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医院开展校内心肺复苏急救及培训的需求分析
2022-01-09彭安萍宋凤卿梅维明
彭安萍 宋凤卿 梅维明
心肺复苏是指给予心脏骤停患者基础生命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和循环的急救技术[1]。心脏骤停后尽快施加心肺复苏术可极大的改善抢救质量,研究发现在心脏骤停的4 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可将存活率提高至70%,而每晚1 分钟给予心肺复苏,存活概率将减少10%[2]。校医院作为距离校内师生最近的医疗机构,可以对校内心脏骤停事件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因此,校医院开展校内心肺复苏急救对保障校内师生的生命安全具有应用价值。本文调查了本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的了解情况以及对校医院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的意见,为校内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中山大学南校区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散发与回收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集到466 份调查问卷,其中男生256 名,女生210 名,医学专业学生36 名,其他非医学类学生430 名。
1.2 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校大学生心肺复苏了解情况进行评估,以及收集对校医院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的意见。调查问卷内容为:对心肺复苏掌握程度、对心肺复苏的态度、遇到有人呼吸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对校医院开展心肺复苏是否支持、是否愿意参加心肺复苏培训、心肺复苏培训的形式。
1.3 统计方法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3.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
2 结 果
共回收到466 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完全掌握心肺复苏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1%,完全不了解心肺复苏的学生占28.1%,78.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能,98.7%的学生在遇到有人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时会拨打120 急救电话,33.5%的学生会尝试进行心肺复苏。88.6%的学生支持校医院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及培训,82.6%的学生愿意参加校医院组织的心肺复苏培训,63.3%的学生希望培训可以模拟急救场景,19.7%的学生倾向于通过视频的形式自学,17.0%的学生更喜欢传统的上课方式进行学习。结果见表1。
表1 我校大学生心肺复苏掌握情况以及对校医院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的问卷调查
3 讨 论
3.1 校医院开展校内心肺复苏急救及培训的重要性在校园内,学生的活动量较其他场合增多,对于有肥厚性心肌病基础的学生,运动性心脏骤停导致猝死的概率增加,由此导致的校内安全隐患增加[3]。心肺复苏的关键就是施救时间,越早急救就能获得更高的存活可能。有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中仅4.77%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4],我校学生仅7.1%掌握心肺复苏,97.95%的大学生从未遇到过现场抢救[4],在仅有的可以熟练掌握心肺技术的学生中可以第一时间获取除颤仪的比例微乎其微,因此仅依靠大学生自行完成心肺复苏存在较大的风险。校医院由于位于校园内,相比校外的急救机构,可以更快地赶到现场,而且经过心肺复苏培训过的校医在除颤仪的帮助下,会大大增加抢救的成功率。因此,开展校医院校内心肺复苏急救对提高校内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关于心肺复苏的培训,自上世纪70 年代以来,美国就大力推广心肺复苏培训,至今培训人数已超过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5],同时规定学生必须接受心肺复苏培训。而根据已有的调查结果,我国在校大学生能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仅有4.77%,这说明在校内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方面我国还有待提高。对于非医学专业院校,在校学生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的途径多通过视频的方式,缺少有效的现场模拟环境及除颤仪等相关急救设备,在遇到心脏骤停引发的晕倒或呼吸停止时,仅分别有18.14%和27.23%的大学生愿意尝试急救[4]。因此,作为非医学专业院校中唯一存在的医疗机构,应当肩负起培训学生心肺复苏的责任。
3.2 校医院开展校内心肺复苏急救及培训存在的困难校医院作为校园医疗辅助机构,存在人员不足、设备落后、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由于心脏骤停属于突发事件,而且发生率不高,为此增加校医人数不符合现状。校医院缺少专门的急救电话,在遇到心脏骤停等突发事件时,校内学生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联系到校医院,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急救时间。与此同时,校医院缺少专用的心肺复苏培训设备,如模拟人、培训用除颤仪等,对于非医学专业院校,由于没有心肺复苏培训的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不高,培训很难大范围推广。近年来院前急救引发的医疗纠纷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急救的风险和代价增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心肺复苏急救的积极性[6]。
3.3 解决方案针对人员不足的情况,校医院可发挥校内的优势,大量招募学生志愿者在拥有CPR 急救资质的校医指导下组建心肺复苏应急小组,通过心肺复苏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急救知识及熟练使用除颤仪,给予活动分或补助等形式增加学生积极性,补充人员不足的情况。针对不能第一时间联系到校医院的问题,校医院可增加自身的宣传,在公共场所显目位置设置提示标牌,同时加强线上宣传,建立校医院公众号,增加学生的联系途径。对于缺少心肺复苏培训设备的情况,校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配经费,优化人员、设备的配置,强化校医院急救规范建设。学校应重视对在校学生的心肺复苏培训,将心肺复苏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应掌握的技能,加强宣传,让学生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并培养急救意识,规范心肺复苏培训,统一心肺复苏教材,设立专门的课程,采用线下技能考核,提高在校学生心肺复苏的掌握程度。针对心肺复苏急救过程中存在的医疗纠纷风险,校医应通过培训获得心肺复苏急救证书,获得心肺复苏的资质,同时应争取立法机构完善相关的法规来保护施救者的自身利益,避免其陷入纠纷,学校应出台相应的奖励机制,增加参与心肺复苏急救的积极性。
4 结 论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急救技术。校医院作为校内的医疗机构,应对校内师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开展校内心肺复苏,配合院前抢救,有利于保障校内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因心脏骤停而死亡的风险。加强心肺复苏培训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在校学生参与心肺复苏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心肺复苏的意义及流程,更好地实现校医院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