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簪花习俗视阈下的南京绒花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2-01-10廖晨晨

关键词:绒花簪花花卉

廖晨晨

在我国服饰发展进程中,自古以来就有钗饰簪花的习俗。簪花指人们将鲜花或人造花插戴在鬓发或冠帽上,作为装饰或群体的标志物。自然界中缤纷的各式花草以其鲜艳美丽的形态和色彩成为人们簪饰的宠物,历朝历代都有颂咏花饰的诗文,以及观赏、把玩和花簪装饰的图像记载。然而大自然中的鲜花虽然美丽,但也存在着花期短、易凋谢,大多花卉受季节影响,不可常年取得等问题,人们便用其他材料仿制成鲜花的模样取而代之。常见的人造花有纸花、绢花、通草花和绒花等。在绒花中以南京、扬州、北京和天津的绒花最为有名,绒花以其精致靓丽、色彩明艳,不易枯败并具有“荣华”之谐音广受人们的喜爱,在历史上曾作为朝廷贡品为宫廷认可。之后从宫廷流传于贵族,再传至民间,簪饰者众多,沿用至今。2006年,南京和扬州绒花制作技艺入选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专业人士和广大民众的重视。本文重点研究在传统的簪花习俗影响之下,南京绒花的发展演变、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并探寻在当代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的新思路。

一、簪花习俗与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愿景

以花为饰的习俗自古有之,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岁时节令、婚寿喜庆以及日常生活中,常有簪饰花卉的礼仪和习俗,在文人墨客的诗文绘画中有着丰富的描绘。如早在西汉时期已有关于以花为首饰的记载,陆贾在《南越行纪》中曰:“南越之境……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1](P224),意思是当地女子将芳香沁心的花朵用彩色丝线穿串起来,佩戴在头上作为装饰。南朝梁·何逊《照水联句》中亦有“插花行理鬓,迁延去复归”[2](P859),唐代万楚有“插花向高髻”等诗句。宋代簪花习俗日盛,男女均喜爱簪花,朝廷也常赐花予群臣,南宋姜夔记:“万数簪花满御街,圣人先自景灵回。不知后面花多少,但见红云冉冉来。”记录了群臣簪花过御街时的场景,用“但见红云冉冉来”描述了簪花场面的壮观。到了清代,簪花之俗仍不减热度,但以妇女儿童簪花者为多。(图1)

图1 古老的簪花习俗

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人们插戴花卉的品种和形式依据各地所产花卉而异,如唐代罗隐的《牡丹》:“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描述女子对镜梳妆,将牡丹花折下簪插在发髻上的情形。“苏东坡谪居海南时,见黎族女子头簪茉莉,就曾有‘暗麝着人簪茉莉’之句”[3](P49),又有桃潭主人《扬州竹枝词》曰:“兰汤浴罢鬓云偏,茉莉花子插两边。”[4](P107)清代陆寿光《秦淮竹枝词》:“云鬓斜簪茉莉花,临流闲倚绿窗纱。”茉莉花也称素柰,3-5朵小花呈聚伞花序,一般为白色,清香四溢。分布地区广泛,馨香雅致的茉莉花是女子簪花的主要花卉品种之一。一些朝代无论男女老少均以簪花为饰,苏东坡“人老簪花不自羞”说的是连老者也有头戴鲜花的意趣。

不同的节日和喜庆、时令之日都时兴簪花,并有着不同的习俗,如四时节气、婚庆嫁娶等。簪花习俗,不仅取决于鲜花的美丽,还体现出更深层的民俗内涵。古人深信自然中的一些花草植物具有某些辟邪禳灾的功能,给人带来平安健康的福祉。如上巳节妇女佩戴荠菜花,荠菜花又称“野菜花”,其有明目解毒的功效,南京民谣曰:“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妇女头戴荠菜花,不仅可以祈求消病祛灾,还可以寓意丰衣足食。清明时节,民间盛行插柳戴花,一些地方多戴荠菜花。端午节时要簪榴花、斗百草、配香囊,《帝京景物略》:“五月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顾禄《清嘉录·端午》也有:“五日,俗称端午。妇女簮(同簪)艾叶、榴花,号为‘端午景’。”榴花鲜艳火红,簪于头髻之上,讨个生活红红火火的好兆头。中秋时节女子将紫兰插饰于云鬓凤鬟之上,清代徐溥《秦淮竹枝词》:“云鬓凤鬟插紫兰,香罗细葛怯轻寒。中秋踏月娇痴甚,惯会逢桥打瓦磐。”紫兰的根茎是白芨,本为中药的一种,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能。紫兰花开绚丽,簪之美艳,又具医用功效,受到人们的喜爱。此俗一直流传下来。另外还有重阳节佩茱萸、簪菊花等节俗。东吴至西晋的周处《风土记》:“九月九日, 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在人们心目中茱萸能辟恶气御初寒,菊花被传为能够益寿,重阳节佩戴此二花,则象征辟邪求寿之意。

