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课堂开展课程思政有效路径研究
2022-01-09彭雪梅蔡晓颖
彭雪梅 蔡晓颖*
(六盘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六盘水553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已成为当前高校专业教学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的主流,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各学科和专业纷纷结合自身的特点,探讨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同向而行”的可行性,如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等等,这些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范本。课堂教学是高校传承文化、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教师除了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健全的人格,还要有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行为表率。因此,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换句话说,课程思政的开展与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规范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英语课堂,由于专业的特点主要是以英语语言、英美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为研究对象,课程开设也主要是以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及相关领域的课程为主,如何立足英语专业课程,结合国家课程思政的大环境,紧扣“立德树人”这个立身之本,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呢?本研究以教师话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评价理论的基础之上,探讨高校英语课堂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一、理论基础
(一)教师话语分析
随着课堂教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学术界开始关注教师话语及其功能。英语课堂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话语具备双重功能,既具有语言输入功能,还具有意义协商及知识建构的媒介功能。也就是说,教师话语既要承担传授知识的功能,还要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充分地表达思想,从而完成语言习得。这些功能是从语言学角度来进行探讨的。20世纪9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对教师话语和教师行为对语言教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发现,教师话语在创造二语学习环境,提供课堂表达机会,引导和开展课堂互动,在交际和意义协商中促进语言习得起着重要的作用[2]。20世纪后,学者们开始探讨教师话语的语用功能、语体功能、媒介功能以及规约功能等等,从相邻学科如语言学、社会心理学、语言教学等领域对教师话语进行分析和研究。目前,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模式、话论转换、互动方式、课堂修正等方面成为国内学者对教师话语研究的主要关注内容。
(二)评价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Halliday认为,语言具备三大“纯理功能”,一是概念功能,二是语篇功能,三是人际功能[3]。澳大利亚语言学家Martin在Halliday的语言之人际功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理论。其主要内容为: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4]。由此可以看出,评价理论的重点在于评价,其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话语字面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等及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还包括话语者所持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及话语背后所隐含的寓意。换句话说,评价理论不但可以用来分析说话者个人的价值取向及评价标准,还可以用来分析说话者所处的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价值取向及评价标准[5]。评价理论包括三个子系统: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分级系统。其中,态度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系统;介入包括统自言和借言两个子系统;分级包括语势及聚焦两个子系统。作为积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目前国内学者主要用于分析国内流行语的态度倾向、都市和谐话语构建以及外语教学信息化过程中教学数据的采集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基于语言的课堂功能及评价理论的基本框架,文章主要以教师话语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如何结合专业特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二、评价系统基础之上教师话语的构建框架
评价系统由态度 (attitude)、介入(engagement)、级差(graduation)三个子系统构成[6]。
(一)态度
态度是评价系统的核心内容,主要用以表达语篇或说话者对特定的社会现象、道德行为或社会规约所持有的观点,由情感 (affect)、判断(judgement)和 鉴 赏(appreciation)三 个 子 系 统 构成。情感系统反应出人的情感。通常来说,人的情感关乎快乐或不快乐,满意或不满意,安全或不安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人对某件事情或行为是感到快乐的、满意的、安全的,便会产生积极情感;反过来,如果感到不快乐的、不满意或不安全的,消极情感便油然而生。在积极情感的支配下,人会主动并欣然接受所面对的事物,做出积极回应。判断系统是指说话人按照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规约或审美标准对人及其行为所作出的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正面的评价使人产生同理心,内心会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些伦理道德、规章制度或审美标准,并自觉地遵循这些规约,而负面的评价则会使人产生排斥心理,拒绝接受已有的伦理道德、行为规约以及得到普遍认同的审美标准,甚至会反其道而行之。鉴赏指对语篇、行为及某种社会现象所进行的评价,主要对语篇和行为的情感冲击力与吸引力、理解度与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7]。正面的鉴赏能够促进人的积极情感体验,负面的鉴赏则会产生消极甚至抵触的心理状态。
高校英语课堂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师主要通过对语言知识的讲授及教材内容的挖掘,提炼出诸多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对话和交流,促使学生运用目标语表达思想、见解或主张。在师生语言互动的过程中,不乏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表1来自于高校英语课堂的语料,从中可以看出,英语课堂教师评价语无论是在情感、判断还是鉴赏方面,正面评价语多于负面评价语。其所产生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感到快乐、安全和满意,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内心便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所进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真正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地认识世界的本质、社会历史的本质,以及社会伦理道德、规章制度或审美标准。从课程思政的目标来看,是通过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元素,将知识、能力、品德塑造有效融合到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目的。其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精神及情怀无不需要沁润到人的内心,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其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理念,从而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表1 英语课堂教师评价语分布特征
