的数字,去找对应答案,抱对的学生可以将西瓜拿走,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异常高涨,都发现了运用“凑十法”的好处,看着学生们意犹未尽的脸,我趁机再次抛出问题:“熊妈妈看到小熊们很快抱到了西瓜,特别开心,她又给小熊出了个难题。”紧接着,在黑板上写出“5+7=”,几乎不假思索,学生们就纷纷给出了答案,经总结发现共有三种不同的算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联系,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的妙用,同时也对“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知识有了更深的记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甚至总结出了看5想5的计算法,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巧妙设置疑问,通过激励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俗话说“学起于思源于疑[3]。”可见设疑的重要性,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精神的重要方式。在激励教育中巧妙设疑,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青岛出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展示了课前准备的正方形框,再将一个球放入其中,让学生观察球的掉落过程,并提问:“球为什么会掉下去?你有没有什么方法让球掉不下去?”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硬纸板挡住。”借此“疑”导入“面”的教学,通过感性认知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并根据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提升学习效果。无疑,善于设“疑”,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必要条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励能为学生创造更为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也只有正确运用激励教育,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秀敏.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价值[J].小学生(中旬刊). 2021,(09):59-59.
[2]张瑞孝.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28):82-83.
[3]李瑞香.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OR].2021(07):1875-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