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推进策略*

2022-01-07陈忠平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2年1期
关键词:相关者学分利益

陈 睿, 陈忠平

(1.吉林省教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2.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12)

利益相关者理论起源于西方经济学家对企业有效决策和社会责任的研究[1],最早由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提出,后经爱德华·弗里曼(Edward Freeman)等学者持续努力,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The Stakeholder Approach)[2],从而引起广泛关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决策者如何更好地为组织做决策。鉴于该理论专注于一般性地解决有效决策和管理问题,其逻辑内核与教育决策或教育政策制定有共通之处,本文尝试将其转化为一个教育决策分析框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教育决策理论框架不足的问题,并将其应用于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实践之中,以期进一步增强区域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提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决策者对“利益相关者(The Stakeholder)”的利益进行全面考量和综合权衡。其基本理论包括核心假设、“克拉松原则”及对“共赢”属性的追求。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假设

根据弗里曼的经典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可以影响组织目标或被该组织目标影响的任何组织和个人[3]。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如果个人或群体能够影响到某一组织或被某一组织影响,组织决策者就应该关注他们,制定一种特定的策略来应对他们,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利益,从而实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概言之,决策者只有合理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才能制定有效实现组织利益的行为策略。决策者根据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级别(利害关系权衡),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诉求,从而“推动其为实现组织利益积极贡献、避免消极作用”[4]。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中的“克拉松原则”

关于决策者如何甄别和对待利益相关者利益关切,马克思·克拉松(Max Clarkson)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一般称之为“克拉松原则”[5],包括:

1.全面系统原则:决策者应积极汇总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沟通理解原则:决策者应多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想法,了解他们的贡献,并与他们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决策者所采用的行为策略应建立在对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理解之上。

3.公平公正原则:决策者在处理利益相关者所担负的责任和利益的分配问题上,应努力做到公平公正,重视他们各自可能遭遇的风险和损失。

4.协同合作原则:决策者应与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采取得力措施,降低可能的风险,把活动对利益相关者造成的损害最小化。

5.互不侵犯原则:决策者应当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一起避免介入或开展可能侵犯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或不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接受的活动。

6.冲突处理原则:决策者自身也是利益相关者。因此,其自身所肩负的职责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之间,可能存在冲突。此时应通过开诚沟通、及时通报、有效激励以及必要的第三方介入等方法妥善处理,尽量避免冲突。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多赢”属性

利益相关者理论具有天然的内在“多赢”属性。作为利益相关者中的利益主导者,决策者只有合理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可能更好地实现组织利益。追求“多赢”属性应该成为决策者制定具体行为策略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利益相关者决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确认和分类,根据合理满足其利益关切且有以利于利益主导者利益实现的原则,制定“多赢”的行为策略。

二、区域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

(一)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01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国培计划”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为宗旨,在优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培训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但从全局看,教师培训工作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项目设计、轻整体规划;重统一培训、轻教师选学;重短期学习、轻持续提升;重学时认定、轻结果应用”[6]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7]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8]相继出台。两个《意见》强调,“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教师培训实行学分管理,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职称)聘任的必备条件”。同年,教育部在辽宁、浙江、湖南、重庆等地启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12号),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正式在全国推进实施。可以说,自启动伊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就带有鲜明的顶层设计色彩和强烈的政府意志标签。

(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从属于教师继续教育。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内,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参训教师属于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四个利益相关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继续教育范畴内,培训机构通常包括省、市、县三级教师进修院校,也包括高等院校和具有相应资质的网络研修机构。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的全员性和整体性,决定了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路径必然是区域整体推进。因此,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语境下的培训机构,一般特指学分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主体,即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或教师发展中心)。

(三)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中的“责”“权”“利”分析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只有合理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将责任、权力和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在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参训教师四大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制定出有效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的行为策略。

1.责任要素。责任是组织内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组织成员如想满足自身利益,必须通过履行相应的职责才能实现。在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及参训教师都有相应的职责。各利益相关者只有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才能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以实现自身利益和彼此的利益关切。

2.权力要素。权力是履行职责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参训教师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中分别享有不同的权力。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利益主导者,一般来说,在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学分管理改革的统筹设计、目标规划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培训机构作为具体执行单位,往往在整体时间安排、相关课程设置等方面居于更为主动的位置;中小学校则在时间调配、人力支持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样,中小学教师作为继续教育的实施对象,也应该具有对课程、师资等继续教育要素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只有将权力要素在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参训教师之间进行科学合理、有序有效的配置,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工作才可能落地实施,协调推进。

3.利益要素。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关切。对于参训教师而言,继续教育是其专业成长、职业发展的需要;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教师继续教育是实现教育核心价值、回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基本诉求的需要;对于培训机构而言,是培育服务与引领两种意识、担当参谋与智库双重角色的需要;对于中小学校而言,是办好学校回馈社会、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参训教师无一不是受益者。利益相关者中任意一方的需要被漠视、利益无法满足,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工作都将难以为继。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推进策略