1.从导入语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
课堂话语是从导入语开始的,其包括问候语、课程目标及背景知识的介绍等内容。准确而高效的导入话语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把握课堂内容及精髓。就英语思政课堂而言,精心设计的导入语必不可少,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来看,多使用如Would you please…或pleasant,favorite,joyful等词语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一旦学生的情绪被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引导语所激发,势必会推动思政课程的开展,教师通过积极的情感传递,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同盟关系,共同协商和分享的良好课堂气氛建立起来,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师所设计和安排的思政教学环节之中,能够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2.从话语量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
教师话语量一方面影响着学生课堂参与的多少,另一方面影响着知识内容传授的多少。从目前高校英语课堂的总体情况来看,教师的话语量占主导地位,呈现的形式主要为组织课堂教学、讲解知识点、提问、反馈及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等;学生的话语量占比较小,集中体现在回答和讨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安排的任务及组织的活动。由此可见,学生的话语量取决于教师的话语量,教师话语量过多,则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单向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师生双方感情的培养和交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导致对知识的学习也只是机械地接受。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英语思政课堂亦是如此,没有学生的情感投入和积极参与,难以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在引入思政内容的时候,可适当地下放话语权,把更多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去分析。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多使用些激励性的话语如good,excellent,better等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分析中辨别,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这样既符合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激发出其学习的内生动力,主动接受思政课程内容的学习,德育效果会好一些。
3.从提问语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
提问语是高校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直接表达形式。恰当的提问方式会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思考,增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而不当的提问方式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出现答非所问甚至错误的理解等情况出现。高校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前者主要是针对已知信息的提问,有明确的答案;后者是针对未知信息的提问,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通过探索和分析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而言,参考性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课堂呈现等形式可以培养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再以useful,helpful,wonderful等词语进行适时的评价,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特别是英语思政课堂,文字的内容可能对学生来说只是符号,如果能够引导其对历史和文化价值、人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及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培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从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8]。
(二)介入
介入是指语言学意义上的态度介入,换句话说就是,当话语者使用语言表达态度时,要么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或立场,要么假借他人的观点、思想、立场等来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或立场。在Martin的评价理论之介入子系统中,把态度的表达分为两种,直接表述观点或表明态度为自言;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立场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为借言。比较自言,借言存在对话性,其语言使用手段比较复杂,亦被称为介入。介入同样是一系列的语言资源,体现说话人或作者的声音同语篇中所含命题或主张的关系;他们要么承认要么忽略其言语所涉及的诸多不同观点,并在众多的观点中为自己的立场争取一个人际空间[9]。当说话者允许其他声音的存在并给予一定的空间时,此时的介入被称为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当说话者采用挑战、反对或者压制某种声音的存在,此时的介入被称为对话缩减(dialogic contraction)。
表2是高校英语课堂常用来引入介入资源及分类表达的词语。介入是指不同程度的态度介入,换句话说,语言使用者通过介入他人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人、事或物所持的立场或观点。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用对话扩展的介入方式可以表明,教师对所要讲述或表达的内容持一种包容态度,即愿意借用一些外部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作用在于扩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空间,建立起与学生关于所授内容的协商关系,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的提升,同时表明,教师欲与学生建构一种平等协商关系,一旦彼此间的对话空间开启,良好的师生关系便建立起来,“信其师爱其道”,学生会主动接受教师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评判,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就英语思政课程而言,由于外语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需要直接面对西方主流话语,其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常常渗透在语言的背后。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地以教授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为终极目标,还应对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甄别,这需要有一个思想意识的过滤过程。英语思想课堂可通过介入系统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外来思想和文化,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文化自信。
表2 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介入资源分类及功能表达
1.扩展对话,打开学生的思想空间
通过包容资源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呈现语言材料时,可以通过can,may,could等情态动词或perhaps,maybe等其他语言功能词汇的使用,引导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或其所隐含的立场进行多种可能性的思考、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给予学生表达思想和立场的空间,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引导学生在通过理性的比较和客观的鉴别后,摒弃不正确的或带有偏见的思想观念,汲取符合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内容。
