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负债养猫的年轻人
2022-01-07刘妍
刘妍
一
丸子是只双色异瞳的小白猫,一只眼睛是蓝色,一只是棕色,目光清澈又忧郁。
2017年深秋,我陪小艾去密云把丸子接回北五环的家。那时候,我们是同事。小艾大我两岁,比我早一年来北京。第一次见到小艾,她留着红色超短发,穿一条白裙子,戴着一对金色大耳环,看起来很精致。
我以为小艾是那种家境优渥的酷女孩,没想到住得比刚来北京的我还差。工资有限,想要节省通勤时间,只能牺牲住宿条件。她实在受不了奔放的男室友,找了半个月房子,最后敲定一间月租金1800元的次卧,离我家步行距离500米。
搬家那天是中元节,很多人在路上烧纸。小艾站在楼下抽烟,一种强烈的漂泊感侵袭了小艾,她有了养猫的念头,觉得猫可以抚慰孤单的生活,让她在偌大的城市有个陪伴。小艾给猫起名叫“丸子”,可谁能想到丸子是一只“尿床精”。初来乍到,丸子连着尿了半个月,小艾几乎每天换一床新被子。
总在床上尿尿的猫成为小艾最大的忧愁。家里的几床被子都被丸子尿過,最后,她实在没钱买新被子,只能选择把被子洗干净,但味道也无法完全去除。正值入冬,自来水冷得像冰,她洗着洗着就哭了,边哭边给原主人发消息,问能不能把猫送回去。
最终,小艾还是留下了它,买了防水被罩和床单,想再给它一次机会。那之后,丸子还真没再尿床,像是体恤主人的烦恼。
没被子盖的日子,小艾经常来我家住。因为猫,我们开始亲近起来。
那年冬天,我们先后从那家公司离职,互相为对方介绍了并不适合自己的男友,各自陷入“虐恋”。我去了一家心仪已久的公司,小艾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后,决定考研,提升专业能力再择业。
二
男友离开后,小艾正式开启负债养猫的生活。人猫相依的日子,让向来急躁的小艾变得有耐心。丸子患上种马尾病,小艾每天为它擦两次药,坚持了3个月,直到丸子痊愈。她按照网上的食谱做猫饭,每日检查丸子粪便的形态和颜色,观察它的健康情况。有猫陪伴,备考的清苦日子也显得没那么苦了。
考研日期将近,丸子突然病了,整整3天不吃不喝。小艾带它去医院抽血化验,医生怀疑是白血病。小艾不得不把在考场附近订的酒店退掉,把钱用来给丸子输液。
考试结束,小艾发来消息,说她害怕走出考场就收到丸子去世的消息,答卷时边写边流眼泪,满脑子都是丸子,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
输液第四天,丸子终于开始吃东西,恢复活蹦乱跳的样子。医生说,它可能只是营养不良。小艾开心地买了瓶酒庆祝,虽然为了给猫治病,她的负债账单上又添了几千块。
年底,我的男友下定决心结束5年北漂,回老家发展。小艾的房子也快到期了。元旦过后,我们在四环外租了一个两居室,房租远超预算,但租金可以月付,小区也很安全。入住新家第一晚,我们就发现了房子的缺陷:暖气几乎不起作用,开空调也没用,卧室冷似冰窖。
三
2019年春节,我和小艾都没有回家。我没买到车票,小艾则是因为不敢面对家人的询问,她没告诉家人自己辞职,还谎称在上班。
2月中旬考研查分,小艾没过线。对这个结果,她早有预期,平静接受。次月,她寻到一份在剧组的短期工作,需要跟组住在郊区。
我开始了独立养猫的生活。起初几天人猫和谐,小艾离家后,丸子十分黏我,会趴在我枕边睡觉,我在家写稿到凌晨,它也会待在桌子上乖乖做伴。
我以为自己和丸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每天得意地给小艾发猫片。直到某天早上醒来,我闻到床上有股臊味——猫尿床了。
丸子到了发情期,但小艾没空带它做绝育手术。随后一周,丸子尿了5次床,家里的被子轮着盖,还是跟不上它尿床的速度,最后我只能盖着外套睡觉。凌晨5点,我被冻醒,干脆爬起来写稿,写到7点,刚想躺下歇会儿,转头绝望地发现,丸子又尿了。
看到床上两摊尿渍,我委屈得想哭,觉得全世界都在欺负我。小艾打来电话,说要把丸子送到育猫经验丰富的朋友家里接受教育,我心不在焉地应和,说着说着,就真的哭了。
小艾听出我的哭腔,在电话里拼命地安慰:“猫和小孩子一样,很蠢的,你不要因为这个讨厌它,就当可以换新被子了嘛。”挂了电话,小艾迅速给我买了一床被子和新的四件套。她担心我情绪波动影响写稿,也怕我会因此讨厌猫。
小艾跟组结束后,带丸子去做了绝育手术。她坚信丸子疯狂尿床是因为分离焦虑症,对她长时间离家表示不满,或者是想她了。再找工作时,她特意选了不需要经常跟组的岗位。
猫尿床的事让我的一位朋友费解,他不明白两个大活人为什么要因为一只猫折腾成这样。这是不养猫的人难以理解的羁绊。即使丸子三番五次地尿床,我依然对它产生了感情。
独居的日子,尤其能感受到猫的重要。它需要我铲屎、添粮、换水、喂零食。作为这座城市里唯一等我回家的活物,这种需要等同于牵挂。
四
为了实现小艾爷爷看天安门的心愿,2019年10月,小艾的父母带爷爷来到北京。
小艾母亲住在我们家,父亲和爷爷住附近的酒店。那几天,丸子连着尿了两次床。小艾从卧室追到客厅,最后在桌脚揪住丸子,朝它屁股狠揍了几下。
现在,小艾已经不再因为丸子尿床而生气了,只是要假装生气,让它不要再尿。每只猫都有性格,丸子就是一只极度自我的小猫,肆无忌惮地撒尿、打翻杯子,做什么坏事都心安理得。这是小艾讨厌它也喜欢它的原因,自己要面临的世界复杂险峻,永远没法像猫一样自由。
等丸子挨完揍,小艾母亲开始劝小艾把猫送人。她一直不支持小艾养猫,白白耗着薪水,还要费心照顾。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到了“离开北京”“回老家”上。
小艾母亲的话戳破了我们始终清楚但从不直视的现实困境。这座城市敞开怀抱欢迎我们,同时也设立关卡,提醒我们:哪怕努力留下,依然和生长在这里的人有难以逾越的距离,两水相交,鱼不往来。
这几天,爷爷来家里看过一次,没说什么,但用眼神表示“生活好难”。其实相比前两年,我们的日子已经越过越好。小艾的债款总算还得差不多了。我们购置了防风窗帘和取暖器,冬天,家里也没那么冷了。只是,在这座城市究竟能抵达怎样的生活高度,我们都没有把握。
小艾让爷爷明年春天再来北京。爷爷说:“春天不知死活。”爷爷89岁了,上次回家时发现,他已经需要使用纸尿裤。小艾希望下次爷爷来的时候,自己能过得更体面。她有了换房子的念头,又在查过附近的房价后将这个想法搁置。
家人离京后,原本懒惰的小艾突然变得勤奋,坚持每天拖地,往购物车里添加很多家居用品,希望改善生活环境。但最终,她只下单买了一面全身镜。
(摘自台海出版社《真故·90后叙事》 主编: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