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有赖于在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参训教师四者之间营造一种“责任明确、权力清晰、利益平衡”的整体生态(见图1)。结合“克拉松原则”和追求“多赢”的理念,在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既要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力、利益边界,不互相侵犯,同时更要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协同合作,统筹协调推进,力争实现“多赢”。

图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推进策略模型

(一)教育行政部门

1.做好顶层设计

依据教育部《指导意见》要求,基于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调研论证、统筹规划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改革的整体实施方案,制定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构建制度体系

系统构建并完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的政策制度体系。包括研制培训学分标准体系,分层、分类、分科建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适应和满足教师年度发展和周期性发展需求;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学分转换与应用机制,推行教师培训选修选学及培训学分审核认定制度;完善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理顺学分管理制度改革与教师全员培训之间的关系。

3.搭建管理平台

搭建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教师培训选学、学分审核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应用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9]。实现培训学分申报、审核、认定、查询一站式服务,便于学分认定管理;为每位教师建立培训电子档案,为切实推进培训学分应用提供依据;建立培训学分银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互联互通的学分银行体系,支持大数据管理,为培训学分的累积、转换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完善线上与线下遥相呼应、必修与选修互为补充的学分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培训机构

1.组建管理团队。管理团队是保证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落地实施的基本保障。要确保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团队熟悉并完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政策制度,明确区域内整体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必要性和行动路径,确保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精准实施[10]。

2.建构管理体系。基于国家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体系基本架构,结合区域特点,建构符合本地实际、富有地域特色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体系,着力探索项目制研修方式、学分专员管理模式、教师自主选学选修机制等。完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运用体系,切实将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和县级教育督导的指标体系。

3.关注校本研修。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必须关注中小学校的校本教研、校本研修,聚焦课堂教学改进的“最后一公里”。培训机构要针对中小学校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突出问题,以教学行为改进为基础,以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优化设计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学校教育实际。要组织培训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和教学现场,开展诊断测评,找准教育教学突出问题,明确不同层次教师培训需求,建立“需求菜单”,制订课程研发计划,分层、分类、分科建设递进式、系统化的学分管理课程体系。

4.用好管理平台。充分挖掘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功能,不断优化平台使用。指导中小学校和参训教师用好学分管理平台,在学分申报、学分审核、学分认定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电子档案,用好培训学分银行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培训学分的累积、转换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三)中小学校

1.了解需求,关注教育教学的难点。中小学校作为落实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的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训前调研,充分把握教师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研制本校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结合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培训需求,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优化培训课程设置,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补齐短板,直面校本研修的痛点。校本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距离教师近、工学矛盾低、创新空间大、学时易达成等优势。但也存在缺少规划、零打碎敲、研究性差等短板。中小学校要借助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的契机,充分借鉴各地各校成熟经验和创新举措,发挥校本研修的天然优势,培育校本研修的生长点,克服校本研修的先天不足,补齐校本研修的短板。

3.强化运用,聚焦专业发展的热点。中小学校要采取具体措施有效落实国家政策,充分运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结果,发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激励功能,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教师培训档案,适时记录教师所学课程、学习成效和学时学分等关键信息,对教师专业成长持续提供支撑。将培训学分与教师资格证认定、职称评审和评优评先等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

4.因人制宜,清除自主选修的盲点。在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过程中,为参训教师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赋予教师自主选修选学的权利,是回应教师培训需求、唤醒教师参训愿望、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并有效缓解工学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校要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其“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功能,合理提高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成长阶段特点和个性需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自主选择培训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防止管得过死、统得太严。

(四)参训教师

1.洞察真实培训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是开展教师培训的起点。参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在哪里,是什么,并尽可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培训需求往往与参训教师的个人利益紧密相关,但并非所有的个人利益都可以纳入培训需求范畴当中,需要注意甄别过滤。责权利的统一与平衡,是厘定真实培训需求至关重要的准绳。

2.规划专业成长路径。确定了培训需求,就可以制订自己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蓝图,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历练。教师应结合自身需求及职业生涯规划,制订自己的年度培训计划及五年一周期的专业发展规划,绘制自己的专业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

3.定制个性化课程套餐。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是被实践证明的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基本策略。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对教师培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11]。这些“规定动作”是刚性要求,各地各校都要精准落实。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自选动作”上多做文章,灵活定制个性化的研修课程套餐,真正实现自主选修的目标。

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组织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甄别利益相关者并判定其重要性、利益需求和合理满足方式,系统阐释了组织决策的定位、依据和策略等问题,对教育决策分析具有重要的类比启发意义。

不可否认,在区域整体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中,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参训教师四者之间,既是相互依存的协作共同体,又是彼此纠葛的利益相关者,因此需要各方既关注自身利益,又照顾彼此关切。作为利益主导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尤应提高全局性思维的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构建区域整体发展、各方协作共赢的教育生态,稳步推进区域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

猜你喜欢

相关者学分利益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I Love You, Dear China
学分
利益与西瓜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