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拟临床场景下1医1护配合心肺复苏实施情况的研究

2022-01-09蔡阳林陈盛安吴国新余杨黄珍董立芸卫敏珊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术科达标率中断

蔡阳林 陈盛安 吴国新 余杨 黄珍 董立芸 卫敏珊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可以保证重要器官得到足够的血流,从而提高自主循环的恢复率,提高复苏后的生存率[1]。2015 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指南中提及高质量的CPR 要点包括按压深度5-6 cm、按压频率100-120 次/min、让胸廓充分回弹、按压中断时间小于10s、避免过度通气;同时,提出一个新的减少按压中断次数的指标:胸外按压在整体CPR 中占的比例(CCF),CCF 比例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为至少60%[2]。一般医院在对医护人员进行CPR 培训时,考察更多的是单人的CPR 质量[3],而在临床实际中,CPR 是一个团队的行为;在临床科室实际发生的CPR 质量受制于场地、环境、人员以及物品的准备等而不同。而实际临床场景下团队配合的心肺复苏质量是保证病房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预后的关键。笔者选取我院30 个临床科室,模拟临床科室夜班人员最少的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测试,以了解团队心肺复苏实施情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制定相应的团队复苏培训方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院30 个临床科室,每个科室随机抽取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组成复苏团队。入组标准:近一年通过医院单人心肺复苏考核合格,近期身体状况良好,无疾病干扰。

1.2 试验方法应用挪度高级复苏安妮模拟病人,模拟各临床科室区域内模拟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案例,由1 医1 护复苏团队利用科室现有的急救设备(呼吸囊、除颤仪)完成心肺复苏,时间以完成2 次除颤为限;利用配套挪度高级复苏安妮的软件系统:skillreporter VER:3.0.0.2 实时记录心肺复苏的参数,包括总得分、CCF、平均按压中断时间(s)、平均深度(mm)、回弹达标率%、平均速率(次/min)、平均通气量(ml)。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共收集研究对象30 例,其中术科13 例(占43.3%),非术科17 例(56.7%)。

2.1 心肺复苏质量指标情况见表1。

2.2 指标达标情况见表2。

2.3 术科和非术科指标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术科和非术科指标情况比较

3 讨 论

在医院内实施的心肺复苏与院前不同,更强调的是团队的效果,特别是在院内支援团队到达前,科室需即时完成的环节包括发现和识别、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胸外按压、呼吸囊通气及电除颤等基础生命支持(BLS)技术。院内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虽较院外发生的高,但心肺复苏要达到高质量仍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4,5]。

本研究目标是通过模拟各普通临床科室(除外急诊、ICU)区域内模拟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案例,检测最少人员的团队(1 医1 护)配合下的总体CPR 质量。尽管所有参加考核的医护人员在近1年内单人心肺复苏考核合格,但医护配合下的心肺复苏全流程效果不容乐观。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我院普通科室总体团队复苏效果较差,66.7%的科室总得分不合格,表现优秀的科室只有13.3%;在评价高质量的CPR 的各项指标中,CCF 不达标的科室占比23.3%,相对较好,但大于80%的科室只有一个,是以急诊医生为主导的综合病房;按压中断时间大于10 s 占比超过33.3%;按压平均深度不达标占比超过7 成,主要是按压深度不足;按压回弹达标率也只有50%左右;按压频率方面主要是频率过快,30%的按压频率超过120 次/分;而在球囊通气方面,46.7%不达标,主要表现在通气不足。本次的模拟测试场景是在临床科室的病床上,要求医护2 人配合完成胸外按压、呼吸囊通气和电除颤,与单人的技能操作不同,需要2 人熟悉心肺复苏的配合流程以及在临床科室相对复杂的场景下如何合理应用操作技能和设备。在测试中观察到,普通科室的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的配合流程欠熟悉,配合欠熟练,技能和设备应用受制于临床场景空间有限从而导致效果欠佳,从而导致整体复苏效果较差。单项指标中,按压中断时间较长可能与操作配合的不熟练及减少中断意识不强有关;受制于普通病床的宽度以及场地空间的影响,胸外按压时位置不正确以及不能保持垂直按压,可能影响按压深度不足与回弹达标率不足;实景测试导致的紧张以及缺乏实时反馈,可能导致部分医护人员按压频率过快;而普通科室病床在平常情况下床头是紧贴墙壁的,紧急情况下没有拉开病床在模型头位进行球囊通气,只是在侧位进行通气,导致气道开放不足以及球囊面罩不能紧贴模型面部,可能与球囊通气不足相关。结合以上分析,本院普通科室总体1 医1 护团队心肺复苏质量较差,考虑与没有团队心肺复苏的配合流程指引、缺乏配合训练以及模拟临床场景下干扰因素较多有关,需要进行针对性改进。2015 年心肺复苏指南中建议模拟临床场景中进行心肺复苏训练可增强学习效果和改善复苏表现[2]。而使用反馈装置在复苏技能培训中也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6,7]。

本研究中,相对于非术科科室,术科科室总得分和通气量显著低于非术科组(P<0.05);而在CCF、中断时间、回弹达标率方面两者相比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各组均值相比均是术科组较非术科组差;可能与研究例数较少有关,虽然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仍提示在这几方面上,术科组医护人员掌握程度较非术科组差;而在平均深度和平均速率方面,两者没有差异。两者间的差异考虑可能与术科科室心肺复苏配合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关训练有关。

综上所述,我院普通临床科室病房内1 医1 护配合心肺复苏总体质量效果欠佳,主要是按压深度不足,按压频率偏快,中断时间大于10 秒、胸廓回弹达标率不高,仍有很大提高空间。相比非术科,术科的整体医护配合心肺复苏质量较差,需加强培训。

猜你喜欢

术科达标率中断
TMS320F28335外部中断分析与研究
多级中断屏蔽技术分析
一种考虑GPS信号中断的导航滤波算法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基于“术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跟踪导练(二)(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术科现状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