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2022-01-09王雯
王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跨世纪的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如何改变传统的以传授已有知识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面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创新、实践与合作能力。因此,迫切需要以“互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互动教学的实践意义是经过多方论证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具有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中一些限定因素,如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定、师生关系不亲等;其次是在进行教学互动的同时会产生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还有教师对真正互动含义理解的欠缺,不懂得究竟怎样的互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主要从互动教学的理论研究来论述,希望可以给各位读者一点帮助。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那什么是互动教学模式呢?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课堂的教与学。学生通过自主钻研与小组调研、讨论、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补充、归纳和完善的作用。其中的“互动”既包括师生互动,又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而生生互动主要体现在分组活动和组际交流中。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授课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反馈,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反应。在学生有了更多参与、表达机会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和自我开拓,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确认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遇到的问题,以此来调控整个教学进程,更重要的是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融合了知识讲授与吸收理解的过程,从而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中的运用
互动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中运用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拓宽教学信息传递的渠道。互動教学模式下的科学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教师突破课本内容的局限,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大容量、大面积、高效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增强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拓宽教学信息传递渠道,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二是,在思维碰撞中掌握科学的思维规律。互动教学模式下的科学课堂教学注重展现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驰骋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掌握科学的思维规律。
(一)科学教学中互动策略简介
1.小组互动式
按照学生的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编成4-6人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一般将有探究价值,但是难度中等的内容交给小组。科学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部分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涉及到的基本上是因果关系,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验证方式主要是运用实验,需要初中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前后联系的概念弱,学生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解决某个问题。而小组互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活动前先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有较深层次的认识。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比较、辨别、扬弃,不断地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做到修正错误,反思应用。实践表明,小组互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交流和协作的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情境互动式
情境互动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与知识相关 的场景,通过采取“活动”、“情境表演”等方式解决某个问题,是把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的。情境互动式教学强调创设情境,明确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3.探究互动式
这是科学教学中提倡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新情境、新问题时,教师立足于“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以师生、生生之间情知的互动,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具体包括四个环节,四个环节的活动都是在不偏离教学目标下完成的,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而生生互动主要体现在分组活动和组际交流中。
1.创设情境,进入课堂—激发生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把学生吸引进课堂、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进行课堂教学互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在环境。情境对师生的互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课堂逐步达到最佳的互动状态。\新课程提出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理念,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创设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各种情境。
下面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方式
1.1创设课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上课前,教师针对学习内容提问,种下思考的种子。有价值的提问是有意义互动的源头,教师要提出可以发散学生思维的问题,同时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有效提问与应答互动,教师逐步进入新课的教学。
1.2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悟
新课程中提出了“科学联系实际”的教学建议,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并能有所感悟,激励学生把科学联系实际,实际利用科学。比如笔者在实习当中听过的一堂课《水的保护和利用》。在讲这课时,老师先展示了2010年云南大旱灾的一些图片并讲述了相关的情况。这是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学生们也有所听闻,这就立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交流、讨论,表现出对云南旱灾的担忧,对旱灾民众的关注,进而意识到水的重要性,并主动探求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通过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事例,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开展后面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