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作工艺的概念内涵、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1-10王永强

关键词:苏州工艺

王永强

2021年初,苏州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实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擦亮‘苏工苏作’金字招牌、建设国家会展中心‘苏作馆’、实施‘故宫苏作工艺重振’计划”等苏作工艺传承振兴任务。[1]实际上,“苏作”“苏作工艺”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名词,被广泛运用于政府文件、行业话语和新闻报道之中。然而,相关研究对于“苏作”“苏作工艺”的表述和运用时常混为一谈。本文拟在辨析苏作工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苏作工艺的内涵、特征进行概述和总结,分析当前苏作工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探讨苏作工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苏作工艺的概念与内涵

“苏作”一词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主要含义。一种是指“中国明清家具工艺中的苏州流派,是‘明式家具’或‘苏式家具’的代名词”[2]。在此方面,古典家具学界已有充分的的理论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苏作”“京作”和“广作”为主体的中国古典家具流派体系。而另一种含义则是指“具有精致、细腻、典雅的审美特征和浓郁的苏州地域特色,制作工艺高超的传统手工艺及其产品”[2]。这种广义的解释可以追溯至清代中期,如清代浙江巡抚纳兰常安在《受宜堂宦游笔记》中记述:“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镂木、刻竹、与夫髹漆、装潢、像生、针绣,咸类聚而列肆焉。其曰鬼工者,以显微镜烛之,方施刀错。其曰水盘者,以砂水涤滤,泯其痕纹。凡金银、琉璃、绮、铭、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概之曰苏作。”[3](P227-228)基于此,今人常以“苏作工艺”及其简称“苏作”来指称苏州工艺美术或苏州传统手工艺整体,或是在玉雕、核雕等工艺品类前冠以“苏作”,用于表示苏州地区生产制作的工艺品类及产品。更有甚者将“苏作”与江苏工艺美术并为一谈,这种过分扩大概念外延的做法似乎并不可取。

相较于苏州工艺美术或苏州传统手工艺而言,“苏作”一词简洁凝练、内涵丰富,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行业现实基础以及内容和理论建设的需要。此外,“苏作”中包含着制作、造作之意,更能体现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属性。在当今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呈现出地域性风格消解的倾向。重拾“苏作”传统,振兴苏作工艺,有助于形成和发挥“苏作”的文化品牌效应,确保苏作工艺的风格特征、整体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2]事实上,明清以来在苏州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苏作”“苏式”“苏样”“苏意”“苏造”“苏工”“苏帮”“苏派”等名词竞相流行,用以形容苏州工艺美术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创意设计、工艺产品和工匠群体等内容,它们内涵互通、各有侧重,共同展现了明清苏州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典雅风格和独特文化内涵。关于上述相关概念之辨析,余同元、郑丽虹等学者已有详细论述,此不赘述。

“苏作”作为苏州工艺美术和苏州传统手工艺的代名词早已深入人心,但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苏作”的内涵及其特征。首先,“苏作”应当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传统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其次,应当具备精致典雅的审美风格和鲜明的苏州地方特色,这种传统源自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尤其是文人和艺术家的广泛参与。从现实情况看,苏作工艺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其中又以织绣工艺类和雕塑工艺类为主。总体而言,苏作工艺及其产品呈现出“精细雅洁”的整体特征,在造型和装饰上多体现出精巧、细腻和典雅的艺术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工艺上往往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追求极致的造物态度。[2]

如梦江南之飞檐,苏绣,汤晓红 作

二、当前苏作工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50年代,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苏州工艺美术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工艺美术作为轻工业的一部分,一方面满足人民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出口创汇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苏绣、缂丝、宋锦、红木家具和苏扇等一系列苏作工艺精品被广泛运用于国家重要场所的装饰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中。[4]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受工艺美术行业体制改革影响,苏州工艺美术行业从国有、集体为主导向私营、个体转型过渡。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振兴传统工艺的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的文化属性进一步凸显,“回归传统、振兴苏作”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主题。

从产业层面来看,苏州作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和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产区,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事实上,这种“传统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现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大发展。当前,苏作工艺市场主体以小型作坊式工作室和小微企业为主,面临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格局不合理、缺乏规模以上企业和产业集群支撑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苏作工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工艺美术总产值约100亿元。尽管市场主体众多,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5万,但工艺美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却较低。相比之下,工艺美术资源相对缺乏的泉州,通过推动传统工艺产业转型升级,其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幅超越苏州。2019年泉州一定规模以上的工艺美术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233.48亿元,约占全国的7%,出口交货值548.61亿元,约占全国的16%。[5]

从产品方面来说,随着审美观念和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对苏作工艺的产品设计、制作水平、整体品质、创意美学以及个性化制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苏作工艺普遍存在设计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产品个性化、差异化和文化内涵不够等突出问题。苏作工艺在技艺、造型和题材等方面沿袭传统的多,创新创意的少,产品多以中低档为主,缺乏符合时代内涵和当代审美的苏作工艺精品。同时,苏作工艺产品展示、销售渠道单一,大多依靠店面销售和私人订制,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工艺品市场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产品品质、经营理念以及消费市场等因素决定了苏作工艺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压缩了产业规模和增长空间。

