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探析
——以龙岩市龙门塔公园概念规划为例
2022-01-07苏鸳晖福建省龙岩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福建龙岩364000
苏鸳晖 (福建省龙岩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福建 龙岩 364000)
现如今,在城市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城市山地公园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也是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大多数城市盲目运用现代公园设计的理念,山地公园景观建设存在脱离自然、损害山体及生态环境等问题,因此,如何保持山地景观风貌特色,统筹协调好山地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是山地城市集约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 城市、山地和公园之间的关系
1.1 城市与山地之间的关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山的感情十分深厚,山地是传承城市历史文明的重要渠道,现如今随着人们亲近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山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城市山地进行规划和设计,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形式。而城市山地公园指的就是通过对城市山地进行改造之后的景观。
1.2 城市与公园之间的关系
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公园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景观,同时也是体现城市核心文化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公园景观建设,能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点,是绿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实力的方法之一。城市山地公园要在维持基本风貌的基础上与城市生活协调发展,才能发挥出城市山地公园的重要价值。
1.3 山地与公园之间的关系
山地公园即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备山地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公园在建设规划设计时需要参考周边山地的轮廓和地域特点,尽可能确保在原有山地风貌上来建设公园内部景观。山地公园规划要以山地的保护为前提,保持维护山地的原生态风貌,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提供生态观光、文化休闲、登高健身等多元化景观功能。
2 龙门塔公园景观规划实例
2.1 现状概况
龙岩地处福建西部山区,山地林地多,耕地平地少,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格局城市。龙门塔公园位于龙岩主城区西北部,北城街道与龙门镇的交界处,公园地理区位优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龙岩中心城区主城区西侧重要的城市生态界面。公园规划面积约87.17hm²,主要地形为丘陵和河流盆地,龙门溪将公园划分为南北两座山体,北部山体海拔536m为公园内制高点,坡度较陡,与南部龙背山之间有龙门溪(河道宽约40-60m)蜿蜒而过,自西向东流向市区,形成河流宽谷地貌;南部龙背山中间高,两边低,制高点位于中部,高程为510m,部分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公园内最低高程为340.82m,相对高差约195m。公园范围内大部分属于二级保护生态公益林,现状森林植被为人工次生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植被体系,植被种类单一,以松树、杉木、毛竹为主,公园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有山鸡、野猪等。公园规划范围内有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保存状况一般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龙门塔,该塔为龙岩城的标志性建筑。
龙门塔公园是龙岩市城市绿地系统以及主城区绿道网规划中的重要节点,龙门塔公园的建设将极大缓解城市西北片区绿地短缺现状,有效地完善城市公园布局,进一步提升龙岩中心城市文化品位和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2.2 规划理念
针对龙门塔公园现状自然景观一般,人文景观较少,植被种类单一等问题,公园规划定位为以龙门塔遗址保护和文化传承为核心,集生态保育、生态观光、文化休闲、登高健身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公园。依据规划区现状地形地貌及功能策划思路,龙门塔公园总体划分为文化展示区、龙门塔遗址保护区、山林游览观光区及户外运动娱乐区四个功能区,以保育天然森林生态系统为基调,传承文化为灵魂,满足城市居民文娱休闲等多样功能为基本要求,激发人与自然活力互动、和谐共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公园。
2.3 项目规划与特色
2.3.1 合理利用水资源
结合场地实际,对公园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河流水系梳理整治。在保证行洪、防洪的基础上,整治修复现状河滩地,搬迁防洪蓝线内的天后宫等建筑,局部改造生态驳岸,通过种植湿地植物、培育微生物等方法进行龙门溪水生态净化,吸引水生动物栖息、繁殖,恢复其生态功能,展现河流的生态之美。
2.3.2 巧妙利用地形组织景观游线
图1 龙门塔公园功能分区图
龙门塔公园尊重场地原有高程,根据公园现状地形依山就势设置景点和游览线路,尽量减少对原地形的改变,利用高差和起伏设置不同的景观节点,利用山地的坡度变化来设计休闲游览路径,如登山道、自行车越野道等,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公园规划设置一级园路、二级园路和三级园路。一级园路为公园主路,路宽4m,连接公园各个功能区,在园中形成环路,引导游览方向。二级园路为公园次路,路宽2m~2.5m,连接场地内的各个景观节点。三级园路为登山道及小径,路宽1m~1.5m,根据现状地形依山就势设置,使游人游览公园的过程有更好的感知和体验。
2.3.3 适地适树、生态恢复
龙门塔公园种植规划以恢复良性自然生态为基础,因地制宜进行园林绿化的配置,塑造优美的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植物景观,在植物配置上体现树种多样性、季相多样性、植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多样性。坚持保护山地生态为原则,因地制宜种植树木花卉,将植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人们娱乐以及观赏的需求。
图2 龙门塔公园总体布局图
公园模拟滨水区自然植被群落的组成、结构等规律,通过对挺水、湿生、沼生、岸生、鸟嗜植物等的合理搭配,营造丰富多样的多层次滨水植物景观。特色景观区主要种植具有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的植物,控制种植距离,在不影响视线的情况下,适当种植观赏价值高、季相景观效果好的色叶及观花乔木,极力打造和渲染其文化氛围,主要植物有银杏、红枫、雪松、毛竹、梅花、石榴等。生态林区借鉴“近自然林”的理论和方法,营造生态型、疏密结合的多样性自然植被群落景观。主要种植高大乔木,慢生树与速生树种结合,常绿与落叶结合,在原有常绿阔叶林的基础上,增加适合龙岩气候的色叶树种,以增加四季的林相变化,主要树种有香樟、蓝花楹、杜英、苦楝、红榕、乌桕、福建山樱花、山茶花等。
2.3.4 人文景观保护修复
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传承城市文化。而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历史景观进行还原。历史景观指的就是在特定时期的一种城市发展体现,能够证明一个城市的建设文明。
公园以龙门塔遗址为核心,保护修复为重点,深入挖掘与龙门塔相关的历史文化及周边区域历史人文资源,因地制宜恢复布置龙井、龙门石刻、忠烈祠,设置思源广场、怀乡亭、文化展示馆等景点,营造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环境。在保证行洪、防洪的基础上,覆绿美化现状河滩地,营造湿地景观,体现自然野趣,使龙门塔与周边景致更加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展现河流的生态之美和龙门塔的历史之韵,还原龙门塔昔日胜景。龙门塔公园规划新建、改建建筑和构筑物应与龙门塔建筑风格相协调,材质及色彩应与建筑相协调。公园内建筑应统一规划、统筹风貌,整体风格典雅大气,将本土传统文化、历史意蕴与生态山林融合于棕墙灰瓦之间。
2.3.5 可持续发展
龙门塔公园规划设置生态恢复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通过适度的资源利用,适宜安排各种游赏项目,结合游赏活动,进行少量的景观建设,各项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内容以保护山体自然环境为前提,禁止开山毁林、伤害野生动植物等破坏景观和环境的行为,建筑形式以景观建筑为主,能隐则隐,以能满足游人的基本需求为准,使公园能够可持续发展。
图3 龙门塔公园鸟瞰图
3 结语
将城市山地以公园的形式保护下来,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在促进山地自然复兴的同时,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和游憩空间是很好的思路。通过对龙岩市龙门塔公园规划实例的分析认为: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应以保育天然森林生态系统为基调,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和地方性文化,通过适度的资源利用,适宜安排各种游赏项目,结合游赏活动,进行少量的景观建设,各项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内容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能隐则隐,以能满足游人的基本需求为准,最大限度地避免破坏山地的景观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