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陶艺如何塑造美感
2022-01-07刘晓军
刘晓军
在中国传统工艺中,陶瓷艺术属于重要分支,对艺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现代陶艺,许多人依然存在曲解,大多数人都习惯采用传统理念去衡量人类精神观,采用陈旧标准评价时代美感。事实上,陶瓷艺术是一种独立的造型艺术,而这种艺术是通过美感来体现的。对于现代陶艺创作者而言,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思考其意蕴,还必须考虑美感,通过美感来展示陶艺作品的灵魂,通过美感来征服欣赏者。在实际创作中,怎样才能塑造陶艺的美感呢?这是现代陶艺创作者和研究者高度重视的课题,也是本文探究的主题。
一、美感在现代陶艺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现代陶艺创作属于情感展示的艺术活动,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追求个性和美感。可以说,美感就是陶艺作品的灵魂,美感在作品中的体现如下。
(一)美感是创作者心灵的体现
人们的生活犹如一片汪洋大海,平静中暗藏着汹涌,物质与精神,世俗与理想,人们内心世界每天都存在各种变化,又常将这种变化以行为来体现。对于创作者而言,常常将内心变化展现在作品上,以作品来体现内心的想法。
(二)美感是陶艺创作的源泉
陶艺创作者在创作时,常会受到感知、联想及想象等各种心理因素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美感的渗透与影响。只有创作者具有美感意识,才能完成艺术构思。陶艺创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真情实感,通过作品美感引起欣赏者共鸣,这种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可。如果创作者没有特殊的生活经历,没有发现美感的能力,没有追求艺术的狂热,是不可能打造出珍品的。
(三)美感是陶艺价值的体现
对于陶艺作品而言,美感是其价值的根本,比造型更重要,可以说是陶艺的灵魂。陶艺作品是创作者内心美的载体,更是内心真情的流露。一件成功的作品,是创作者采用艺术语言表达内心的美感,而且陶艺作品只有具备美感才会得到欣赏者的青睐,欣赏者才会透过美感去欣赏蕴含的意境,才会发现作品的价值。
总而言之,美感是陶艺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内心的美在不断发生变化,美永远不会消失,只会不断丰富。因此,创作者必须认识到美感的重要性,才能推动陶艺不断发展。
二、现代陶艺塑造美感的方式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美感在现代陶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作品创作中,怎样才能塑造陶艺的美感呢?笔者结合研究和创作体会,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一)塑造体量感,强化心理感觉
陶艺创作时,必须高度重视作品的体量感,以此来增加作品的美感。体量感涉及心理量感与物理量感。物理量感涉及作品的重量,长、宽、高的尺寸,通过仪器测量出相关数据。比如作品重为25 kg,长为20 cm、宽为 15 cm、高为 30 cm,这些数据利用称重计和尺子都能测量出来。心理量感就是作品造型给人的一种气势,这种气势来自心理感觉,比如结实感、扩张感等,这种感觉无法通过测量和称重体现出来,必须塑造出一种美感,让欣赏者观赏时产生这种心理感觉。一件陶艺作品,虽然尺寸较小、重量较轻,但能够让观众有种高远向上、结实的感觉。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陶艺大家恩瑞特·梅斯特(西班牙)的作品,尺寸常在40 cm~60 cm,却给观众一种包容性与震撼力,比如他的代表作《水渠和隧道》,通过小小尺寸就能反映出深远的内涵。在创作中,怎样才能塑造体量感呢?笔者建议从如下方面入手。
1.塑造结构
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结构,通过结构能够极好地展示出体积,蕴藏美感,体现体量。在创作时,必须结合形成线条的流程和力度,让人感受到立体形态,通过流畅的线条展示出力度,让人感受到作品的生命活力。比如古代的青铜器,线条充满韵律和力度,充满力量,就是这些结构展示出青铜器的神秘和庄重,让观众感受到威严。这些作品极具结构感,加上材料的色泽感,就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力度。
2.塑造张力
在塑造作品形态结构时,合理利用凹凸线条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凹线条能产生压迫、收缩及苗条之感,凸线条能产生放松、饱满及柔和之感。创作时,运用直线与曲线的对比,直线线条刚直有力,曲线丰满朝外扩张,展示出力量感。对于陶艺创作者,创作时能够娴熟驾驭各类线条,必然会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塑造出美感。
3.塑造速度感
塑造时,线条延伸到最后阶段成为直线,整个过程有曲有直,就能塑造速度感。当打造立体形态造型时,还可从模糊一端开始逐渐明确延伸到另一端,同样能够塑造速度感。采用这种造型模式,主要利用其时空感塑造思维空间。比如陶艺大师黛丽斯勒·罗斯兰(加拿大)的陶艺作品,常采用辘轳拉坯成型形成纺锤造型,利用离心力作用,让观众感受到永恒的旋转感与速度感。
(二)以技术手段为基调,表现创作情感
对现代陶艺而言,要表达出美感,还必须高度重视情感的融入。艺术史有句古语:无情不成戏,无情不为艺。同样,陶瓷艺术必须高度重视情感的表达,创作中要展现出创作情感,才是美感的精髓。制作现代陶艺作品时,常采用机械化批量生产,但是真正蕴含生命力的作品,还必须富含创作者的情感。艺术家不仅要对创作技巧进行研究,还应该将自己的理性与感性思维融入其中,才能让作品富有感情,才能让整件作品充满活力。如赵培生所言,陶瓷作品创作时若巧妙处理痕迹,必然能给欣赏者带来无尽的遐想,但作品并非只是用于观赏,而是创作者情感及生活经历的展现和升华。鉴于此,创作者通过工艺技术、选择材料及釉色等多种手段表现自己的情感,只有以情感引起欣赏者共鸣,才能够算是一件上等佳作。
(三)虚构与写实相结合,打造空间感
与传统陶艺存在差异的是,现代陶艺常受到独特工艺特点与造型手法影响,出现一些虚拟空间,即作品内部为中空,这样能够确保烧制时或环境干燥时不会开裂。时间一长,这种虚拟空间成为制作陶艺的必然要求,更具有独特的虚构空间的美感。除虚拟空间外,写实空间同样重要。在现代陶艺作品创作中,虚空间和实空间属于应运而生的理念,对塑造美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展示作品空间时,能否处理好虚实关系直接影响到视觉空间氛围,虚空间常为实空间服务,陶艺展览时通过灯光、展台及衬布等构建整体空间,这种空间能够烘托陶艺作品的主题,从而实现虚空间和实空间的融合,将现代陶艺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现代陶艺创作中塑造美感并非只有本文探讨的几个方面,还涉及作品肌理感、色彩感等各方面,本文就不对这些因素一一进行探讨了。一件优秀的陶艺作品必须具有美感。创作时,可以是某种单一美感的表现,也可以为多种美感的结合。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求创作者从生活中发现美,从经历中挖掘美,只有将自身情感融入作品,才能够创作出内涵深远、美感浑厚的艺术作品,才能促进我国陶瓷艺术的快速发展。
《回忆童年》
《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