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式CT 在应急发热门诊的应用与感染防控的优化

2022-01-10任伟王广平王兵何平根刘明徐梦

医疗装备 2021年23期
关键词:检查室方舱技师

任伟,王广平,王兵,何平根,刘明,徐梦

荆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湖北荆州 434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通过积极防控和救治,我国境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可防可控,但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因此,为避免境外输入病例传播,医院感染防控的压力依然很大。而方舱式CT 是针对此类特殊时期及应急环境的一种最快、最优解决方案。鉴于此,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院方舱式CT 在应急发热门诊的应用与感染防控的优化作如下介绍,以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借鉴。

1 方舱式CT 的应用

1.1 方舱式CT 的选址布局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因此,为减小患者的活动范围、避免感染的发生,应将方舱式CT机房设置在应急发热门诊附近,同时避开人群密集位置及易积水的低洼地段[2];同时,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3]要求,将方舱式CT 机房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及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设置隔离设施,将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4],我院方舱式CT 检查室为污染区,CT操作室为半污染区,缓冲间为缓冲区,更衣室为清洁区,如图1所示,其中CT 检查室大小为3 m×6 m,墙体和房顶均采用5 mm Pb 铅当量防护,安装紫外线灯3个、人机共处型空气消毒机1个,机架前、后的舱顶各安装1个摄像头,CT 操作室大小为3 m×3 m,安装紫外线灯、人机共处型空气消毒机各1个,CT 检查室和CT 操作室的地板均为防滑钢板、墙壁表面材料均为纤维合成板;此外,方舱式CT 应安装在符合其承重要求的位置[5],供电电源应为独立的专用铜芯电缆,必要时配备稳压器,接配电线需符合安全标准,同时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识。

图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式CT 的布局示意图

1.2 方舱式CT 的质量控制

方舱式CT 的质量控制是实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效和准确诊断的基础[6]。

为确保扫描图像质量,安装调试完成后立即对方舱式CT 进行验收检测和场所检测,方舱式CT 设备11项性能指标均符合《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7]标准要求,方舱式CT 机房符合《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8]和《CT 方舱放射防护要求》[9]。

成立方舱式CT 质量控制小组,由高年资的技师、诊断医师和设备工程师组成,每周开展1次图像质量评估,每月进行1次设备检测和校正,结合方舱式CT 特点制定个性化保养时间和项目[10],确保应急发热门诊患者检查效果。

1.3 方舱式CT 的胸部扫描参数设置

应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影像检查主要为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疑似和确诊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将多次进行CT 检查,因此,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检查的辐射剂量意义重大。

根据设备的性能将胸部扫描参数进行如下优化,管电压100或120 kV(根据患者体型选择管电压),管电流100 mAs,准直宽度16 mm×1.25 mm,螺距 1.2~1.5,旋转时间0.5 s/r,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5 mm,采用迭代重建算法,ClearView 30%,滤波函数Lung20,图像增强因子1.0,重建层厚1 m m,间距1 m m,肺窗窗宽1 500 HU、窗位-700 HU,纵隔窗窗宽350 HU、窗位35 HU,可根据病灶的密度对窗宽、窗位进行调整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1.4 方舱式CT 的检查流程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避免发热门诊患者和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根据发热门诊总体布局和网络系统情况,方舱式CT 的检查流程较我院常规CT 的检查流程进行优化,患者之间无接触,医患之间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减少接触,全程电子信息化就诊,具体流程如下。(1)信息登记:发热患者在发热门诊进行病史采集和信息登记后,由发热门诊医师开电子申请单,发热门诊护士将患者的电子检查信息发送至方舱式CT 室技师,技师登记完成后通知护士可以进行检查。(2)候诊待检:护士引导患者进入方舱式CT 检查室,一次引导一例患者,其他患者在各自的留观室等待检查,避免患者间接触。(3)摆位、扫描:护士进行检查体位摆放,告知患者检查前准备和检查中注意事项,进行呼吸训练,对患者进行射线防护;技师隔室进行操作扫描,并进行图像处理及重建、图像传输和胶片打印;扫描结束后,护士将患者原路带至留观室等待检查结果。(4)影像诊断报告:检查结束后,技师通知诊断医师进行报告书写,电子报告30 min 内上传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

1.5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表现应急处理流程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了能更早发现和早报告,在进行方舱式CT 检查过程中发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表现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主要应急处理流程如下。(1)技师初步筛查:扫描结束后,技师立即浏览扫描图像,初步判断符合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表现,立即将患者CT 图像资料直接传输至放射科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和PACS,同时电话通知诊断医师查看患者CT 图像。(2)诊断医师诊断排除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上报:诊断医师若排除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技师通知引导护士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操作流程。(3)诊断医师诊断确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上报:首诊诊断医师若确定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立即上报上级诊断医师确认;上级诊断医师确定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立即通知技师暂停检查并执行终末消毒,同时告知发热门诊医师影像诊断结果;发热门诊医师结合是否存在流行病学史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隔离处置;终末消毒技师穿戴二级防护用品后从患者通道进入检查室,立即对检查室环境执行终末消毒相关操作,终末消毒完成30 min 后方可进行下一例患者检查[11]。