除了将四时花卉用作簪饰之外,人们用丝绸、丝绒、通草等仿成牡丹、芍药、菊花等花卉的式样用作妆饰,不仅美观艳丽,还弥补了真花容易凋谢的不足。唐代马怀素《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唯有裁花饰簪鬓,相随圣藻狎年光。”[5](P265)在簪花习俗中,除真花外,逐渐渗入了大量的人造花卉,并颇为盛行。唐代雍裕之《剪彩花》诗:“敢竞桃李色,自呈刀尺功。蝶犹迷剪翠,人岂辨裁红。”形容唐人剪出的桃李花形象逼真,以假乱真引得蝶来。[6](P1708)至明清时期,人造花卉流行盛广,新奇样式层出不穷,《旧都文物略》说,康乾盛世“彼时旗汉妇女戴花成为风习,其中尤以梳旗头之妇女最喜色彩鲜艳、花样新奇的人造花”。不仅有以假乱真的仿真花,还有意象花,多种真假花卉融为一体的组合花。“一年景”就是将不同季节的鲜花或人造花如桃花、荷花、菊花和梅花等花卉合饰在一顶花冠之上,形成全新的样式,五彩缤纷,引人注目。(图2)

图2 清代绒头花簪,故宫博物院藏

二、南京绒花的艺术形式与纹饰内涵

南京绒花又称金陵绒花,古称宫花、鬓头花、堆丝花、堆纱花儿或喜花。南京绒花与扬州绒花同源而生。江南地区自古繁华富庶,据传早在唐代南京女子用绒花簪发的时尚风气就流传开来,绒花被选为宫廷“宫花”贡品,受到帝王诸侯、后妃九嫔等人的喜爱,簪花于云鬓发髻之上。帝王还常将绒花赐给有功之臣以示奖励。明清时期,南京百姓在寿喜节庆时盛行簪戴各式绒花,使绒花制作业愈加繁盛。清代,南京绒花作为宫廷贡品,受到朝廷空前重视,官府专门管理宫廷生活资料的广储司(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亦隶属广储司)下设六库、七作、二房。其中七作即银作、铜作、染作、衣作、绣作、花作、皮作,花作即由工匠制作用于朝廷贡品的包括绒花在内的供花等。[7](P67)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南京城内制作绒花的作坊和店铺集聚在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被称为“花市大街”,绒花制作与佩戴之风盛行一时并流传四方。清代金孟远《吴门新竹枝》:“剪蜡裁绒绉碧纱,制成一朵小宫花。吴侬插上蓬松发,风格欣看绿鬓斜。”说的是江南少女将小宫花簪于鬓边,花的材质或绒或纱,随服配色,颇为讲究。

据研究,南京绒花制造业的兴起与南京云锦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元代,南京云锦已成为皇家御用的贡品,明清时期,朝廷内务府在南京设立了江宁织造府,专供皇室和宫廷所用。南京云锦因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美、纹饰绚丽等特点,成为“锦中之冠”,列为四大名锦之首。作为皇家御用织物的云锦,选料时要求极高,必用最优质的蚕丝,织造所剩下的丝料则可制作绒花,“寸锦寸金”的云锦织造为绒花工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材料。

南京绒花主要有鬓头花、罩花、帽花、胸花和戏剧花等几大类。其工艺讲究齐、光、平、艳,题材以四季花鸟、游鱼彩蝶为主,造型通常精致小巧、美观生动,色彩艳丽醒目,手感柔顺,体现喜庆吉祥寓意的生动艺术形象。

南京绒花纹样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各类花草和物件按谐音或寓意组合成特定的、有吉祥寓意的艺术语言,形成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绒花装饰形式。常见的绒花题材除各式花鸟如牡丹、菊花、茉莉、喜鹊、金鱼等,还有龙、凤组合成的“龙凤呈祥”,万年青、柿子、如意等组合成的“万事如意”“吉祥如意”“万年全福”,喜鹊、梅花组成的“喜上眉梢”,麒麟、石榴、花生、莲花或莲蓬等组成的“连生贵子”“榴开百子”“麒麟送子”等,以表达和满足人们对幸福美满的愿望和期盼。

