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2-01-09旷文丹
旷文丹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渐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的农村人都涌入城市中务工,农村中就诞生了许多的空巢老人饱和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诞生也为今天的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在以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社会大众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时,却很少有人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也导致了今天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包括农民工以 及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大量的向城市涌现,导致了孩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无人照顾。最后,使得农民工的孩子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发展需求不断增大,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由于社会机制、城乡差别等多种原因,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各种教育问题频频出现,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的焦点。从全国来看,留守儿童的人数约有6102.6万,约占全部农村儿童的 37.7% ,占全国儿童的21.9%。虽然,并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都存在问题,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通过此次的研究可以很好的提出一些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对策,这对于促进我国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方面的解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快今天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找出解决今天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缺乏
留守儿童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自我保护与防御的能力较差,在生活中,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的安全教育。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往往不知该如何处理,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被伤害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由于离开了父母的监管,加之隔代监护人年纪较大,安全意识淡薄,就容易给不法分子提供侵害的机会。
此外,留守儿童发生意外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儿童,如车祸、触电、溺水等。隔代亲属容易忽略儿童的安全教育,所以留守儿童极易发生意外,对任何事物都想去触碰和尝试,不管是否安全,这就导致一系列悲剧的发生。我国每年大约有2万儿童非正常死亡,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约占73.5%。平均每天儿童死亡人数约为50多人,而其中就有40个左右的留守儿童。意外事故中交通占20%,其次是溺水,自杀。26.1%的儿童死亡是因意外伤害造成的,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加。特别在农村,意外死亡是第一位死因。
案例一:在都匀市的某农村里,三个留守儿童去河边钓龙虾,因为那时刚下过雨,泥土比较疏松。其中有一个儿童脚一滑,掉进了河里。另外两个儿童因为害怕被责罚,吓得跑回了家。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呼救,也没有去寻求大人的帮助。第二天,打捞队从河里找到了落水儿童的尸体。
案例二:某地区的农村,一个留守儿童在村里搭乘他的爷爷摩托车外出,由于当地的小路窄而陡,小石子多,加之爷爷的视力较差,在一处转弯处,由于车速过快,为了避让迎面而来的摩托车,一个急刹车,孩子跌倒在地撞到地上石块,当场昏迷,头部大量出血,爷爷摔断了腿。儿童送往医院时己经出血过多不治身亡,一个年轻的生命就离我们而去了。
结合以上两个案例,可以清楚地发现,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缺乏不仅有自身的原因,也有隔代监护人安全意识低的原因。同时,学校对留守儿童也缺少相应的安全教育与实际演习。这才导致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时惊慌失措,无法作出正确的防护措施。
(二)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匮乏
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导致亲情缺失,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匮乏,他们大部分在性格和心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留守儿童只关注自身,不懂得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对周围的人或活动都缺少热情,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有一半的留守儿童明确表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很少参与。有82.8%的父母每半年才能回家探望儿童一次,父母与儿童之间,父母主动联系儿童的约为56.3%;而儿童主动联系父母的为35.2%;也存在互相不联系的为8.6%。
案例:以都匀某农村为例,留守儿童分为两种,一种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还有一种就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下照顾儿童。这类儿童的母亲,有些心智缺失,有些文化程度较低,父母两人在一起只是搭伙过日子,同时,她们中有些在其他地区已经生育了几个孩子,辗转各地,单纯地被当成了生育工具。在个别家庭中,还存在着“买媳妇”的现象。
结合以上案例,我们都知道,“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这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之间没有感情存在,久而久之,留守儿童的情感观念和亲情意识自然淡薄。
(三)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直系亲属的管教,使得他们在道德方面出现一定的缺失。处于网络时代,许多的留守儿童会通过智能手机和其他的设备观看一些古惑仔的电影,这种电影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留守儿童的价值观。留守儿童会因此增加厌学情绪,不愿意再去主动学习,认为自己要向电影中那样才会比较的帅。同时,由于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引导,许多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染上了烟瘾,并且也喜欢讲脏话。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都是因为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没有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致使他们走上歧路。
在我小學阶段,班级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当中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较不理想。在生活中,他们缺乏热情与进取心,时常伴有厌学情绪的产生。对于作业,他们经常以敷衍的态度来完成,或者是撒谎找各种借口不完成。留守儿童往往是由爷爷奶奶看护,老人关注的并不是留守儿童的成绩,而是他们的衣食住行,这就助长了他们任性的性格,进而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成因
从现有的教育问题出发,我找到以下几个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更好的寻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相关制度存在漏洞
城乡“二元体制”的固化,是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产生的本质因素。二元体制在我国形成了天然的“城市人”与“农村人”的差别,构成了城乡居民实际地位的不平等。虽然农民进城发展,但是户籍制度却把他们隔在城市之外,同样他们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即使能在城市的学校里学习,但是正常来说,他们应该有户籍地的教育部门来负责管理,所以,这就需要交纳包括借读费在内的各种教育费用,但这对于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农民而言无疑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有些农民迫于如此,只能把他们的子女留在农村接受教育,农民子女与市民子女受教育权因户籍制度而不平等。
2006 年《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在其监护人居住或工作地的适龄儿童享受与当地孩子相同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法律层面明确了城乡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但与此同时又规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这使得这一规定在落实上大大打折,这并不能改变农民子女与城市子女在受教育权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
(二)学校监管不到位
1.学校设施落后
学校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但受经费的影响,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往往差强人意,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留守儿童的学习活动枯燥无味,厌学情绪也就随之增长。农村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辅导,没有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学校与家长几乎“零沟通”,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并没有第一时间反映给家长,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2.师资力量薄弱