2 方舱式CT 的感染防控优化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根据应急发热门诊场所的实际情况优化细节,加大感染防控管理和监督力度,避免在方舱式CT区域发生医院感染。

2.1 统一管理

(1)成立方舱式CT 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组长,技师和护士为组员,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工作职责,建立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台账,制定科室医院感染防控计划,建立日常科内培训和自查要求,定期评估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及薄弱人员,落实感染防控质量持续改进。(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消毒隔离、手卫生、一次性物品规范使用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穿脱防护用品流程和手卫生[12],明确分区防护要求,检查室和操作室均为二级防护(要求穿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圆帽、双层手套、一次性鞋套、防护服、护目镜或面屏)。(3)强化医务人员协作分工:为减少近距离接触患者并在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之间交叉接触,在患者进行CT 检查时发热门诊护士在检查室负责患者的检查前准备、体位摆放指导、射线防护操作,每例患者检查结束后的检查室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操作;CT 技师在操作室进行隔室指挥患者摆位,控制检查床进行检查,负责操作室和检查室的终末消毒操作。(4)优化对患者的隔离防护:患者作为主要传染源,在进行CT 检查时必须控制其传染风险,对患者也要进行严格的防控要求,避免接触CT 设备,在整个受检流程中穿戴一次性用品(一次性圆帽、一次性PE 手套、一次性鞋套、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隔离衣)。(5)完善医疗记录:每日当班技师需及时记录方舱式CT 的情况,主要包括当日被检查患者信息记录,每日舱内消毒记录包括“一人一用一消毒”、检查室和操作室日常常规消毒、紫外线消毒记录,防护用品和消毒剂领取及使用记录,当日CT 设备运行记录。

2.2 消毒流程的优化

方舱式CT 检查区域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3]做好防控措施,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医院感染采取检查室一人一用一消毒和终末消毒各分区的消毒清洁用品标记区分,严禁混用[14-15]。

2.2.1 检查室一人一用一消毒

每例患者的扫描结束后,根据患者的胸部CT 检查结果显示无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征象由引导护士对空气、物表和地面进行相关消毒操作,具体内容如下。(1)空气的消毒:常开人机共处型空气消毒机,无患者检查时随时开启紫外线灯消毒。(2)物表及地面的消毒:去除一次性床罩放入黄色垃圾桶,使用一次性纱布蘸取75%乙醇擦拭检查床面、机架孔等物表,更换一次性床罩,用拖把蘸取75%乙醇进行地面清洁消毒,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用一次性吸水材料蘸取75%乙醇完全清除后再消毒。

2.2.2 检查室和操作室的终末消毒

常规终末消毒频次为早、中、晚3次,当发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时立即执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操作具体内容如下。(1)空气的消毒:常开人机共处型空消机,紫外线灯每天常规开启消毒3次,每次时间大于60 min;无患者检查时随时开启紫外线灯消毒;消毒结束后方可开启换气扇通风。(2)物表及地面的消毒:使用一次性纱布蘸取75%乙醇擦拭CT 设备及附属设备表面,包括检查床面、床体、机架外壳及按键(注意勿触碰红色紧急开关和右侧面电源开关)、空调、空气消毒机外表、门窗、台面等物表,并用拖把蘸取75%乙醇进行地面清洁消毒,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用一次性吸水材料蘸取75%乙醇完全清除后再消毒。(3)清洁工具的消毒:将拖把头放入配制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 后清洗晾干,使用75%乙醇喷洒拖把杆消毒。

2.3 医疗废物管理

医务及相关工作人员使用后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及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和其他废弃物均等同为感染性医疗废物,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16]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17]管理,按要求内外双层黄色垃圾袋封扎,外层喷洒2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标识感染性废物,专人负责密闭转运并做好相关记录。

3 讨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阶段,疫情防控仍然是医院日常工作的重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1],应急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阵地发挥着哨卡作用,同时方舱式CT作为应急发热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其影像诊断客观、简便,逐渐成为临床医师认可的早期发现、病情随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一环。

方舱式CT 相比于传统CT 具有以下优势:占地面积小,受场地空间影响小,舱体可根据需求定制;安装调试效率高,投入临床使用更快,特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下应急响应快;独立性、隔离性更强,可实现患者就诊闭环管理。

从选址布局到检查流程,从防控管理到场所隔离消毒,我院根据应急发热门诊实际情况对方舱式CT 的应用和防控进行优化,以实现方舱式CT 检查高效精准,降低医务人员、患者和社会公众的感染风险,该措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应急情况中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检查室方舱技师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万荣县:全面融合监督力量 持续深化大协作监督格局
方舱日记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城市中心区管廊浅埋暗挖暗做检查室施工技术
空中杂技师
“黄牛”到底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