运用归属资源为学生提供多重视角。教师在引入思政内容时,不直接表述对某个命题的态度和观点,而是通过使用say,based on,according to等功能词语或It is claimed that,It is proclaimed that等语言结构来引用某个外部的声音,特别是借用权威人士及历史事件来证明这些命题的正确性,向学生表明自己愿意接受这些意见和观点。其作用在于:既避免了教师的“一己之言”,增加了文本内容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又教会了学生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为学生对西方价值观的认识和鉴别开启多重视角,从而过滤思想意识,提高思辨能力。
2.适时缩减对话,鲜明态度和立场
否定不恰当的内容,帮助学生把握立场。在对所讲授的语言材料进行甄别时,学生由于自身经历、人生经验和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或缺乏,很难做到对其所隐含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因此,教师所持的态度和立场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引入思政内容的时候,教师可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通过使用deny,disagree,dispute等表示词语介入否定资源,鲜明地表达自身的立场,强化正确的声音,否定和摒弃错误的观点或以偏概全的论点,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及学术的权威性和引领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主旋律,帮助学生牢牢把握思想立场和主要方向。
3.宣称要表达的内容,缩减对话空间
英语思政课堂中,教师可通过It’s wise that,of course,certainly等语言功能结构及词汇的使用介入赞同资源,来明确表达同意某个命题的观点,换句话说,对正确的价值观念直接予以肯定。教师亦可通过使用report,point out,demonstrate等词语介入认可资源,来表明准备或愿意接受某个命题的观点;或通过使用The truth is that,It’s clear that,indeed等结构及词语介入宣布资源,用以接纳来自外部的声音,并告知学生,只要这些声音能够客观反映中国社会的现实、能代表中国文化前行的方向,便是正确的、毋庸置疑的和完全有效的。教师通过使用宣称资源,缩减了与学生的对话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关闭了相反观点形成的可能性,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做出判断,明确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
(三)级差
在评价系统的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中,级差处于重要位置,是对态度和介入进行评价的强度,着眼于话语使用者在语篇中为自己或其他各方设定的立场态度,包含语势和聚焦两个次系统。其中,语势是关于话语使用者如何提升或降低主观评价表达的力度,评价对象为强度及数量的等级。聚焦是指话语使用者如何对某一语义范畴内容成员的典型性进行清晰化或模糊化处理,适用于那些从经验角度看不可分级的范畴。在语篇中,话语使用者通过可分级的态度资源如上扬态度来强化其所持的观点,表明所提出的观点可信度高,从而与听者之间建立较为紧密的同盟关系,避免可能出现的意见分歧;通过下扬态度来减弱话语使用者表明态度的力度,并不旨在与听者建立同盟关系。
表3是高校英语课堂常用来引入级差资源及分类表达的词语。教师在讲授语言材料时,通常会通过一系列的语法手段来强化对所讲授材料的属性强度、过程效力和意态提议;通过添加表示数量、跨度和频次的副词,来实现对语言材料的量化。同时,还通过添加表示真实或完成性的词以使语言材料与原有经验范畴的现实化和明晰化。就英语课程思政而言,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手段来表明自身的立场和态度,学生通过教师语言使用中语势的强与弱,聚焦的柔化与锐化等来判断教师的立场和态度,从而双方形成良好的同盟关系,换句话说,如果学生与教师所持的观点是一致的,便会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说服”教育,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表3 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级差资源分类及功能表达
1.利用语势资源,建立师生同盟
教师通过使用可分级的态度资源来加强或减弱对语言材料所反映出来的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评价,如通过very,completely,so+adv.等表示度系统和considerably,huge,long等表示量系统的词汇的使用,使语势上扬,强化所持观点的可信度,把自身的立场最大化地表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较为紧密的同盟关系,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影响学生立场等目的,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意见分歧。如采用平缓或下扬的语势,则弱化了自身的评价立场,换句话说,就是对所提到的价值立场有所保留或者是不完全同意,其结果就是,难以说服和打动学生。英语思政课堂中,教师通过强化语势,赋予自身话语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其所实施和开展的德育教育会对学生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达到育人目的。
2.把握聚焦资源,强化评价立场
教师使用聚焦资源,是通过语义层面把所要讲授的语言材料内容的中心或边缘再加以类别和区分,把原有的已成事实的内容再进行分级和定位,如通过使用true,real,to some extend等表示程度较强的词汇来锐化评价目标内容与事实的一致性,实现争取学生来作为自己的盟友的话语功能;通过使用kind of,of sorts,bordering on等表示程度弱的词汇来弱化评价目标内容与事实的差异性,表明并不一定要使学生信服,减弱了对学生的影响力度。英语思政课堂中,通过锐化聚焦资源,强调了讲授内容的真实性,强化了教师的态度立场,同时,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度,使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并相信教师的态度立场,旨在帮助学生看清事实真相,辨别事件真伪,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不良意识形态的侵蚀,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结语
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教书而教书,而是通过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育人,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丰富的学识、健全的人格、开阔的视野、建强的体格之人[10]。英语课程思政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既要满足个体精神的需要,也要培养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既要传授相关的语言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要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学生培养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Martin的评价理论虽然植根于西方语言文化,但其要义对于汉语语篇分析有借鉴意义,同时为英语课堂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视角:(1)设计导入语和提问语、把握话语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2)扩展对话、适时缩减对话和认可资源的运用,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想空间;(3)利用语势资源和聚焦资源有利于建立师生同盟关系。用评价理论的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为框架,分析高校教师课堂话语特征,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评价理论对人际意义的内涵解读。从英语课程思政来看,一方面教师是在表明自身的立场和态度,另一方面教师是在施加对学生的影响,只有在两者之间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互动,师生之间对话的窗口彼此打开,同盟关系建立起来,教师的立场才具有影响力,所讲授的内容才具有说服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才能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