现今农村的师资力量极度缺乏,我小学阶段就读的学校,缺少十几名主课教师,以至于将幼师调入小学进行教学。在岗的教师通常年龄偏大,或者是幼师担任教学工作,这就导致整体小学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措施缺乏针对性,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纵观整体农村学校,都存在着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教师需要兼顾家庭与学校的工作,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教育,造成对儿童的教育程度不够,不利于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引导不足
1.父母监管的缺位
众所周知,儿童的第一次教育都是父母给予的,儿童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是从家庭环境中开始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直接的弱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其他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失落和心理失衡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封闭;二是自我膨胀,他们通常以悲观和仇视的心理来看待外部世界。
2.隔代监护的不足
隔代监护也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进行监管,首先,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偏低,在学业方面无法给儿童很好的帮助;其次,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中的话来描述老年人,他们这一阶段属于自我完善感对绝望感。老一辈人会对小孩子特别有爱心与耐心,这就演变为溺爱,即使儿童犯了错误,老年人也不忍心去责怪和教训他们;再次,代沟的出现阻碍了祖孙的交流与沟通,这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及创造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他们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刺激。长期脱离父母监管的留守儿童,对周围新鲜刺激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网吧、游戏厅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他们沉迷于游戏,经常出入网吧,结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从而沾染打架、抽烟酗酒等恶习。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使一些留守儿童及其父母认为读书无用,这样的思想阻碍了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使儿童的价值观扭曲。不良的社会环境会使儿童接受到错误的信号,久而久之,在性格和人格方面都会造成缺陷,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成才。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教育问题,我从制度、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确定了如下详细的对策。
(一)制度:完善户籍制度
一是逐步放开户口迁移限制。在当今一体化的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是为了让农民在地位和待遇上获得平等,能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对此,政府应该给予农民自主选择的权利,逐步放开户口迁移限制,赋予农村更多平等自由的转户权利,并对城乡资源展开合理配置。
二是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要取消农业户口,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登记制度。从法律上逐步完善,加快户籍制度法律进度,进一步推行围绕户口、居住证等户籍管理条例,实现户籍管理向流动人口管理之间的转型发展。
三是撤销户籍上的“特权”。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也是由于户籍管理中还附加了其他功能,包括行政、经济等方面。因此,在展开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时,需要将依附于户籍制度上的行政、卫生、医疗、教育、法律等“特权”逐一消除。
(二)学校: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摆脱以往沉闷的教学环节,多多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虽然农村设施较落后,但是学校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文化活动。学校开设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帮助儿童提高自身修养和安全意识。同时,学校还应增设心理辅导,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儿童及时疏导,让儿童把学校当做第二个家,消除其自卑心理。
班级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活动,可以是诗朗诵、唱歌比赛,也可以是拔河、跳绳等运动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班级的凝聚力,而且对于留守兒童改变孤僻、不合群的性格起着极大的辅助作用,让留守儿童真正的融入班集体。
2.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定期参加教育培训,拓宽知识素养,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农村学校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优秀教师一起备课,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也可以利用网上的优秀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作为乡村教师,爱心与耐心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夏丏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反观当今乡村教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更多的是敷衍、漠视。学校方面应该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怀作为考察教师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应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给予他们缺失的亲情,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此外,教师还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好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不让留守儿童输在起跑线上。
3.改进农村学校寄宿制度
留守儿童白天在学校接受教育,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本该由父母管教,现在却出现了空缺,这段时间是极易出现问题的。学校由于担心管理麻烦和安全问题,往往不建议学生住宿。
我提倡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一方面这样方便学校的集中管理,并有更多机会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安全系数,而且学生遇到不会的学习问题,可以及时请教老师,进行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学习情况受到关注,教师可以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状况,疏导他们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三)家庭: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
家庭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健全家庭结构、完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1.转变父母观念,教大于养
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子女的教育。父母应摆脱狭隘思想的束缚,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养而不教”是父母的失职,养育了孩子,就应该教育他成人成才。
父母至少要保持每周与子女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学习情况,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肯定孩子的进步。父母要做到真正关心儿童的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不缺位,不失职。同时,父母还应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应是家长必须履行的义务。家长应全力支持孩子的教育,克服自私的利益观,保证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以便于及时了解孩子的學习和心理情况,对症下药,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避免其产生心理问题。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打开心门,克服自卑心理,从而融入到班集体中
2.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务工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陪伴与引导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理想,收入较低,父母双方可以选择一人外出打工,另一人在家陪伴儿童健康成长,由此保证了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使孩子在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结论
本文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对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思考,找出了今天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其次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着手,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今天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可以借助此外来促进我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希望可以借助此文来唤醒更多的人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我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林,青永红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4.
[2]阮梅.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3]尚晓媛等.中国孤儿状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