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实证研究
——以山西某高校为例

2022-01-09杨丽冉田建灵

关键词:生源均值毕业生

张 丽,杨丽冉,田建灵

(1.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2.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3.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一、问题的提出

满意度调查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围,通过调查人们对某项事物的主观印象和满意程度来系统性地获取信息,从而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1]满意度调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如产品满意度、政策满意度、公共服务满意度等。

毕业生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满意度是反映、监测和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与指标。[2]开展满意度调查、分析和研究,对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学校教学和服务水平、提升学校的声誉和推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此次调查以毕业生为主体,注重研究学生对于教学与实践、后勤服务、德育以及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的个体感知,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最终收获。

二、问卷设计及实施

此次调查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某学校2017届、2018届、2019届毕业生,调查内容概括为教师、教学与课程、德育、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图书馆服务、后勤服务和自我评价这八大方面,并具体量化为46个指标。

抽样方法是随机抽样法,从2017届、2018届和2019届毕业生中随机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收到775份,严格剔除回答不全和答案一致的无效问卷13份,剩余有效问卷762份,98%的有效率,表1显示的是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

表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问卷中的满意度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数据使用spss中的科克隆巴科阿尔法系数(Cronbach'sα)计算问卷的信度,问卷信度以及部分项目信度见表2。一般来说,如果α系数此值高于0.8,则说明信度高;如果此值介于0.7~0.8之间,则说明信度较好;如果此值介于0.6~0.7,则说明信度可接受;如果此值小于0.6,说明信度不佳。[1]从表2可知,各个维度的α值为均高于0.8,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

表2 问卷信度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描述统计结果可知,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整体较高,均值都在4以上。对教师、图书馆服务和硬件设施的整体满意度都很高,平均得分分别为4.51、4.56和4.5,满意度高达90%。其中,毕业生对辅导员工作评价最高,均值为4.64,对教师的道德素养(均值为4.56)、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均值为4.59)及学校生活基础设施(均值为4.59)的评价都很高,对科创活动的评价最低,均值为4.23。整体来看,八大类别平均得分最低为对后勤服务的评价(平均得分为4.33),最高得分为对图书馆的评价(平均得分为4.56)。

(二)差异性分析结果 采用“T型抽样独立分析方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4]得出的结论如下:男生对教师的评价高于女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并无显著差异(Sig值为0.15)。本科生与专升本学生间对于教师的评价也无显著差异(Sig值为0.13)。由此可知,学生对教师的五个方面的评价都比较统一。在教学与课程评价方面,就业对课程评价影响显著(Sig值为0.008),已就业和继续升学的学生比未就业学生的评价高,尤其是课程实用性方面。本科生与专升本学生间对于教学与课程的评价也无显著差异(Sig值为0.16)。由收回的数据可知,“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两种选择在教学与课程评价的七个方面所占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

在德育工作评价方面,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和就业服务方面满意度较高,均值分别为4.49和4.46,对就业信息发布、招聘会举办满意度较低,均值为4.37。学生干部的评价显著高于其他同学,尤其是在就业服务、学生制度及招聘会举办上(Sig值为0.000);农村生源对就业的服务评价低于城镇与城市生源毕业生(Sig值为0.008),尤其是就业就业信息的发布上,说明农村生源对就业工作有更高的期望。[4]本科生与专升本学生间德育工作的评价有差异(Sig值为0.014),升本学生在学校信息的发布、招聘会的举办的评价高于本科生。通过数据可知,毕业生对于辅导员的评价中“非常满意”达到了95%,在所有的回答中占比最高。

在校园文化评价方面,学风建设评价最高,均值为4.51,科创活动评价最低,均值为4.23。在科创活动上,男生评价高于女生。本科生在校园文化的评价均高于专升本,说明升本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各类活动。通过数据可知,“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两种选择所占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

在图书馆评价方面,学生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最高,总体均值为4.59,尤其是对藏书数量和藏书种类满意度很高,均值分别为4.59和4.54,但是对图书馆方便程度的满意度较低,均值为4.26。性别因素对图书馆方便程度这一指标有影响(Sig值为0.014),女生评价高于男生。新闻专业学生与汉语言专业学生无显著差异(Sig值为0.872),本科生与专升本学生间的评价也无显著差异(Sig值为0.303)。总体来说,毕业生对图书馆的评价非常高,非常满意比例能达到96%。在硬件设施方面,人口学变量影响不大(Sig值为0.219)。从毕业生对于学校硬件设施的评价来看,总体上是满意的,满意度较高,在八项指标中排名第三,说明学生在学校的基本生活设施一直保障良好。

