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响应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提质优化
2022-01-06张华
张华
摘要:在我国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角度来说:提升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减轻孩子负担” 的期望越来越高,故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已经是当下教育工作的主线。伴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陆续出台相应的细则,以组织和规范当地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标志着野蛮的填鸭式教学与高压高负的学习生活将告一段落,同样也标志着我国的教育教学将迈进一个新时代——减负提质。故本文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题目设计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各位教育工作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政策;学习方法;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习题练习的根本目的本就是引发思考、加深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但是,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内卷”现象早已蔚然成风,借此时机校外培训机构更是野蛮生长。因此小学生除了完成每天在校的固定课时学习任务外,还要在校外培训机构内学习超前的、过重的学习任务,以及完成更多的作业。这种填鸭式、超前式、透支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同样也剥夺了小学生该拥有的快乐童年,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学生与教育教学重回校园与课堂,而该如何优化课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已经是所有教育者需要面临的难题。本人将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经验,从当前教育“内卷”现象分析到就如何减负担、提质量的设计和布置分层作业,提出几点想法。
1教育“内卷”原因分析
1.1唯分数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却在发展中被曲解。唯分数论,让众多的家长觉得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只需要通过分数的高低加以评判,一味的追求分数的上限,而忽略了学生所能承受的极限。随之而来就是各类课后辅导班、冲刺班,还有写不完的作业,似乎证明孩子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分数而再无其他。
1.2不安的攀比之心
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拥有更好的未来。所有的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拥有的是不好的,都担心在哪一个方面落后于其他的同龄人,无形的攀比就此开启恶性的循环。孩子学习薄弱的家长想要让孩子多下苦功实现超越,孩子学习优异的想要更加全面。出发点是没有错的,但是真正的实行时却只顾量而不顾质,生怕错过了什么或者又落后了谁。加之一句“别人你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的培训宣传标语更是击垮了众多家长心理最后的防线,也引爆了家长不安的攀比之心,盲目的加入到这一场随波逐流的少儿补习大军。
1.3被扰乱的教学进程
据统计,在教育机构任职的教师数量远远超过了国家公办学校教师的数量。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超前的内容,打乱了原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若按原计划授课,接受了超前学习的学生反应快速,重复一遍已经学习的内容会让学生厌倦。而直接快速拉过课程内容,未接受超前学习的学生将惶惶不知所云。这也变相的要让学生接受超前学习,同时也扰乱了原有的教育教学进程,加剧“内卷”。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学习任务。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短时间内高压力、高负荷的运转将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志,破坏他们的学习情绪。同时机械化的学习也制约着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思维和想象力。
双减政策的出台将学生重新带回校园,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自然要担负“减负提质”的重任,这要求一线的数学教师能够合理设计与优化作业设计,让小学生们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快乐学习。
2作业的提质优化
2.1因材施教,进行作业分层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管理,部分教师会给全体学生安排一样的学习任务和一样的课后作业。殊不知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并不相同[1]。相同的作业和难度对于在适合中优等学生的时候,对于后进生而言就是练习的障碍,非但没有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反而加深了内容的难度,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亦然。在双减政策下,应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保证课程进度与内容一致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能力设计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作业。
以《乘与除》为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从加法的基础上理解乘除的定义,二是利用相应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本人设计了三个教育目标:一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除法与减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学生利用乘法与除法去解决部分实际问题;三是学会和学生、家人进行交流,思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再者可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状态将学生分为Ⅰ、Ⅱ、Ⅲ三个层次,Ⅰ层次为基础扎实,内化较快的优等生;Ⅱ层次为基础一般,学习进度较快的中等生;Ⅲ层次为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作业分为6部分,其中包括使用使用小棒表示加法与乘法,减法与除法等。笔算练习和利用乘除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每个课时的内容再进行分层细化。 以笔算练习为例,布置了三种作业。如:2×3=、3×3=、12÷4= 等的第一种。如 2+2= 、2×2=、2+2+2= 、2×3=、6÷3=等的第二种,第三种则是思考题。如 12÷2=,描述你对这个式子的理解和计算过程。根据上述的三种习题,再进行更为细致的分层,如习题三,给Ⅲ层次的学生是6÷2=,要求学生利用小棒表示出题目的含义;对于Ⅱ层次学生,可设计出题目12÷3=,要求学生利用两种方法解释结题思路;对于Ⅰ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依据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设计出乘法与除法算式,并给出尽可能多的解题思路。
通过作业分层,达到分层训练的目的,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重视。保证有效练习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养成,学会学习,自然也就通过作业分层保障了整体的数学教学的质量。
2.2家校一体、减负不减质
学生学习的环境不仅限于学校与课堂,家庭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环境之一。在双减政策之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家庭育人的功能也就逐步凸显了出来。故笔者建议,在作业设计和作业布置时可以将家庭因素也设计其中。如在学习坐标与方位时,可给学生安排以自己的家作为原点,绘制坐标图,并标注出学校与公交站的位置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2]。又或者如在学习了“统计与概率”之后,以每个学生的家庭为单位,给家长设计好角色,通过家庭小组成员间的合作,鼓励家长结合自身经历、生活经验等,与学生之间共同配合、交流协作,与学生一起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如,给学生安排“调查统计家庭一个月的消费情况”的任务。以手机支付凭证和支出记录为数据,记录当月的生活消费;再由学生自己绘制柱形图、饼状图、折线图等;而后由家长和学生一起探究:生活开支消费中最多的部分主要在哪些方面,并且分析其原因,最后由学生撰写分析报告。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庭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境,家长自己也可以成为最忠实的合作伙伴。在此同时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中也增添了父母的温暖与爱,既能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认识的孩子,知晓孩子学习状态,更是充分发挥了家长的辅导功能。与此同时在减轻孩子学习压力的同时,减量但不减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总而言之,在大力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当下,作为一名合格的一线数学教师应当深刻明白自身的教学职责,积极思考和用心服务于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认识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优化作业设计,努力做好减负提质工作,让广大的小学生能快乐而又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桂芹. 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实施教育[J]. 现代教育科学, 2006(12): 85-87.
[2]周淑红.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3]楊小微. “双减”政策激发中小学的创意与活力[N]. 人民政协报, 2021-08-2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