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结合持续营养治疗对 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营养及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
2022-01-07刘天吴秋琳
刘天 吴秋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内科,武汉 430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现阶段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属于常见的白血病之一,近年来我国临床中白血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死亡率居高不下〔1〕。有研究指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得知病情后期心理常伴随出现强烈的情绪、心理、躯体等应激反应,导致心理无法接受〔2〕。此外,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过程中多伴随出现无力、疲乏、腹泻、厌食、呕吐、恶心、疼痛、出血、感染等毒副作用,患者多表现为心理状态不佳,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3-4〕。有研究指出,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是近年来临床中逐渐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案〔5〕。采用该方案进行干预除可有效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外还可有效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协助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和家庭积极参与科学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研究显示,白血病并发症及预后质量与患者体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7〕,但营养支持与其他护理方案的联合应用仍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结合持续营养治疗对患者干预疗效、营养情况及QLQ-30评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80例依照随机信封法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标准〔8〕;②患者及家庭成员精神正常,认知、阅读和理解无障碍;③年龄18岁以上;④遵医嘱完成化疗治疗;⑤患者及法定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②精神障碍;③先天性代谢障碍疾病者;④无肝脏、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原发性疾病;⑤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⑥主动申请退出本研究。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3~60岁,平均(37.28±8.39)岁;已婚31例,未婚9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4例,初中13例,小学3例;职业状况:无业8例,在职32例;家庭总收入5 000元及以下3例,5 000~8 000元20例,8 000元以上17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21~59岁,平均(38.19±9.14)岁;已婚33例,未婚7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6例,初中12例,小学2例;职业状况:无业9例,在职31例;家庭总收入5 000元及以下4例,5 000~8 000元22例,8 000元以上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所有患者依照分组采用不同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干预联合持续营养治疗干预。
1.2.1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采用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并详细做好用药指导和化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干预,此外并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干预:①构建环境干净舒适的家庭式病区环境,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构建病区设施和制度,走廊、护理站等地挂健康教育图片和资料,注重维持病区的环境质量和空气,播放舒缓的音乐维持患者心理状态,病区内设置提供洗浴车、床的洗澡间,且使用移动式输液架,方便家属及患者使用,尽可能呈现家庭放松的环境。在治疗室和病房摆放输液泵、血压计、人工呼吸器、体温计及听诊器等医疗器械以备处理突发情况。②护理人员多与患者和家庭成员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工作,在患者出现症状后配合护理人员采取相关措施干预,部分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除注重固定导管且叮嘱患者不要随意挪动、抓挠导管,定期进行消毒和更换,并注意避免导管堵塞或退落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持续营养干预,首先由医生、营养师和护士组成营养支持团队,依照患者特点建立营养档案,并持续性给予营养支持,指导患者和家属遵照计划执行营养干预计划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针对患者自身情况随时调整营养干预计划。在制定计划时注重合理调配营养结构,保持患者自身需求量且行个性化营养处方,有效确保患者营养素的质量和摄入量,合理搭配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注重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患者定期复诊,并在复诊时依照患者淀粉酶和蛋白质等检测结果和患者的营养状态调整饮食结构,及时向患者和家属反馈仪膳食搭配方案和营养处方,定期电话随访纠正不正确的营养搭配和饮食习惯。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MA)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表(QLQ-C30)对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估,评估量表共包括5功能子量表,分别为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主观全面营养风险评价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生活指导、健康教育,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分,
2.2 两组患者QLQ-C30量表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QLQ-C30量表调查评分(分,
2.3 两组患者营养状态评估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营养状态评估情况〔n(%)〕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生活指导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分,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近年来临床中常见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9〕。此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多需要长期治疗,由于患者多存在消极、焦躁心态,且又去长期治疗经济压力导致患者抱有消极心态,导致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差,对白血病的治疗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0〕。此外,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案可有效保证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和亲属积极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研究指出,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很强的家庭支持系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一般情况下,患者对亲属具有极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性,并可有效影响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并可能影响患者护理和治疗的顺利进行。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核心为尊重与尊严、参与和合作、信息共享,其在应用过程中各家庭成员均承担独特护理角色〔12〕。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理念的根本为在医护人员协助下患者及家庭成员均参与护理工作中,可以更好更快的学会护理技能,促进患者的行动发展和自身能力提升。
有研究显示,多数肿瘤患者伴随严重营养不良,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恢复均造成不良影响〔13〕。随着肿瘤患者病情进展,血液肿瘤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能量、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均出现显著改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由于体内蛋白质、糖原与脂肪合成量降低,加速体内代谢分解速率,因而体内多处于负氮平衡〔14〕。对肿瘤患者采用营养支持干预并给予持续性和个性化营养支持,给予调整营养干预方案可有效避免家属及患者盲目增加营养素加大代谢紊乱风险,并可降低由于营养素构成不合理导致出现营养不足的现象的出现,满足患者不同现状和不同阶段的应用需求,改善患者体内营养状态〔15〕。
本组研究采用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结合持续营养治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后,患者HAMA及HAMD评分明显降低,QLQ-C30量表中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纯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干预,且采用联合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提示,采用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结合持续营养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分析患者体内营养状态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生活指导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认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采用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模式干预同时采用持续营养方案治疗在开始护理前对患者体内的营养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有效、准确的数据,有效提高的干预的目的性。此外,采用持续营养方案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营养状态,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体内免疫状态,提高患者参与护理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结合持续营养治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态。但本研究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最终,有待后续深入研究探讨分析。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