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RIZ创新理论”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2-01-07白雪宁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外协会课程体系

白雪宁 宁 煜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教育,是职业院校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是国家“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如何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融入创新教育,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高职创新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创新教育理念滞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组织架构、管理与运行机制、监督与评价机制;创新能力内涵不清,创新能力培养手段与培养方式单一,专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缺乏有效衔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脱节,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不佳等。所以,如何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监督与评价机制、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等是摆在每一个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道课题。

为此,以“TRIZ创新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分类与内涵、培养要素与关键点、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等要件的系统研究与分步实践,创建了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堂教学+协会活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1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堂教学+协会活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从专业教学课程入手,根据学生创新能力的分类和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提升规律,创建的“课堂教学+协会活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见图1)将专业教学课程分为五大类,规定各任课教师即作为相应协会的指导教师;并按照能力提升规律,成立了五个学生课外协会,包括机械制图协会、机械创新设计协会、机电设备控制协会、机械工艺设计协会、机电综合创新设计协会,每个协会下设3到4个学习小组,共19个小组。协会指导教师在课堂完成专业教学与实践任务的基础上,在课外按照学院发布的创新主题(学院每年发布一个创新主题)及各自的研究方向,自主决定所需增加的学习内容,审核学生创新方案或作品,指导完善学生设计方案、作品制作、调试、发布等,负责组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训练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图1 “课堂教学+协会活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架构框图

2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内与课外贯通、专业教学与创新教育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按照“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通”、“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贯通”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企业及社会人才需求调研、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 2025发展规划的研究,确定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开发出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方案(见图2)。该方案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即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协会拓展教学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块,针对专业所有学生,即为本专业所有学生基本毕业条件;公共选修课程体系模块,针对本专业学生课外集体学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但协会学生必须选修),以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协会拓展教学体系模块,主要针对学生课外协会开设,随着学生教学年级提升,协会成员身份也同时升级(即:机械制图协会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协会、机电设备控制协会、机械工艺设计协会主要针对二年级学生,机电综合设计协会主要针对三年级学生),参加协会学生人数不少于本专业学生总数的70%,通过协会学习,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教学内容包括:TRIZ创新理论、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提升训练、创新技法应用训练、功能原理创新能力提升训练、零部件的创新设计与样机制作等。

图2 “课内与课外贯通、专业教学与创新教育融通”的课程方案

3 “专业教师对接学生协会”的创新能力培养组织架构与“课内与课外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体系

该体系以“专业教师对接协会”、“课内课外双向互动管理”理念,依据上述“课内与课外贯通、专业教学与创新教育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五个教研室的职责分为两个部分,即课堂教学+协会活动指导,真正实现“专业教师对接学生协会”、“课内、课外双向互动管理”。例如:机械基础教研室,在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负责“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创新创业基础”三门课程;而在课外指导部分,负责“机械制图协会”,相应三门课程任课教师分别作为“传动原理绘制小组”、“结构布局绘制小组”、“工程图绘制小组”、“创新与创业小组”的专任指导教师。同样,其他四个教研室都有各自的课堂教学任务(专业教育),同时负责相应4个协会15个协会小组的创新教育(见图3)。

图3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与管理运行体系

4 考核评价体系

该体系按照创新人才培养规律,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的要素、途径、方法、标准等的系统研究与设计,采用分级评价、逐级递进的方法,创建的“创新活动——创新作品发布——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专利申报”四级递进的考核评价体系(见图4),完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法应用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使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考核评价体系更加系统、更加完整。该体系适用所有协会及相应小组,要求每个协会及小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创新活动,每年发布一次创新作品,每年参加对应的技能大赛,每年集中申报国家专利。通过实践,形成了相应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多个观测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图4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四级递进”考核评价体系

5 实践推广应用效果

5.1 校内应用情况

该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高职院校成功实践四年,效果优良。具体表现如下:

(1)该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得到了多家大型企业的充分肯定。近四年来,该专业学生直接或间接获得国家专利34项(比过去的总和净增加18项);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本科院校同台)、高职创新设计大赛等赛项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32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29项,实现了国家级一、二等奖“零”的突破;6名在校学生被相关企业聘为企业技术顾问;四年来,共有 16名毕业生在相关本科院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毕业生成功创业人数18人;另外,该专业学生课外活动更加有序规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工匠精神与意识普遍增强,违纪现象极少发生。

(2)协会指导教师水平明显提升。各协会指导教师共发表论文47篇;承担教科研项目13项;在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大赛中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5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2项;成果第一完成人2016年获评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该专业获评国家一流建设专业;两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

(3)校内专业纷纷采用。成果被电气自动化专业(新能源技术协会)、数控技术专业(CAD协会)、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协会)等采用,效果良好。

5.2 校外推广应用情况

(1)该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与实施方案被12所相关兄弟院校采用,普遍反映该培养体系组织架构严密、管理机制科学有效、操作性强、推广价值高,对自身学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

(2)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成果得到了多家大型企业的充分肯定,普遍认为该专业毕业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强,该体系开创了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机制。学生创新作品在高校学生科技博览会和创新创业展览会上得到专家、企业和省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6 结语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堂教学+协会活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系统完整,培养手段与方法灵活,管理运行有效;同时,还有效打通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训练、制作的壁垒,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协会活动”、“专业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使创新能力培养有平台、有导师、有时间、有空间,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手段与途径、组织与管理提供了范式;四级递进学生创新能力考核评价机制与实施方案,实现了从“创新意识培养”到“创新技法应用能力培养”再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和“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分级考核、综合评价的完整体系,使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考核评价机制更加完善与系统, 在改革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和推广价值。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学生协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结构严密、操作性强、课程体系设置合理,培养方式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规律,是一个十分值得推广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猜你喜欢

课外协会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小满课外班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我的“课外老师”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