在后勤服务评价方面,学生对后勤服务整体评价最低,整体均值为4.33。人口学变量影响不大(Sig值为0.465)。但显著的是,对于后勤服务所有方面中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比例之和几乎都在15%以上,其中在“您对住宿服务是否满意?”的回答中,仅选择“一般”的比例就达到了26.57%,这在所有的问题中占比最高,且远远超过其他问题,选择“不满意”的比例也占到了7.88%。说明后勤服务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在自我评价方面,学生的整体评价不高,尤其是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评价低于其他能力;组织执行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升上自我评价较高。男生自我评价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优于女生,而女生在学习和自理方面优于男生。本科生与专升本学生间的评价也无显著差异(Sig值为0.349)。

(三)探究基于线性回归法的满意度 对毕业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的是“逐步回归法”。[4]根据回归分析得出:总体满意度=0.167×课程评价+0.243×自我评价+0.139×硬件设施+0.194×校园文化+0.118×德育+0.128×图书馆+0.112×教师评价。系数最高的是自我评价(系数为0.243),这表明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自我评价。

表3 满意度回归系数表

剩余的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是校园文化(系数为0.194)、教学与课程(系数为0.167)、硬件设施(系数为0.139)、图书馆(系数为0.128)、德育(系数为0.118)和教师(系数为0.112)。由此可见,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有重要影响的是学生个人的成长和提升,学生更看重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及自己大学四年自身能力素养的提升。因此,提供优秀的教师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及教学过程、就业服务等,最终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成长。

四、主要结论

首先,高校应注重后勤服务的提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最低。在后勤服务上,出现了服务与育人“两张皮”,没有形成良好协调的统一性。因此,学校在办学上,不仅要注重内在“软件”,同时也要让“硬件”强大,要更加关注服务工作,做好服务育人。[5]在后勤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融合,并在服务育人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例如设立“生活导师”等,将后勤服务与育人高度结合,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应该努力打造育人型、学习型、服务型、开放型后勤,充分发挥后勤队伍的育人功能”。[6]

其次,继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对教师、教学与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对教师的道德素养、师生关系、教学态度、授课效果及教学管理等的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学校能够重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获得了认可,[7]高校应继续持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8]在强化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9]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等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论坛、沙龙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效果级专业水平,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爱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教学态度,让教师更加热爱教育,更加关爱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对教师及教学的满意度。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形成“输入、加工、产出”三大程序,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及时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使教学与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与职业需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满意度。

通过与学生访谈我们发现,在教学模式方面,高校教师应该有更多的创新来匹配学生的发展。高校应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学模式动态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教学模式应根据学校类型等因素因校制宜,例如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以产出为导向,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的发展随时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需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9]

第三,农村地区生源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农村生源占比为39%。农村生源在活动参与、德育建设等当面满意度均低于其他学生。根据访谈发现很多农村生源学生相对自卑,不愿意与其他同学有深入的交流,不愿意参加一些大型活动,因此高校首先应加强对农村生源学生的关注与帮助,可以多举办一些座谈会了解农村生源学生的心理诉求,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地提升农村生源学生的各项素质。[10]其次,高校应根据农村学生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一些丰富的校园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让学生融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引领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此外,学校应加强对农村生源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紧密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增加农村生源学生的融入度,让农村生源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从而毕业后更高效率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

第四,加强辅导员等其他学工队伍建设。此次调查中,毕业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最高,均值为4.56,且学生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满意度也很高。这说明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其他学生管理建设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辅导员队伍是学校立德树人的核心力量,在学生生活中需要努力做到“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行为教导、就业指导”,[11]这既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也是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应继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读懂学生心理需求,破译学生心理需求,[12]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对待学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成人,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等其他学工队伍对学生大学生活影响很大,也是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和衡量标准,学校也要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从辅导员工作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自我评价是影响毕业生满意度最大的因素。本研究对学生的九个能力进行了自我评价,通过数据发现,学生对自身组织执行能力、专业知识的提升及创新能力评价较高,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自理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评价相对较低。因此,高校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及理念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一定的变动。[13]加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及自控、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与学生的需求达到高度的契合。教师在课堂中要加入更多的思政元素,真正落实课程思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多个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加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自理、在劳动中提升社会责任感。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学生对自身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自我评价较高,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满意度均会有更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源均值毕业生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跨省生源调控
应用均值定理“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