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枯木逢春壶”的艺术特征与哲理内涵探析

2022-01-09惠宇超

山东陶瓷 2021年6期
关键词:花器壶嘴壶盖

惠宇超

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内涵是紫砂壶创作关注的重要因素,只有始终紧紧依靠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才能彰显中国紫砂壶艺术的独特风格。图1这件“枯木逢春壶”包含有两个层次:其一,从作品命名的字面意思上看,此壶充满自然气息,在实际的艺术构建上,作者的确着重于自然美的复现;其二,“枯木逢春”这一成语在中国包含有哲理内涵,这也是作者选择这一主题的根本原因。这两个层次是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关系,彰显了紫砂壶花器的基本工艺特征和紫砂壶艺术的思想深度。

图1 枯木逢春壶

1 “枯木逢春壶”的艺术特征

一件紫砂壶通常可分为泥料、造型与装饰3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在主题的制约下必须统一,才能把主题诠释好,让作品有着鲜明、独特的气质。

此壶的泥料是偏于红润的紫檀色,这是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颜色之一,为作品带来了古典的韵味。泥料色彩的明度是偏低的,饱和度较高,沉稳、低调的气质由此生成。再看壶表面的质感,光滑细腻、温润柔和,将之比作美玉也不为过,充满雅致韵味。

“枯木逢春”这一主题具有自然性,泥料的棕色调象征枯木与其所根植的土地的颜色,红色调则象征“逢春”的转机,生动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让人们明确作品的主题,感受自然的生机,获得人生的启发。

作品的造型设计很是简单,作为一件花器作品,必然要包含一些装饰,简单的造型可以使作品更加简洁,造型与装饰的特征也能呈现地比较清晰。

壶盖与壶身共同配合构成了一个圆巧的壶体,壶盖对壶身弧度的承接与转折自然,如果不是那一条纤细的接缝和壶钮,远远看去便无法分清哪里是壶盖了。壶身的上部是非常圆润饱满的,弧度明显,鲜明地表现了圆器的线面特征,随着线面的向下运行,壶身也渐渐含蓄起来了,弧度渐渐消失,与上半部形成了反差。这样上大下小的壶体制作起来是较难控制的,比例和变化部位的小小落差都会使作品“失重”,所以壶体的造型是创作工艺能力的体现,同时也能让受众在稳重之中体会到灵巧,获得放松。

线条转折较为硬朗的壶嘴镶嵌在壶身一侧中上部,在壶嘴的对侧是耳状环形端把。这两个部分既保证了作品的使用效果,也能从视觉上加强作品的平衡感。壶盖中央镶嵌的壶钮由弧度较大的线条构成,如一个小拱门,中间的圆洞保证人的手指能够穿过以提起壶盖,非常实用。

此壶是一件非常典型的花器作品,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带有作者精心设计的装饰。创作在壶嘴、把手与壶钮上装饰了许多立体的枝节和清晰的线条纹理,非常逼真,把这三个部分变成了树枝,具体呈现了“枯木”的姿态。在壶身正面左侧上部有两块非常明显的瘢痕,尤其是周边的细小裂纹做的很是细致。在壶体正面右侧,由下至上贯穿着一条弯曲的宽带,在一侧边缘同样布满块状纹理,如树木的根茎在土地中扎根、蔓延,形象生动。这些装饰使“枯木逢春”的画面得到了具体表现,并体现了紫砂壶装饰工艺的巧妙和创作的细心,从细节之处还原出枯木的生机。

2 “枯木逢春壶”的哲理内涵

“枯木逢春”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出自宋朝释道原所作的《景德传灯录》一书,包含有佛教智慧。枯木指的是佛性,而逢春则表示遇上了机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此成语表达事情出现了转机,看似平常实际上包含了哲理和中国人的人生智慧,提醒人们在遇到困难或身处低谷时不要消沉和气馁,相反要坚定内心,充实自己,遇到机缘时才能掌握住,由此摆脱困境,迎来人生的春天。

作品的泥料与造型之中均可见沉稳之气,还有壶体上那条有力的“根茎”,均启发人们要脚踏实地,重视积累。壶嘴、把手与壶钮这三段“树枝”硬朗坚定,启发人们不要畏惧困难,一直朝着目标努力,终能破土生花,迎接春天。紫砂壶艺术也是如此,在发展的过程中绝非一帆风顺,正是有无数手工艺者的坚守,紫砂壶艺术才能成长为一颗茂盛的“常青树”。

3 结语

“枯木逢春壶”以自然性的一面体现了紫砂壶花器的基本特征,让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自然的活力与魅力,通过结合作品的艺术设计与主题理解其中的哲理内涵,在休闲饮茶之时受到鼓舞,体会紫砂壶艺术精神思想的深邃。

猜你喜欢

花器壶嘴壶盖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伪造的情书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历 练
制怒
壶嘴的曲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