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2-01-07彭丽芳黄美凤
彭丽芳 黄美凤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 厦门361022)
心力衰竭为终末期心脏疾病诱发的临床综合征,具有病情复杂度高、控制难度大以及预后差等特点,由于该病无法治愈,临床主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延缓病情进展并减轻临床症状,使患者长期预后获得改善[1]。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使病情控制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次研究探讨予以患者急诊内科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10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经系统随机化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及干预组各有患者51例。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通过。纳入标准:(1)根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并结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等确诊病情;(2)患者6min步行距离<150m;(3)患者认知正常并自愿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或者心脏瓣膜病变者;(2)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或者重度感染者;(3)患有精神分裂症、人格偏离症或者阿尔茨海默症者;(4)合并脑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病变者。
1.2 方法
分别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及急诊内科护理,如下:
1.2.1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为其提供氧疗、用药指导、生活指导、运动指导等。
1.2.2 急诊内科护理
(1)建立绿色通道为患者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先急救后挂号、缴费,医护人员必须迅速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并了解其病史、临床体征及表现并进行各项必要检查,以便迅速开展各项救治措施。
(2)基础护理 根据患者要求对病房内温湿度进行调节,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洁净。进行护理时必须尽量保持动作轻柔,防止噪音过大影响患者情绪或者休息。及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有助于减轻其气喘等症状,还可使其身体舒适度获得提高。
(3)心理护理及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需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与其进行交流,了解其性格特点及心理状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过大并产生不良应激反应而影响治疗效果。老年患者体质状况欠佳,多合并各类基础性疾病,重症心力衰竭发作可导致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极大地影响其治疗积极性。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实施安抚,使其明确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对其病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患者掌握情绪调节方法。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认知干预,使其掌握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常见诱因、临床表现及危害等,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不断提高其自护能力。
(4)饮食护理 受病情影响患者心脏循环血量明显下降,机体内钠盐代谢速度减缓,因此,必须指导患者低盐饮食,同时需要控制热量以及脂肪摄入量,食用易消化的绵软食物,以多餐少食为饮食原则,防止加重肠胃和心脏负担。
指标
(1)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2)干预后应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量表(MH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括社会交际、心理状态、疾病症状以及体力限制等,各项维度评分范围为0-5分,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所用数据分析及处理软件为SPSS23.0,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性及女性各有27例、24例;年龄区间:60-89岁,平均(75.46±5.02)岁;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30例、Ⅳ级21例。干预组男性及女性各有28例、23例;年龄区间:60-87岁,平均(76.03±5.11)岁;NYHA:Ⅲ级32例、Ⅳ级19例。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等基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LVEF、LVESD及LVEDD水平对比
干预前患者各项指标组间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LVEF水平高于干预前,LVESD及LVEDD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对比,干预组LVEF水平更高,LVESD及LVEDD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两组患者LVEF、LVESD及LVEDD水平(±s)
表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两组患者LVEF、LVESD及LVEDD水平(±s)
注: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 LVEF=4.497,P<0.05,t LVESD=24.600,P<0.05,t LVEDD=26.005,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t LVEF=11.313P<0.05,t LVESD=41.999,P<0.05,t LVEDD=43.345,P<0.05。,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t值P值例数(n)51 51干预前47.86±5.13 48.01±5.05 0.149>0.05干预后52.17±4.53 58.61±4.39 7.291<0.05干预前62.89±2.42 62.84±2.40 0.105>0.05干预后51.27±2.35 43.25±2.31 17.381<0.05干预前63.07±1.53 63.15±1.52 0.265>0.05干预后55.64±1.35 50.93±1.32 17.815<0.05 LVEF(%)LVESD(mm) LVEDD(mm)
2.3 两组干预后MHL评分对比
两组对比,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社会交际、心理状态、疾病症状以及体力限制等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干预后MHL评分(±s,分)
表2 比较两组干预后MHL评分(±s,分)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t值P值例数(n)51 51社会交际8.45±1.07 5.49±1.03 14.233<0.05心理状态11.72±1.53 10.01±1.47 5.756<0.05疾病症状9.25±1.82 6.20±1.67 8.818<0.05体力限制16.04±2.43 11.47±2.35 9.654<0.05
3 讨 论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而老年人群为心血管疾病多发人群。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代谢速度减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心功能衰退,患有重症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升高[2-3]。
重症心力衰竭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临床症状表现为休克、心脏骤停等,该病具有发生率高及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既需要为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同时还需要予以患者科学的干预措施[4-5]。
急诊内科护理更加重视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建立绿色通道能够提高急救效率,加强基础护理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心理护理及认知干预既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其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度,饮食护理则能够帮助患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促进其体质改善[6-7]。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对比,干预组患者心功能更佳且生活质量更高(P<0.05)。通过组间对比可知,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急诊内科护理可使护理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进而可使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获得改善及优化,临床应用价值明显较常规护理干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