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09张寅珠
张寅珠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因素引发的心脏功能、结构变化,导致射血分数下降、左心室充盈降低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身体乏力、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系列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不仅需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应注意降低患者病死率和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随着病情的进展,慢性心力衰竭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因此有必要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3]。现就连续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4]。②心功能分级Ⅱ~Ⅳ级[5]。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②恶性肿瘤。③精神病。④语言表达功能障碍。⑤严重器质性脑病。⑥合并肺、肝、肾等器质性功能不全。⑦参与研究期间死亡。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6~87岁,平均年龄(70.27±3.49)岁。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70.15±3.6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做好用药指导,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限制水、盐的摄入量,掌握自我监测体质量方法;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适度运动;重视心理护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嘱患者定期随访。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①成立延续护理小组,由主管护师负责对小组责任护士展开连续护理相关知识、护患沟通技巧、心理护理、随访等内容的培训,待考核合格后方可展开护理工作。②制订延续护理计划,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根据患者症状表现、检查结果、既往病史等信息制订连续护理方案,护理期间结合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落实连续护理计划。③健康教育,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内容包括减少诱发因素、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体质量监测方法、运动指导、病情自我观察等内容,使患者及家属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感季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处,当出现感染症状后应积极治疗;了解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精神刺激等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患者病情;使患者及家属充分意识到遵医行为、定期复查对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性,做好答疑解惑工作。④家庭访视,根据患者症状、病程、个体化差异需求制订随访计划。在首次家庭访视中评估患者日常盐摄入量、有无坚持自测体质量、是否坚持合理控制饮食、是否遵医用药等内容;利用6 min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身需求;评估患者社会支持情况,为患者及家属布置家庭作业,包括每日称量体质量、记录食盐摄入量、运动时间、方式、强度、不适症产生的原因等。干预性家庭访视,在首次家庭访视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对患者展开干预性家访,指导患者熟练掌握缩唇呼吸、深呼吸等呼吸方法,制定运动康复指导、症状监测指导、饮食指导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定期电话随访,每2周随访1次,了解患者遵医行为、护理需求,及时解决患者疑难问题。每3个月进行1次门诊随访,根据患者检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协助患者预约复查时间。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护理前和护理后1年后患者的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定期复查情况判断患者依从性。②统计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在再住院率。③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6]评价护理前和护理1年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共包含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8个维度,总计36项,按照预设评分赋值得总分,得分转化为百分制,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依从性对比[n(%)]
2.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对比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对比[n(%)]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连续护理要求医护人员以患者为核心,结合患者实际病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注重护理工作的协作性、顺畅性,包括护士、患者和家庭成员、知识基础、环境、接触方式5个基本元素。临床中实施高效的连续护理有助于患者良好恢复[7-8]。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加强随访,可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9]。经本研究可知,护理后观察组遵医行为改善效果更佳,证实观察组依从性改善效果更具优势。观察组再入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提示实施连续护理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再入院情况。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和康复需要经历漫长的阶段,在此过程中良好的遵医行为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而采用连续护理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所需的饮食、用药、体质量监测、运动锻炼等护理指导,促使患者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共同支持和监督下提高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减少心血管事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增幅更加明显,证实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加理想。分析后可知,连续护理针对患者具体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了入院后、出院后的护理计划,在患者存在疑惑时能够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增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和了解,促使患者在多方的支持和关爱下形成自我保健、自我康复意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亦指出,实施连续护理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采用连续护理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临床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心血管事件,还可有效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