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10黄珍珠罗静刘美娟魏雅云万绮雯罗程王笛誉饶赟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23期
关键词:屈膝治疗仪肌力

黄珍珠,罗静,刘美娟,魏雅云,万绮雯,罗程,王笛誉,饶赟(通信作者)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偏瘫是卒中患者常见后遗症,以肌力减退、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等为主要表现,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1]。目前,临床对于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干预以功能训练为主,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但受个体差异影响,较难达到预期效果。中频治疗仪是一种无创物理辅助康复手段,其释放的中等频率电流刺激能够直接作用于肌肉,可改善患处神经传导及血液循环,促进偏瘫肢体部分功能恢复。有研究显示,推拿、针灸等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5~78岁,平均(63.69±3.17)岁;病程15~67 d,平均(32.94±4.25)d;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25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3~76岁,平均(64.23±3.09)岁;病程18~65 d,平均(33.42±4.39)d;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经CT、MRI 及临床诊断确诊为卒中患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口角歪斜、面部麻木等偏瘫症状;颅腔内无出血;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先天肢体功能障碍;合并骨折;存在营养不良、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免疫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干净,科学安排饮食,配合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关节被动、主动活动,站立、行走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中频治疗仪(广州一康科技公司,YK-2000B 型)治疗:选择功能刺激性处方,设置频率为18~45 Hz,仪器使用前将经温水浸泡过的8层纱布垫衬至相关部位,上肢选上臂与前臂的伸侧及屈侧肌群,下肢选胫骨前肌、股四头肌,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20 min/次,2次/d,中间间隔4 h。(2)中医康复护理:电针灸,上肢选肩井、昆仑、内庭、手三里、悬钟、外关、曲池等穴位,下肢选承山、环山、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将汉医牌不锈钢针与电针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6805-A型)连接,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设置频率为0.8 Hz,电流为0.3~0.6 mA,15 min/次,1次/d;经筋推拿,协助患者仰卧,首先沿上肢经筋循行方向依次推拿,先健侧后患侧,先从肩前、上肢前侧肱二头肌处推拿至前臂手腕,之后沿手臂背侧由下至上推拿至肩部,若患者指出疼痛,则寻找压痛点,着重按压压痛点,然后沿下肢经筋走向以前、外、后、内的顺序推拿,先沿腹股沟向下推拿髌骨、足背,之后由髋关节外缘向下推拿,包括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及踝关节外侧,之后从L4、L5旁开始推拿,沿臀大肌、中肌及大腿后肌群进行,之后缓慢揉按小腿肚肌肉,20 min/次,1次/d;康复锻炼,先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以按时更换体位、牵拉瘫痪肢体为主,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远端至近端循序渐进地实施,待患者主动运动恢复后行自我翻身、关节主动活动等运动,逐渐过渡至坐起、平衡练习、行走、下蹲等运动,30~40 min/次,1次/d,每周锻炼不少于4 d。

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包括上、下肢能否做出反射活动、能否进行屈肌协同运动、能否进行伸肌共同运动等,上肢总分66分,下肢总分34分,共100分,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包括转移、从站立位坐下等条目,共56分,评分越高肢体平衡能力越好。(2)伸、屈膝肌力: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瑞士CON-TREX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测试膝部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用峰力矩(peak torque,PT)表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

干预前,两组FMA、BB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FMA、BB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分,±s)

注:FMA 为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BS 为Berg 平衡量表

组别例数FMABBS干预前干预4 周后干预前干预4 周后观察组 42 35.29±6.18 63.54±5.97 33.25±3.06 47.39±3.41对照组 42 36.09±7.22 55.82±6.84 32.83±3.45 42.67±5.05 t 0.5665.5110.5905.020 P 0.5730.0000.5570.000

2.2 伸、屈膝肌力

干预前,两组伸、屈膝肌P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伸、屈膝肌P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伸、屈膝肌力比较(N· m,±s)

表2 两组伸、屈膝肌力比较(N· m,±s)

注:PT 为峰力矩

组别例数伸膝肌PT屈膝肌PT干预前干预4 周后干预前干预4 周后观察组 42 36.39±10.28 56.59±11.15 24.46±8.69 39.68±10.20对照组 42 35.92± 8.67 44.08±10.47 25.75±9.15 31.21± 8.66 t 0.2275.3010.6634.102 P 0.8210.0000.5100.000

3 讨论

卒中偏瘫患者若症状轻微则可行简单肢体活动,症状严重则行走困难,同时伴有下肢偏瘫步态、肌张力高、上肢屈曲,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该病病机复杂,多是由于脏腑气血不畅、阴阳失衡、阴虚阳亢引起;又可由于劳累过度,使气血并走在上,痰浊、瘀血横串经络,蒙闭神窍,脑脉闭阻,经脉有失濡养导致肢体失功。患者久卧在床,外筋拘挛、内脏空虚,身体各处形成结节与条索,阻碍机体气血运行,进而可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及时予以优质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

中医康复护理通过电针灸、经筋推拿及康复锻炼对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干预。其中,电针灸中含有低频电流,小剂量的低频电流可提升局部肌肉与神经兴奋性,利于增加脑血流量,使神经肌肉生长与新突触之间重新建立联系,从而改善局部循环,配合针灸刺激有关穴位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使气血畅通及神经功能快速恢复,提升肌力及肢体功能。采用经筋推拿结经病灶点,可疏通局部气血,解开经结,解除经脉束缚,促使肝肾等功能恢复,进而减轻偏瘫症状[4]。康复锻炼是利用反复持续运动对患侧肢体进行有效刺激,强化神经接触递质的传递功能,以再次建立全新接触网格,进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中频治疗仪是将中等频率电刺激直接作用于患者肌肉,促使肌力恢复,并改善患处血液循环与神经传导,在不断的电刺激中提升患侧肢体相关功能[5]。采用中频治疗仪治疗前,应预先设置电流频率与程序,刺激骨骼肌被动运动,以纠正异常肌力,代偿肢体功能,进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可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伸、屈膝肌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观察组肢体功能及伸、屈膝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伸、屈膝肌力。

猜你喜欢

屈膝治疗仪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What can you do?
Hard Work Is just a Tool.But Where Do You actually Want to Go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仰卧屈膝牵抖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