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2-01-06冯小燕
冯小燕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很多学生基础最为薄弱的环节。围绕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借助丰富的阅读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散思维,还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与语文要素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字:语文要素;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语文要素可以分为两个板块,“怎么学”与“学什么”,围绕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使得阅读教学思路与分工更加明确。通过科学且高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不仅可以积累基础知识,还能积极拓展自身眼界,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得阅读教学更加高效。要提出阅读教学措施,首先要着眼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一、基于语文要素的语文阅读学习
语文要素可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即“学什么”、“怎么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到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更好的学习语文阅读内容”。阅读教学应该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让阅读教学更加具有条理性,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如何更好的培养语文阅读能力,与教师阅读教学水平及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更加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参与感,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相应的经验,从而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并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课堂要有效地互动,阅读教学过程活跃,学生阅读积极性才能得以提升。
二、如何提升小学阅读教学质量
(一)深入挖掘课文内涵,重视赏析解读
“学什么”是语文要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深入挖掘阅读文本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与情感,并引发自己的思考。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文本中重点意象、词句的赏析与解读,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理解文章。学生在这样的阅读学习中更容易引发自身的共鸣与思考,提升自身的参与感,锻炼自身的思考力,从而明确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的丰富内涵。守株待兔是一个著名的成语典故故事,典故都会揭示一定的人生道理,启发读者的思考。很多学生在学习完后只能得到最为表层的启发,即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存在,但文章传达的精神内涵不止如此。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比如:“这个农夫为什么捡到一只兔子后就会认为每天都能捡到?”“农夫在等待兔子上门的过程中,还损失了什么?揭示了什么道理?”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发现,农夫本人并不善于思考与观察,没有分析过兔子撞在树上这件事发生的原因与概率,从而错误估计了这件事的发生频率,选择一直在树边等;而由于农夫一起等在树边,他原本种的庄稼也疏于照顾,全都枯死了,农夫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什么都没有得到。从两个角度还可以得出要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与做事有始有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并积极学习文章表达出的积极精神内涵。
(二)借助多媒体,积极创设阅读情景
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情景,为学生创造更适合阅读的环境与条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情景联系到自身的生活实际,产生更加丰富的思考与联想,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改善传统阅读教学中枯燥沉闷的现象,让阅读教学更加丰富有趣,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打下基础。将情景创设用于阅读教学中,还能为阅读文章提前做好铺垫,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更加专注。
例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时,课文描绘了一处静谧柔和的落叶铺满街道的景象,让人深受感染。文章中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处处透露着生动活泼的情感,在创设情境时,重点要让学生感受到秋景之美,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并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所以,在课文学习前,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优美的秋景图片,如火红的枫叶林、树叶簌簌飘落的静美景象以及落满落叶的街道小巷等。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片或视频感受秋景的美好,铺垫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融入秋季美景当中,再开始阅读学习,可以提升课文的感染力,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
(三)采用比较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能充分发散思维,通过个人思考来发现阅读文章中的异同之处,从而提升课堂参与感与体验感。对比不同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不同文章的情感、表达、主旨上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在进行比较阅读时,要重引导、轻指导,尽量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两篇文章中可以进行对比的地方,感受比较阅读的独特魅力,从而掌握阅读技巧。
例如:在學习以《陶罐与铁罐》《鹿角和鹿腿》两篇课文为例,两篇课文在主要内容上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在故事情节、人物与最后揭示的道理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之处。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先从文章的相似之处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两篇课文都通过叙述同一件事中两个主角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不同的道理,在了解这一点后,为学生的比较阅读指明了新的方向:“两篇课文中不同的主角分别是谁?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共同经历是什么事?凸显了各自什么特点?”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进行比较阅读,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深意与内涵。
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再对两个事件进行比较阅读,总结出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从事件发生的角度再次进行对比,体会事件中不同主角的行为。通过比较阅读的步骤分解,一步步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领略文章主旨,不断思考提升阅读学习中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围绕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改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明确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在如何更好的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问题上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要不断借鉴已有的经验,学习新型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康桂香.小学语文有效阅读训练的思考[J].中国校外育,2019(27):122.
[2]张洪领.关于增强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思考[J].才智,2017(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