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研究

2022-01-08杨洁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杨洁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路主要包括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等,所以中职德育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合理优化,必须从多个方面实施改革和创新。基于此,中职德育课教师需要积极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此构建出适合开展德育的课堂教學模式。基于此,以下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教育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德育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越来越重要,但是教育部门对中职德育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中职德育对中职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中,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想引导,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提高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

在学生阶段,教育的引导十分关键,文化育人能够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通过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中职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发展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校方必须要提高对于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深入发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应用在实际的职业教学中,提高职业教学的质量。例如,古代的工匠精神培养,对于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校方在进行职业教学的开展中,可以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将职业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充分的融合,进一步保障中职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中国匠人训练的主要内容以及核心思想,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不仅要传达基础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传授从业人员的态度和生活道德原则,提高学生对于事业和美德的重视程度。学校还可以开展对应的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的开展中,师生可以一起研究工匠精神,一起工作,一起讨论,一起发展。

二、环境的重要性

社会资源、家庭资源,都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和家长都是环境的参与者,而作为经验更加丰富,知识储备更加完整的教师,应该承担起引导者的身份,在德育工作中要积极争取社会与家长的配合。适时的进行家庭指导与中职院校学生家长多多沟通,对于学校阶段的中职院校学生来讲正处于成长发育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中职院校学生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生活中存在的不良因素诱导,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加紧练习多多进行家庭指导课程,为家长提供具体、全面、可操作的德育行为课程,双方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家长不仅及时得知中职院校学生在校园中的表现,老师也会及时得知中职院校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了解学生的表现,达到家庭与校园教育统一。家长在家里可以延续校园的教育督促孩子严格执行,鼓励孩子的进步,培养中职院校学生优良的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重点更新德育教师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向,所以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优化应该重点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从而保证德育课堂教学的科学性[4]。首先,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做好教学身份的转变,即由“课堂主宰者”的身份,转化为“课堂引导者”的身份,以此明确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迫性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性的学习,继而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德育课堂学习氛围。其次,重点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让教师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形成文化知识教学与德育并行的科学教育形式。如此一来,必然能够提高教师开展德育教学的积极性,也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更新德育课教师的教学思想,为课堂教学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动力。

四、时间思考

校园德育工作持续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其方法,要将先进科学的模式应用在德育教学中,德育教育要有一定前瞻性。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学会借助信息,可以制定出一个教师素质教育工作评估质量评价方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校园建立起一个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校园精神环境,发展积极的人际交往。利用大数据、云技术、互联互通技术、物联网、数据库连接,能随时随地了解中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效果,得到一定评估为下一步规划提供数据依据。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全方位立体地密切外界联系,特别是周边县、市的学校建立起协作的校园际关系,互通情报,交换有无,增进友谊,构建多元化信息网络。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当下,校园教育一定要跟得上时代发展,学会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五、完善德育教材

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多数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加强中职德育发展,中职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状态与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材料,并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材中,以此来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德育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编写德育教材时应适当加入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相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中职教育是当下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传统文化教学与中职职业教学的融合中,存在有对于传统文化教学不够重视、师资力量的组建不够、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育人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从提高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强化师资力量的组建、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完善育人机制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进一步保障中职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教学有效途径研究[J].知识文库,2020(11):89-90.

[2]王清亮.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问题研究[J].职业,2020(08):24-25.

[3]李玉帅,梅加艳.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读书文摘,2019(13):7.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