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支持教育联合信息技术平台的综合干预对 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2022-01-07杨丽刘仲华石建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同伴量表

杨丽 刘仲华 石建新

1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福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518000;2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明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518000;3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预防医学管理科 5180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形式日益严峻,据估计,2017年DM患者达到6.29亿,到2045年,超过4.25亿成年人将患有此病,而超过90%的医疗负担是由于2型糖尿病引起,2型糖尿病是肥胖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015年有50多万人死于2型糖尿病〔1-3〕。DM患者的健康管理及治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耗时周期长,需要医疗管理、行为教育、心理改善及社会支持的综合管理等措施,而控制糖尿病病情需要维持健康的行为,如锻炼、自我监控、控制症状、正确使用药物和健康护理〔4-5〕。既往研究表明,同伴支持教育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发挥着促进作用,在其防控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4,6-8〕,主要由同伴支持者通过微信、QQ网络或短信、电话通信交流的方式实施干预,包括对社区工作人员、患者同伴及家属、医师陪伴四个层面的“同伴支持”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同伴支持教育及信息交流网络的综合干预方法,能有效地整合目前的资源和社会支持,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在糖尿病前期(主要是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患者)人群中接受程度高〔8〕。本研究对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7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糖尿病患者进行同伴支持教育联合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的综合干预,为期1年,通过信息交流平台评估其干预措施的疗效,为糖尿病规范性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深圳市福田区7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糖尿病患者618例,包括2型糖尿病腔腹血糖(FPG)≥7.8 mmol/L、且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后2 h血糖≥11.1 mmol/L及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血糖受损(IFG),FPG≥6.1 mmol/L且<7.0 mmol/L、且OGTT后2 h血糖<7.8 mmol/L;糖耐量异常(IGT)FPG <7.0 mmol/L、OGTT 2 h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以上诊断标准按照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判读〔9〕,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脑并发症患者、不能配合的患者,将其分为干预组338例和对照组280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婚姻状况、医保类型),以上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并积极参加研究。

1.2 方法

干预内容包括健康讲座、饮食、运动指导、用药治疗,健康教育宣传,包括每1~2个月开展一次健康讲座,主要内容为DM相关基础治疗、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宣讲,饮食、运动与血糖、体重控制的有效应对措施。干预方法:将各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各组由12~14人组成亚组单位进行同伴健康教育宣传,以患者家属、朋友等作为同伴支持者,接受各社区服务中心的干预措施,进行行为干预,还通过定期访谈〔6〕,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间主要涉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需求问题、治疗方案、资源管理等实施问题,社区糖尿病患者主要涉及自我管理、同伴支持模式经验、形式,所有进餐前的提醒工作以及组内用药记录提醒,组内共同进行运动锻炼等;建立手机短信、QQ、微信、网络宣讲课程等信息交流平台,包括网上授课、访谈、座谈及线下面对面个人交流部分,通过每周1次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在网络交流平台后进行每至少1次的线下的交流及学习,干预后通过每周一次的信息网络平台反馈教育情况。

1.3 效果评价

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控制达标率(即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异常患者、糖耐量受损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根据身高、体重记录BMI,其超重:BMI≥24 kg/m2且<28 kg/m2,肥胖:BMI≥28 kg/m2,腰围、臀围、血压及糖尿病防控知识水平KAP率(包括3个条目,分为知识,态度和行为,总分分别为0~22分,-20~20分,0~10分,各部分总分与各部分最高分的比值相加为得分的百分比)〔7-8,10〕、生活质量SF-36评分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除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及社会功能的总分高于80分外,其余部分低于80分,取各部分的总分的平均值)〔8〕,幸福感指数WHO-5量表评分(反映糖尿病情绪、幸福感的量表,感到幸福>50分,幸福减弱:29~50分,可能抑郁≤28分)〔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组信息交流平台的选择

338例干预组中选择信息交流平台中,优先选择微信,共270例,占79.9%;其次是QQ 50例,占14.8%;手机短信和电话交流18例,占5.3%。

2.2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状况、婚姻状况、医保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糖尿病患者干预组的FPG、HbA1c明显降低,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升高,血脂中HD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BMI、超重率及肥胖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腰围、臀围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转变的量表(KAP率)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分(WHO-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实验室指标、体格检查指标及问卷调查比较

续表2 两组的实验室指标、体格检查指标及问卷调查比较

3 讨论

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同伴支持教育似乎是改善和维持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的一个有希望的方法〔11〕。同伴支持教育干预可为干预对象提供协作式及长期的自我管理支持,所谓同伴支持干预的对象通过与其进行精神和情感交流、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分享疾病健康管理等方式,提高患者疾病防控的基础知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促进疾病发展,其中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及同伴互助理论(the helper-therapyprinciple)等〔12〕,主要包括同伴支持者的招募和培训,建立同伴干预小组,实施同伴干预方案。同伴支持可提高面对面、网络、短信、QQ、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实施者自我管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疾病的控制率,而这种将同伴支持干预与 “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方式对开展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是目前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本研究表明,通过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血糖控制率明显升高,与以往的研究较为一致〔4,8,13-14〕。本研究中患者干预后的BMI、超重率及肥胖率明显降低,与既往研究相似〔4,15〕,而既往研究表明同伴支持教育干预后两组间并无差异〔8,13〕,可能考虑干预的周期短,样本量尚不够的原因。可见,有效地干预可控制DM病情发展及肥胖程度。DM是一种多因素代谢疾病,与肥胖、饮食行为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有关,而目前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自我管理干预和基于手机的互联网干预在临床和统计上均有显著的改善DM患者的治疗疗效〔1〕。本研究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可获得面对面健康管理的效果,信息通讯具有覆盖面广,及时反馈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规范性治疗,且同伴一起合作干预,可以加强治疗效果,通过有效的饮食和行为活动干预,如饮食习惯改变,包括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取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以及行为改变,包括散步、自行车、锻炼等健康行为方式,这需要多重同伴共同支持和共同监督(患者家属、其他患者、社区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也可通过定期体检及适当奖励措施进行行为的强化,在群体中进行比赛式活动促进健康管理,共同学习及互勉。而同伴支持教育是一种课持续性的教育管理模式,贯穿DM患者的终身,需要加强DM患者户外运动的机会,如定期集体开展户外运动的锻炼等活动进行健康管理〔4〕。

本研究通过行为学相关量表包括糖尿病防控知识水平KAP、生活质量SF-36评分量表及幸福感指数WHO-5评分量表来评估社区糖尿病干预患者的实施疗效,结果发现KAP率、KF-6S、WHO-5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糖尿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转变的KAP量表评分明显升高,表明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关注度及掌握度明显提升,对糖尿病的规范治疗认识逐渐加深,治疗的依从性高,通过信息交流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分享,有助于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乐趣及幸福指数。

综上所述,同伴支持教育、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可改善社区糖尿病结局的有效方法,可提高临床远期治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基本的生活质量,并加强了政府及社会对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同伴量表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交流平台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