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俯卧位排痰法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2022-01-07刘丽萍苏然
刘丽萍 苏然
鹤壁市人民医院 458030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产程时间过长,致使新生儿吸入羊水,进而引发肺炎,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可导致患儿出现青紫、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发生呼吸窘迫,甚至会发生呼吸衰竭,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3〕。因此对于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常规护理中多采用吸痰、拍背、翻身等措施,使呼吸道异物尽快排出,但是由于新生儿气道无力清除分泌物,单纯进行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因此常规护理措施效果欠佳〔4〕。因此为了对提高吸入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还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俯卧位是较适宜新生儿的体位。有研究报道,采取俯卧位对患者气道内分泌物的排出和引流具有促进作用,对病程的缩短及疗效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吸入性肺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6〕;②患儿肺部伴肺气肿或呈现片状;③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先天性疾病者;②伴有凝血机制障碍者;③伴有全身感染者;④原发性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7例。研究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4 h~14 d,平均(3.98±0.29)d;体重(3.13±0.76)kg;足月分娩52例,早产儿5例;剖宫产18例,阴道分娩39例。对照组患儿男35例,女22例;年龄5 h~14 d,平均(4.03±0.37)d;体重(3.09±0.68)kg;足月分娩53例,早产儿4例;剖宫产16例,阴道分娩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保暖措施、雾化吸入、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镇静、氧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患儿病房温度适宜,在与患儿接触前进行手术消毒,同时加强患儿脐部、皮肤、口腔及臀部的护理,发热患儿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每天对患者进行两次抚触护理,20 min/次,以降低患儿哭闹与呕吐频率。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患病后,气道分泌物会显著增多,而新生儿排痰能力较弱,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负压吸引,清除分泌物,也可适当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良俯卧位排痰护理:①患儿采取俯卧位,具体操作:头偏向右侧或左侧,适当抬高足臀部或降低头部高度,根据重量原理,通过改变体位促进患儿肺部的分泌物从小支气管流向大支气管,确保患儿气道通畅,以达到预防分泌物堆积的状况发生,进而改善肺扩张能力。2 h/次,6次/d;②改善缺氧状态:吸入性肺炎患儿极易引发缺氧,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儿动脉血氧情况进行监测,针对患儿缺氧情况给予不同给氧治疗,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箱内吸氧、头罩吸氧、鼻导管吸氧等吸氧方法,同时及时调整吸氧浓度;③不良反应护理:责任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如果患儿出现呕吐泡沫样分泌物,应该加强护理,如果呕吐物是胆汁,则加强护理患儿消化道,如果呕吐物是血性胃内容物,则加强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1.3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参考《实用新生儿学》中的吸入性肺炎疗效标准〔6〕:显效:患者3 d内呼吸恢复正常,肺部湿啰音消失,血气分析等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儿在3~5 d内呼吸恢复正常,肺部湿啰音消失,血气分析等指标也恢复正常;无效:患儿7 d后吐沫、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仍没有显著缓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②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患儿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三凹征改善时间、紫绀消失时间。③炎症因子指标:在治疗前后抽取患儿静脉血,应用离心机离心抽取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核因子-κB(NF-κB)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正天瑞德生物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④护理满意度:应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当场收回,总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总分在60以下则计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三凹征改善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NF-α、NF-κB、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TNF-α、NF-κB、IL-8水平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气道发育不全、狭窄且弹性较差,极易引发支气管塌陷,当吸入物(胎粪、羊水、乳汁等)进入气道,会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加,使肺泡表面活性降低,加上新生儿咳嗽反射较差,不能够将异物、黏痰自行咳出,气道极易发生机械性梗阻,致使血流灌注、肺泡通气平衡失调〔7-9〕。同时吸入性肺炎治疗不及时还能够引起感染性肺炎,继而引发肺换气、肺通气功能障碍,加重病情,严重者还可引发低氧血症,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8〕。从气道解剖分析,二级以上的支气管的走向多数是朝后下方,当由仰卧位换成俯卧位时,能够促进肺部液体重新分布,可以增加通气〔9〕,对血液循环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本研究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改良俯卧位排痰法。
本研究说明,改良俯卧位排痰法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恢复,使治疗效果提高,分析其原因: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在俯卧位时的氧合功能优于仰卧位,俯卧位时较为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采取俯卧位能够活动新生儿四肢、颈和头部,同时轻微的内脏压迫也能够促进患儿心肺等器官的活跃度,还能够改善新生儿肺潮气量及顺应性,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使动脉血氧分压增高,因此有助于肺功能的恢复〔10-13〕。吸入物引发的肺部发炎所释放的细胞因子会反复作用于肺部而使病情加重,TNF-α、NF-κB、IL-8均能够反映炎症反应水平的有效因子,均参与机体炎症反应〔14〕,俯卧位是改善新生儿肺功能和呼吸功能的适宜体位,有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吸入物的引流与排出,同时俯卧位体位引流,臀高头低,引流效果更佳,有助于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此外采取俯卧位进行排痰处理,臀部抬高能够有助于排出肠道气体,使患儿胃肠功能改善,还能够降低新生儿由于吞咽动作不成熟而再次引发吸入性肺炎〔15〕。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有效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吸出,进而使患儿通气症状得到改善,进而使炎性反应也相应减轻。
综上所述,改良俯卧位排痰法应用于新生儿吸入肺炎护理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部感染程度,促进患儿恢复,且该方法简单易行,不消耗大量物力、人力,为患儿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方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