“姚绣”品牌作品—“柿柿如意”绣屏摆件

三、苏作工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苏作工艺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实现苏作工艺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苏作工艺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和重视,加大苏作工艺传承人才、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苏作工艺产品的设计创新能力、整体品质和品牌意识,进一步拓宽苏作工艺产品的推介和展销渠道,探索苏作工艺回归当代生活的实践路径。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注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立和完善政、校、行、企多方合作机制,构建苏作工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与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法规等规范引导和支持力度,做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品牌,推动苏作工艺形成系统化发展和分类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培育苏作工艺市场主体,引导行业非法人单位转变为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工作室等实际从事行业生产经营者进行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推动苏作工艺小微企业升规发展,引导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苏作工艺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发展手工体验、工艺游学、网络直播、个性化定制等手工艺新业态;创新开展工艺美术品展示、鉴证、交易、评估、众创、拍卖活动,鼓励艺术衍生品生产、艺术授权等新模式。依托工艺作坊和企业、项目保护单位、文化场馆建设一批集生产、展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苏作工艺体验基地,并纳入“成长苏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站。

(二)实施江南工匠人才计划,加大苏作工艺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和评价激励机制,实施江南工匠人才计划,重点选拔在苏作工艺传承、振兴工作领域德艺双馨、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进行资助和奖励,鼓励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开展授徒传艺活动。开展苏作工艺人才专项培养计划,推动在苏高校、职技院校、行业协会与从事苏作工艺项目的企事业单位及其高层次人才开展合作,通过“订单式”人才合作培养、拓展继续教育培训、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等方式,共同开展苏作工艺人才培养工作,帮助传承人和从业人员提高传承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加强苏作工艺创意设计人才引培计划,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和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意人才来苏开展苏作工艺项目合作。[1]同时培育一批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广告策划、行政管理等产业配套人才和熟练的生产技术人员投身苏作工艺产业振兴实践。

(三)推动产品提质升级,提升创意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鼓励苏作工艺产品功能设计、材料设计和题材设计创新,推动苏作工艺与当代设计、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更加丰富的产品、更加时尚的设计和更加实用的功能,促进苏作工艺产品更广泛地融入当代社会。如苏绣艺术家姚建萍领衔打造“姚绣”非遗生活品牌及艺术生活空间,涵盖非遗传承传播、苏绣美育教育、非遗品牌跨界、手工时尚生活等多元功能,创作出丝巾、团扇、绣屏摆件、挂件、腕表、项链、胸针、手链、冰箱贴、耳坠、书签、笔记本、文件夹、明信片等一系列苏绣产品及其衍生品,以全新的设计理念探索非遗回归生活的方式,生动诠释有温度的非遗生活。系统梳理江南历史文脉、地域艺术谱系和苏州文化遗产,将其作为苏作工艺产业振兴的创新创意资源,推动苏作工艺从造型和图案的创新设计,向材料、结构和功能的设计拓展,创作出个性化、品质化的系列苏作工艺特色产品。[6]举办苏作工艺技能大赛和创意设计大赛,推动优秀作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运营,促进苏作工艺在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中推陈出新。推动苏作工艺品牌建设,支持相关企业、从业者提高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水平,通过注册产品商标、开展跨界合作、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资源等方式,推进苏作工艺品牌建设,提升苏作工艺品牌影响力。

(四)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拓宽产品展示销售渠道。一方面,要促进苏作工艺市场主体与设计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合作,打通设计、包装、宣传、流通、销售环节等产业链条,有意识地从传统“工艺作坊”模式向文化创意产业经营模式转化,助力苏州由“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迈向“世界设计之都”。另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载体,建设地域相对集中、劳动力相对聚集的苏作工艺中小企业主体群落,打造集设计研发、工艺制作、展示交易、体验交流和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园区及特色小镇,推动光福雕刻、镇湖苏绣、舟山核雕、渭塘珍珠、吴江丝绸等苏作工艺产业集聚区建设。同时,要加强国家会展中心“苏作馆”、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工艺美术研究院、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等展示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苏州创博会、苏州国际设计周、苏作文创峰会、“苏艺杯”“子冈杯”、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传统工艺青年论坛等品牌影响力;拓宽苏作工艺产品的推介、展销渠道,支持利用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新媒介开展宣传推广和产品销售。

“姚绣”品牌作品—良辰手工苏绣腕表

“姚绣”品牌作品—苏绣腕表系列

四、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样本,苏作工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也面临着发展与转型的关键问题。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和“江南文化”品牌塑造的时代背景下,探讨苏作工艺的概念与内涵、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及以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于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实践至关重要。基于此,应高度重视苏作工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调整完善相应政策体系助推苏作工艺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苏作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苏作工艺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助力苏州由“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迈向“世界设计之都”。

猜你喜欢

苏州工艺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园林之城——苏州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苏州大冢:十年磨一剑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