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色彩公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2022-01-07黄磊昌
梁 馨,黄磊昌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1 引言
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游览、公共休闲、文化教育活动等,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显著。公园景观的营造不仅是区域特色的代表,更彰显了区域文化[1]。如何凝练公园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当下学者和设计师们的首要任务。色彩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感情表达方式,能够为人和景观之间增加视觉交流,增进人和自然的距离[2]。但是不少园林景观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色彩设计缺乏等诸多问题。许多设计师没有意识到色彩在人的心理和生理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规划设计到建设过程中时常会忽视色彩添加,或者出现色彩搭配混乱的现象,造成不佳的视觉效果。本研究针对色彩公园的规划设计展开研讨,就设计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并预估色彩公园设计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更多公园设计师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2 色彩公园规划设计的意义
色彩公园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了城市生态保护管理模式,极大改善了城市文明管理现状,具有以下几层意义。
(1)社会层面:色彩公园建成后,能起到良好的科教宣传作用,色彩搭配文化能够帮助居民增加知识储备、开拓视野[3]。而且生态良好的色彩公园能给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提供平台,并且能够带动周边城市色彩文化发展,吸引更多游客观赏,提升居民精神文化水平[4]。
(2)历史人文层面:通常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都将人文特点和历史色彩文化融于色彩公园建设中,不仅赋予其历史内涵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得城市的景观特色具有人文历史和视觉熏染的双重美感。凸显出城市的色彩特征,也能带动城市周边的旅游业和商圈发展。
(3)生态层面:色彩公园由多重色彩整合,包含大量动植物色彩文化,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维系生态可持续发展[5]。在雨季来临的时候,还能充分储蓄水资源,防止城市洪涝灾害。
3 色彩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随访的形式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色彩公园色彩规划现状进行调研,发现游客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和城市色彩景观规划格局有密切的联系,总结其色彩规划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自然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园的生态效益与色彩搭配效果紧密挂钩,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都是为人类服务。因此色彩公园规划设计不仅要尊重自然更要学会挖掘游客和居民的心理需求和真实感受[6]。
(2)和谐统一性原则:色彩公园要想做到整体搭配和谐统一,就必须确定公园整体色彩基调,将公园内各景观要素有机结合,确定其色彩关联性。
(3)凸显地域性原则:色彩公园规划过程中,必须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融入规划设计中,尽最大的可能激起居民共鸣和历史情怀培养。
(4)生态性与景观性并重的原则:在色彩公园建设中要尤为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合理增加公园娱乐趣味性和观赏性,使公园色彩和生态自然有机结合,共存互赢[7]。
(5)体现季节性原则:植物的色彩是色彩公园建设中的重要季节性元素,需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季节性特征,为公园打造四季色彩皆可观的景象。
4 公园色彩规划设计的特点
公园色彩规划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基本色调:色彩公园通常面积较大,视觉上基本色调以植物绿色为主,偶尔受到天气环境和季节变化影响,但是整体处于一种调和绿色状态。
(2)主色调:在色彩公园设计之前就需要确定主色调,为了避免色彩混乱,通常采用面积大小来搭配主色调,强调色彩整体美感,目前市面上多采用不同色阶的绿植色彩为主色调进行搭配[8]。
(3)辅色调:整体色调选取后,通过辅色来增加美感,一般选用带有色彩的植物、花卉或者道路辅装来混搭,比例虽小,但都是点睛之笔。目前流行的设计手法是对比色和同色系辅助搭配。
(4)功能分区特色:对于不同分区,色彩公园搭配要有一些差异。对于休闲娱乐区,一般以人工景观色彩味道浓厚为主,在可控范围内再添加一点地域性的人文色彩,增加色彩饱和度冲击视觉。对于生态保育区,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将植物色彩划分为主基调色彩。对于科普宣教区,需要系统地向观赏者传播园区文化知识和环境公益广告,为了激起游客兴趣和学习热情需要选择明亮乐观的色彩[9]。对于生态观光区,可以通过野趣增加历史底蕴和文化特殊,增强观赏者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5 色彩公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以A公园为例