民间习俗中常按不同的场合簪不同的花饰,如婚嫁喜事时女性头簪饰“龙凤喜花”“凤穿牡丹”“鹤鹿同春”;春节期间簪饰“连年有余”“富贵如意”;中秋节簪饰“兔子拜月”“犀牛望月”等绒花。孩子们常戴四时花卉和小虎、小兔等可爱的小动物绒花,老妇人则多戴“福寿双全”“富贵耄耋”绒花。(图3)

图3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先生的绒花作品

三、南京绒花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南京绒花在历史上曾被誉为“上品”作为宫花,传至民间后广受民众喜爱,被发扬光大,盛行一时。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审美理念的变化,南京绒花几经波折,需求锐减,随着老手艺人的逐渐离去和后继无人等因素影响,南京绒花逐渐淡出社会。这项曾经备受欢迎的传统手工技艺已濒临消亡。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高度重视,以及传统手工艺振兴和非遗保护计划的推出,人们认识到传统手工艺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技艺的精髓,社会各界对一些濒临消失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的呼声愈来愈高。2006年,南京绒花传统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这项承载着悠久历史和百姓喜爱的传统手工艺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如今我们要让这南京绒花一传统手工技艺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既要把古老的技艺“原汁原味”保存下来,又要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让其在新时代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所喜爱,让这一技艺走入人们的生活。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如何让传统手工技艺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设计创新是关键环节。

首先是观念创新。绒花从业者眼界要开阔,要认识到传承不是唯一目的。工艺美术也需要紧随时代有所创新,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国际视野,学习国内外保护“非遗”和传统手工艺的先进经验,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南京绒花过去的辉煌,体现的是其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精美的花饰形态,以及完美地融入自上而下的世人簪花习俗的氛围之中。其次是形式创新,如今全球化的艺术视野和多元化的审美观念,绒花这种单一装饰形式已经不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南京绒花如何在当今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装饰形式中探索出条属于自己的新路,就要将绒花的传统特色与时代发展的需求密切结合起来,创作形式要多样化,充分发挥绒花设计师的创意,结合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进行设计,以满足不同层面、不同品位人群的需要。在品种研发、题材选择和表现技艺等方面都要有所突破,如绒花品种除传统的鬓头花、罩花、帽花、胸花和戏剧花等外,还可开发出适合陈列、摆放的装饰花,包袋、衣装上的装饰花、文化旅游小文创等品种,拓宽其品种范围。近年来,一些国际品牌设计师,也尝试着将中国传统艺术品与时尚结合,如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为美籍华裔艺术家品牌香水设计的“优雅牡丹香水限量礼盒”,香水被大朵牡丹簇拥,牡丹的花心部分为玫红色的绒花,将这朵绒花取出,则是一枚精美的绒花胸针。另一款某著名品牌旗下的唇膏与南京绒花结合,把雍容华贵、艳而不俗的绒花与奢冠丝绒唇膏结合在一起,中西合璧,异质互补,相得益彰,让传统的南京绒花展示出别样的时尚美感。(图4)

图4 当代绒花

其次是材料创新。要突破传统绒花的固定制作程式,从材料上入手,除传统的丝绒、丝绢外,加入现代科技含量的发光、芳香等材料,增加绒花的视觉、味觉和趣味性。让传统的手工技艺逐渐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使古老的绒花艺术焕发青春,成为传统工艺再生的一大亮点。

四、结论

传统的南京绒花是在簪花习俗盛行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发展,并形成了齐、平、光、艳等特定的手工技艺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在古代诗文书画中有大量人们簪饰花卉的记载,也为绒花流传留下了图文史料。绒花中承载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通过不同花卉的题材、造型和组合,表达吉祥含义,扮靓幸福时光,自然与人工相交,花意与寓意相融。在造型秀美精致,花蝶栩栩如生,外观丝柔亮闪,地方特色浓郁的绒花中再加进现代文创成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它、喜欢它、使用它,在使用中活态传承,续写新时代的南京绒花故事。

猜你喜欢

绒花簪花花卉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李鱓·花卉十二开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花卉之二》
绒花
浅析宋代男子簪花的文化内涵
“扬州绒花”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