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管理在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1-09王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中耳炎品管圈研究组

王萍

(丹东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患者的听力下降、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也被称为渗出性中耳炎[1]。疾病的发生将影响患者听力,尤其在小儿患病群体中,可能因儿童主诉不清而导致病情的加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2]。临床上有效的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还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3-4]。为了研究品管圈管理方式在分泌性中耳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开展了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研究对象是研究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2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本次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在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的基础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数字随机分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均处于5~35岁,年龄平均值(19.23±2.54)岁;病程最长值为8个月,最短病程2个月,病程平均值(5.53±1.46)个月;患病部位在左耳的患者6例,右耳4例,双耳3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均处于6~37岁,年龄平均值(20.17±2.04)岁;病程最长值为9个月,最短病程3个月,病程平均值(5.62±1.13)个月;患病部位在左耳的患者4例,右耳5例,双耳4例。经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收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知识教育,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常规检查,治疗方法的介绍,对患者的病情监督等。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在研究初期,由我院的7名护理工作者组成品管圈小组,护士长担任监督员,主管护师担任品管圈圈长,通过会议讨论,制订“促进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重建”的护理工作计划。结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工作经验以及实际治疗效果等,对患者听力功能差、不良情绪类型以及不配合治疗与护理的原因等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工作,工作的具体落实方案如下:在手术实施以前,引导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手术前一日进行患者耳部皮肤的准备,为患者清除耳部分泌物,使用1‰的硫柳汞酊冲洗患者外耳道,如果患者同时存在鼻咽部或鼻部炎症,出现咽鼓管阻塞情况,则术前使用喷鼻剂促进中耳内渗出物的吸收。术后,在患者术后7 d内进行病情的重点观察,包括患者通气管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保持畅通等,如果出现问题及时与医师处理,结合患者病情的进展进行适当强度、频率与时间的听力训练。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解决患者的问题,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护理工作实施期间,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品管圈的开展情况进行如实汇报,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解决计划。对参与护理的工作者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水平,提升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将患者的满意等级分成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规定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满意比率与一般满意比率之和。患者的并发症项目包括鼓室硬化症、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粘连性中耳炎。生活质量、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分别用SF-36、HAMA、HAMD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确保研究数据准确无误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和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 生活质量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

2.4 焦虑心理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心理数据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焦虑心理情况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焦虑心理情况对比(分,)

2.5 抑郁心理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抑郁心理数据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抑郁心理情况对比(分,)

表5 两组患者抑郁心理情况对比(分,)

3 讨论

在众多耳鼻喉疾病中,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一种,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研究认为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和免疫反应障碍有关[5-6]。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方法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解决患者中耳内积液问题,缓解鼓室通气情况,对分泌物的引流有促进作用。并且手术还能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纤毛运动功能和黏膜上皮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7-8]。在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以及取得的护理效果,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医院的护理水平、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都有重要的影响[9-10]。品管圈是一种由相近、相同或具有互补性质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小圈团体,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小组内的集体合作、集思广益,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对工作现场的管理,能够解决诸多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11-12]。将品管圈管理应用在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品管圈管理小组,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优质护理,通过召开会议分析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订应对计划,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应用品管圈管理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效率,对患者的心理、身体带来积极的影响[4]。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来看,研究组应用了品管圈管理的护理工作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两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应用品管圈管理的护理方法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来说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分析得出,在患者入院之处,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然后建立与主治医师的联系,为患者准备床单元,与患者共同进行病区患者的了解,促进患者对医院的熟悉,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出现[13-14]。在术前,对手术方法、目的、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这是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促进患者形成对手术正确认识的重要方法,护理工作人员结合宣传手册、图片等资料,更全面的讲解相关手术流程,减少患者的恐慌,使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依从性更高。结合手术要求对患者正确体位和姿势进行告知,协助患者完成各项身体检查,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6]。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处于舒适的身体姿势当中,给予吸氧和静脉输液,保持患者体内电解质与水分的正常。手术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恢复速度等,为患者建立全面的康复训练方案,早期听力训练能够促进患者听力功能的更快恢复,指导患者在恢复过程中避免长时间听音乐以及剧烈运动,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是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有效措施[15-16]。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情绪,及时与其沟通和交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建立治疗的信心[8]。除此之外,应用品管圈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还能促进护理水平的不断进步,因为小组内护理工作者之间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并利用定期召开会议的方法总结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针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考核与培训制度,这对于促进护理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提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9]。为了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责任意识,结合考核与培训制度,在改进工作方法、工作环境过程中,培养护理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意识,提高工作人员问题的解决能力[17-18]。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品管圈管理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治疗和护理工作更加协调和有效的进行,在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降低患者鼓室硬化症、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粘连性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比常规护理方法来看,品管圈管理护理方式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更理想,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提高护理效果和医院的护理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应用品管圈管理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其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改善其不良心理,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中耳炎品管圈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