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班幼儿自主整理物品的展开与跟进策略

2022-01-09杨飘飘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班幼儿

杨飘飘

摘要: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年纪小,对于物品整理归纳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自己的物品和班级物品的凌乱。本文从幼儿尝试用各种方式整理积木,分析比较各种方式的差异和优缺点,再推进到班级物品的整理摆放,尝试研究中班幼儿自主管理物品的展开与跟进策略。

关键词:中班幼儿;物品整理;跟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幼儿园中班物品整理现状

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心理发展程度日趋成熟,但是对于自我管理和物品整理还存在困难。建构区的游戏,每天收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经统计每次收拾花的时间在五分钟以上;积木随意堆积在积木筐,积木筐随意摆放在积木架,建构区物品摆放随意。

中班的幼儿,应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能根据不同事物的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初步的分类;鼓励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统观教室各角落,班级里需要整理的地方可不止建构区,乱糟糟的阅读区;永远找不到水杯的水杯架;塞得满满当当的物品柜,物品整理刻不容缓。

二、中班整理课程的展开与跟进策略

围绕出现的问题我们讨论出了一些整理方法:

(一)建构区积木整理的展开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对于班级物品和个人物品的整理,他们还欠缺一些系统的方法。针对他们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幼儿实际,从建构区物品整理的方式着手,辐射到班级其他区域。

整理初期,孩子们总结出了可以按照积木大小、筐子大小、积木形状和柜子大小来分类。大小分类前两天,孩子们尝试了根据积木大小把积木分类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积木整理变得快捷多了,有的孩子拿着筐子专门到处去收集大的积木,有的孩子把两个不同的筐子搬到一堆积木跟前进行大小积木分类。经过再次的图片分享讨论,孩子们得出一些经验:归类整理会加快速度,也不容易出错;大家分工合作,会让整理积木变得更有趣。

手段一:绘本引入,深入分类。

数学活动:《兔子太太回来了》

通过引入绘本故事《兔子太太回来了》,用故事和“数学逻辑”两条并进的线索,以帮助兔子先生解决分类问题的方式,联系班级积木整理的方法,在实践中体会故事情节发展,思考班级积木形状分类方法,运用绘本和数学分类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幼儿思考、探索、交流,整理出积木形状的分类标准,根据不同形状对积木进行分类。

手段二:巧用图示,形状分类。

通过在积木筐上贴照片的方法,让幼儿根据积木大小和图示种类,对积木进行分类。自从有了形状分类,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图形进行整理,不太适应的幼儿,在其他幼儿的提醒下,也能够慢慢适应。

建构室活动中,幼儿提出教室里的积木也可以分类放在柜子里,这是个很好的思路,有了想法我们就动起手来。首先,把积木都从玩具筐里取出,放入玩具柜,再把相应积木的形状画下来,贴在玩具柜上,不一会儿,整洁的玩具架出现在大家面前。有了这个方法,孩子们的整理时间每天在缩短,他们不仅能够利用筐子进行收纳,还把之前叠加收纳的方法也投入使用,而叠加收纳的方法需要双手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这也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双手协调能力,而积木的整理可以锻炼他们双手同时以相似模式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建构区的辐射影响

图书柜也可以像玩具柜一样,用分类的方法,把图书也进行分类;水杯架,孩子们直接决定可以用颜色区别放水杯的顺序。贴好了标签,孩子们各自按照颜色把自己的水杯都放好了,从此混乱的场面不再,孩子们一下子就能找到自己的水杯。

为了激励更多孩子的参与,区域投放了“整理小能手”的积分表,用奖励贴花纸的方式表扬整理得好的孩子,并可以在学期末获得相应的实物奖励。这个奖励机制的投入,大大加强了孩子们的整理兴趣,人人争当“整理小能手”,这也慢慢地让他们体会到为班集体服务的乐趣。

为了鼓励其他班小朋友也参与到物品整理的队伍中,孩子们开始在其他班宣传我们班的整理方法。他们不仅介绍了自己的整理方法,还在巡讲的过程中,克服害羞、忘词等困难,得到合作锻炼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立自信心。

(三)幼儿参与的主导化

整理玩具等生活自理能力与分类能力有关。分类是通过比较,按照事物的异同程度,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的过程。阶段三中的幼儿,刚开始没有适应新的规则,不会分类随意整理,而在其他幼儿的重复提醒下,他漸渐地能够根据图形,进行分类,经过长期的练习,慢慢地有了改变。这样的差异体现,也让孩子们之间有了交流、互动,让班级积木的整理更有效果。孩子们掌握一个新的方法是有时间差的,合理利用差异资源,能让班级活动更加顺利。

中班幼儿,需要根据玩具的形状、大小等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归置物品需要具备归类、任务规则等能力,这些都与秩序感有关。秩序感是指由幼儿内在秩序引发的,对所处环境中各事物的位置、顺序、状态以及规律的感受性,是对日常规则状态的理解与内化,同时伴随着一定主观感受的情绪体验,并通过外在的、显性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激发和保持个体的生活自理操作动机,当个体的学习动机处于中等强度时,学习效果最好。教育者应当利用自理材料的新颖性、模拟生活情境的趣味性、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的鼓励性、独立完成的自信体验、竞赛的激励等激励学前儿童参与生活自理活动。

从依赖他人到生活自理进而能够为他人服务,学前儿童体会到自己的能干、成长,获得了自信,建立了积极的自我概念。

参考文献

[1]柳倩,周念丽,张晔. 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 南京师范大学,2016.08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猜你喜欢

中班幼儿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有效的介入指导
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灵动指尖的艺术
中班幼儿花样玩绳运动的研究
以绘本为载体的中班幼儿友谊教育的具体策略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
教以习为主,习以常为贵
中班幼儿泥塑活动指导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