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抗毁性能测试仿真研究
2022-01-07宁夏创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0
刘 炜 (宁夏创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0)
0 引言
目前,各城市为合理规划建筑用地,通常在商场与商场间建立天桥通道,不仅提供了交通便利,也使群众安全得到了保障。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通常是由梁、板、墙、钢结构等建筑基本结构而组成的,可以承载任何正常活动,但若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其抗毁性能还需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分析,提出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抗毁性能测试仿真。为建筑质量等级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1 实验准备
1.1 选择实验硬件和软件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抗毁性能测试仿真实验硬件,主要硬件如表1所示。
实验硬件示意表 表1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CAE软件,运用CAE软件,可以对各类型结构的受力作用进行分析。CAE软件的建模能力也非常强大,运用其计算能力和操作,可以建立出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模式,并使用其强大的非线性分析颗粒结构抗毁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实验硬件与软件选择完成。
1.2 构建屋顶结构模型
选择合理的实验硬件和软件之后,选取重庆市某商场与写字楼之间过渡空间作为参考,需要构建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模型。在构建模型前应先选取结构的混凝土与钢材特性参数。表2为混凝土与钢材特性参数。
根据上述表2数据,构建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屋顶结构几何模型图
混凝土与钢材特性参数 表2
根据图1屋顶结构几何模型图所示,图中共有12个受力点,在仿真实验中,对模型中的每个受力点进行力学作用,从而测出房屋结构的抗毁性能。
1.3 计算屋顶结构抗毁强度
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是连接公共建筑的桥梁,计算其抗毁程度,是完成抗毁性能测试的前提。根据上述图1受力点,仅考虑水平震动,在水平力学作用下,计算受力点所能承受的抗毁强度。首先,假设γ
为整体屋顶结构可承受压力总值,其表达式如下所示。其中,S
代表受力点的高度;b
代表震动系数;E
代表在相应震动系数下的重力荷载;u
代表为常数。根据上述公式(1),计算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的抗毁强度,加入结构宽度、长度以及弹性变量,其表达式为下列公式(2)所示。其中,F
代表结构a点的承载力;i
代表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高度;h
代表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宽度;v
代表结构材料的弹性变量;l
代表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厚度;若i
/h
小于1时,仅考虑结构变形的剪切模式。2 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抗毁性能测试
2.1 震动等级对结构抗毁性能的影响
测试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抗毁性能,需要先明确震动等级,本文将震动等级划分为12个等级,结合1.2节中构建的屋顶结构模型,得到不同震动等级下,过渡空间屋顶结构在两小时内结构情况示意表。
根据上述表3数据所示,发现在震动等级在一级至四级的范围内,建筑屋顶结构在2h内均无明显变化;在第五级震动等级下,2h内建筑屋顶结构明显持续晃动,但未出现开裂;在震动等级为六级时,建筑屋顶结构在2h内出现更为明显晃动并加重;震动等级为七级时,结构先晃动并出现开裂,结构破损严重;在震动等级为八级到十级时,建筑屋顶结构均表现出结构出现开裂并破损,但所结构所坚持时间依次减少,分别为1h、45min以及15min;在震动等级为十一级时,结构仅坚持2min后出现倒塌损毁;震动等级为十二级时,结果仅30s的时间就倒塌损坏。
十二种震动等级下过渡空间受力时间及情况表 表3
2.2 可承受能力测试结果
通过上述2.1的测试,选取震动等级为七级,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a1、a5、a6、a7四个受力点,经计算得知,当a1、a5、a6、a7受力点分别达到280kN、300kN、320kN、260kN 时结构损毁。下面分别检测四个受力点的可承受压力。表4为在七级震动时随着时间增加,各受力点的承载力。
根据上述表4数据所示,在七级震动中,各受力点的承载力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到2h时,a1、a5、a6、a7的承载力分别为 246.78kN、165.24 kN、120.05 kN、210.85 kN,四个受力点的承载力均没有超过损毁承载力。表5为八级震动时,四个受力点的承载力变化。
七级震动时受力点压强示意表(kN) 表4
根据表5中数据显示,发现在八级震动强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各受力点的承受压强增加明显,1h时,a1、a5、a6、a7受力点压强均超过可承受压力,结构出现损毁。由此可见,城市公共建筑过渡空间屋顶结构不能超过八级震动,在八级震动下房顶结构仅可维持1h后便损毁。
八级震动时受力点压强示意表 表5
3 结语
通过完整的仿真实验,选取重庆市某公共建筑过渡空间为例,构建结构模型,测试其抗毁性能,得到了其震动等级为八级,时间为1h时,结构毁损。但由于本文对九至十二级震动等级下进行完整检测,导致文章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考虑更高程度震动等级进一步展开研究,为建筑质量等级提供新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