5.1 项目区位和自然人文地理分析
A公园东西最大跨距340 m,南北最大跨距210 m,地处安徽省腹地,一年中干湿季节交替明显。园区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温度达12 ℃,年平均降雨量为761 mm,蒸发量高达1201 mm,呈南北通透走向。有较好的矿治文化、历史人文、革命文化和民俗文化。有长达3000多年的冶铁历史,且园区内部有多处冶炼遗址和仙人遗迹。目前园区内居民仍保留大量民歌民谣、工艺制作和舞蹈杂技等艺术形式,风格独特,是园区一道亮丽风景线[10]。
但是目前园区内部分地段由于采煤塌陷出现地面沉降现象,已经完全不能种植植物。部分水坝由于地下水位上升面临汇水面积不断扩大的困境,可通过湿地建设缓解现状。目前园区内部主要用地类型有村庄、农田、林地、园地等。土质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11]。
5.2 公园植物色彩配色趋势
A公园由于雨量充沛,水坝水位持续上升,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可以考虑种植大量富有美感的植物[12]。乔木主要有香樟、水杉、水芙蓉、构树、枫杨等。另外还可以种植大量草本植物堆积空缺,比如打碗花、猪秧秧、伞形科、菊科、灯芯草等等。水生植物荷花、满江红、浮萍点缀湿地。所选主色辅色,以H78S60841为自然主调,调和整体绿植状态[13]。
通过对A公园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不同区域有不同色彩特征。因此本次设计虽然以绿色为主,但是也因季节变化调整搭配不同色彩明度的绿植,依靠层次感实现整体自然冷暖交替。利用花卉合理布控,呈现园区四季花期更替美感。比如在春季,利用HSS99878为主色调,搭配8种辅色点缀周边。
5.3 公园道路铺装色彩配色趋势
A公园由于年降雨量大,蒸发量高,选取青石板或者木质铺装道路。为了迎合季节植物颜色更替,主色调选取灰色系、黄褐色或者红棕色。以较低纯度的朴素色彩彰显植物明亮特征。根据不同区域背景选取不同色调搭配,比如在园林内部花卉拥簇,周边溪水湿地遍布,可以考虑灰色系木质地板铺路,增加文艺美感[14]。
5.4 公园亲水空间色彩配色趋势
A公园的亲水空间大致由水域、桥、岸边、亭、沿水建筑和小型开阔地组成。自古有“西溪之胜,独在于水”的美誉,因此A公园区可效仿西溪,将园内湿地区域鱼鳞状水塘和网状河流镶嵌交错,营造蓝绿色基调的水汇交错景观[15]。在不同的季节段,水体颜色都会根据周边植物映射发生变化,需要亲水建筑相附和,以免过于突兀。A公园在自然水汇交错处选取绿色为主色调,黄绿色为辅色。而在居民桥锁水汇处选取H78S10B82灰色为主色,搭配墨蓝和浅绿。
5.5 公园建筑和景观色彩配色趋势
A公园内部整体建筑风格以“灰瓦白墙”为主,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辅以黄褐色,不仅承接主色调灰白,又衔接植物绿色基调。A公园内标志性建筑大胆尝试鲜艳配色。设计效果使游客更容易找到标志性建筑,且能被快速吸引注意力。且此类标志性建筑能有效代表该区域的建筑整体形象,体现人工色彩美。园区正门设计采用灰色主调,红色辅色提亮园区名称,拱形门状搭配桥栏镶嵌设计彰显文化底蕴。再如园区内部动植物观赏区典型建筑以黄绿色为主色调,衔接绿地和高树青绿色,搭配灰色字迹衔接青石路,整体和谐且干净明亮。
6 调查A公园色彩规划设计成果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对当地游客观赏园区后心理感受做调研。如表1可见,灰色(22.25%)是最受老少欢迎的色彩,其次是红色(21.30%)、茶色(20.20%)、绿色(18.83%)、白色(18.83%)、蓝色(9.45%);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公园色彩的偏好不尽相同,儿童时刻偏好红色和蓝色等有强烈鲜明度的颜色,青年时期更喜好绿色和白色等自然纯净的颜色,中年时期更倾向于灰色和茶色等沉稳暗色系,老年时期的人群更偏好于茶色和红色等传统色系。受访者对于不同季节的公园景观也有不同的偏好需求(表2),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春天绿色(29.15%),其次是秋天黄色(24.73%)、冬天白色(24.28%)、夏天彩色(21.85%)。可见,儿童时期的受访者更喜欢夏天彩色花卉构成的公园景观,青年时期的受访者更喜欢春天大地复苏的景观感受,中年时期的群众更倾向于落叶纷飞的秋季景观,老年时期的受访者对秋季和冬季都有较明显的色彩偏好,符合年龄实际需求。
表1 不同年龄段色彩偏好 %
表2 不同年龄段人群季节色彩偏好 %
7 结论
本研究在初始阶段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并记录关键色彩搭配信息和典型案例。总结出尊重自然和以人为本、和谐统一、凸显地域性、生态学与景观性并重、体现季节性五点色彩规划原则。从公园色彩设计的基本色调、主色调、辅色调、色彩功能分区四点特征出发深入探讨了未来色彩公园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综合采用了色彩季节理论学、HSB标色法等技术手段,将色彩值通过Photoshop进行色彩对比与调和分析,制定色彩规划方案。并在A公园定点实施,结合其区位和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对其植物、道路铺装、亲水空间、建筑特色、标志性景观进行色彩搭配。并通过网络问卷和实地问卷方式调研游客对A公园色彩搭配观赏后的心理感受,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色彩喜好,并记录研究成果,改进设计方案汇报成文。从结果现状出发预估色彩公园设计发展趋势,希望能为公园设计师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