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方孔石器的ICP-AES分析

2022-01-09刘效彬宋国定

关键词:石质石器农具

□刘效彬 宋国定

小双桥遗址是河南郑州地区发现的商代中期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该遗址因出土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祭祀坑、冶铸遗址,以及众多原始瓷、青铜器、玉石器、骨牙器、贝币、绿松石等重要遗存而被界定为商代中期的都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1]。遗址内发现的80多件具有山东“东夷”岳石文化风格的方孔石器引起历史、考古学家的极大关注(图1)。该型方孔石器是岳石文化的典型器物,在山东地区的多个遗址中都有发现[2],但在中原商文化区却鲜有出土。就小双桥遗址发现岳石文化典型器物的现象,考古学者结合历史文献“仲丁征蓝夷”的记载,认为这批方孔石器应是商王朝在征服“东夷”的过程中的战利品[3-5],也就是说,郑州小双桥遗址发现的方孔石器应产自山东地区。但是,小双桥遗址出土的方孔石器与石质农具的岩相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基本都属于变质长石粉砂岩[6]。这似乎说明这批方孔石器形制上虽然受“东夷文化”影响,但可能在本地生产。

图1 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方孔石器

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小双桥遗址方孔石器和同遗址出土石质农具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使用SPSS软件的多元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两者的化学元素特征,进一步探讨郑州小双桥方孔石器的产源问题。

一、实验部分

选取小双桥遗址出土的方孔石器残片12件、石质农具残片6件,考古编号、颜色、主要矿物成分见表1。选择器物非重要部位切下小片,超声波清洗,烘干,用玛瑙研钵研磨至200目以下,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备用。标样为实验室自制。

表1 样品名称、考古编号、颜色和主要矿物成分[6]

使用酸解法同时处理考古样品和标样。称量粉末样品0.1克放入聚四氟乙烯坩埚,以少许去离子水湿润,然后依次加入5毫升 HF、3毫升 HNO3和几滴HClO4加热分解,蒸至湿盐状;再加入3毫升HF和几滴HClO4,加热至白烟冒尽;加入4毫升 1∶1的 HNO3,用 2%的HNO3冲洗坩埚,转移到容量瓶内,加二次蒸馏至50毫升进行稀释。摇匀待测。分析仪器为美国热电公司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测量范围为微量(PPM)~常量(%),检出限PPB级。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样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见表2、表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方孔石器和石质农具没有明显的元素富集或特征元素,无论是主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处在一个相似的区域。面对这种变量多、数据量大且不易观察的情况,多元统计分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SPSS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异常值不参与统计分析,如样品96IVH29:187和00IXT283④B:3的Ba含量明显异常;二是为了使分类结果能真实反映数据的内在结构,而不是分类方法的误导,分别用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 (判别先验分类是否正确及正确率和错误率)和主成分分析法(将多数据降维分析)对同一组数据进行分析。

表2 样品主量元素的定性—半定量检测结果(%)

表3 样品微量元素的定量检测结果(μg/g)

1.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采用欧氏距离平方作为相似系数和Ward聚类方法。聚类前首先对原始数据按标准差进行了标准化,数字1代表方孔石器组,数字2代表石质农具组,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和图3。可以看出,当聚合水平为6的时候,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都可聚为两类。从主量元素的聚类结果看,方孔石器基本可与石质农具聚为不同类别,但后面的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不支持这一结果;微量元素的聚类结果恰好相反,方孔石器与石质农具互相交叉聚合在一起。理论上说,这类变质长石粉砂岩类岩石含有很多泥质胶结物,这些泥质胶结物直接来自成岩地区的风化土壤,最能体现不同地质构造和环境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上应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方孔石器来自岳石文化区的话,在微量元素或稀土元素上应与小双桥遗址的石质农具有所不同。但方孔石器和石质农具的微量元素聚类结果不支持这一假设。

图2 样品主量元素聚类分析图

图3 样品微量元素聚类分析图

2.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采用的是逐步筛选判别模型和贝叶斯判别函数,判断对标本先验分组的正确率和错误率。这里的先验分组是:以1为代表的方孔石器组和以2为代表的石质农具组来自不同地域,判别分析结果汇总至表4、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依据主量元素的判别结果,两者的判错率也很高,方孔石器有2件标本应归入石质农具组,石质农具应用有2件标本应归入方孔石器组;依据微量元素的判别结果,方孔石器有3件标本应归入石质农具组,判错率相对较高,达36.4%,石质农具有1件标本归入方孔石器组。也就是说,无论从主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判别,其结果都不支持方孔石器和石质农具分为两组,这一点和前面的聚类结果相一致。

表4 样品主量元素判别分析归类结果汇总表件:%

表5 样品微量元素判别分析归类结果汇总表件:%

3.主成分分析

主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经采样适宜度(KMO)检验,KMO 值太低,只有 0.165,表明该样本组不适宜做主成分分析。然后通过Anti-image选项检验单个变量是否适宜分析,结果每个元素值也都很低,最高的也就0.223,表明所有变量不适宜做主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大都能够通过这两个检验。以下是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6列出的是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或称因子负载矩阵,显示各个元素变量对所选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大小。表7显示了当选取前3个主成分时,能解释84%的总方差,说明前3个主成分可反映出微量元素的大部分信息。图4是根据这3个主成分做出的主成分3D散点图,1代表方孔石器组,2代表石质农具组。从中不难看出,方孔石器和石质农具呈交叉分布,很难区分。

表6 样品微量元素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表7 样品微量元素特征值和被解释的方差

图4 样品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散点图

三、结语

从以上实验结果来看,小双桥遗址出土的方孔石器和石质农具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上没有明显区别,聚类、判别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两者从主量、微量化学元素含量上无法分为与器物类别相符的两类。该结果与先前的岩性分析结果[6]耦合,暗示郑州小双桥遗址的方孔石器和石质农具可能产自同一区域。

猜你喜欢

石质石器农具
古代农具“奇妙夜”
击打式谷物加工农具
研磨式谷物加工农具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洮砚历史文化初探
拓片制作工艺对石质文物的损害及保护性研究初探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探讨
笑看有趣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