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艺术创新

2022-01-06李洪华

创作评谭 2022年1期
关键词:题材革命创作

李洪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具有先天的优势,譬如英雄的形象、感人的故事、强烈的情感等,但在艺术表达上如何做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取得了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无论是创作数量、作品质量,还是作家队伍,都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当然,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中,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艺术创新不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艺术创新问题。

一、更新观念,拓宽境界。有专家认为,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狭隘和不良的倾向。譬如,赖大仁认为,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真实观、革命观和艺术观方面存在一些狭隘理解;朱祎认为,当下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出现了“绿肥红瘦”现象,具体表现为突出传奇、淡化传统,重视还原历史、忽略诠释革命,爱国旋律响于爱党旋律;张红军认为,当下部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着眼于收视率和市场赢利,不以创造性、美学韵味为旨归,不追求思想高度和哲学升华,体现出迎合大众文化消费的审美倾向。思想观念对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具有方向性的决定作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应该更新创作观念,坚持唯物史观,把握历史主流,超越狭隘的党派观念,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拓宽创作境界。近年来一些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处理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方面,坚持唯物史观,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如在国民党抗日问题上,在陈独秀、林彪、张国焘等有争议的人物方面。

二、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合理塑造人物形象。新时代革命历史人物的塑造要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艺术原则,正确处理好英雄品质与个性特点、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的关系。过去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强调“高、大、全”,有着明显平面化、概念化、抽象化的倾向,显然不真实。20世纪末以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躲避崇高,拒绝英雄,放逐理想,把英雄庸俗化、粗俗化、低俗化。革命历史人物的塑造既要避免概念化,又要谨防庸俗化。仲呈祥认为,历史人物的塑造,尤其是领袖人物的塑造,神似乃是核心,而神似的核心应是艺术真实。这就要求创作者塑造的人物必须使观众相信他的所作所为所言“会有其事”。这就迫使我们的创作者在进行人物建构时,既要符合历史特定情境的可能,又要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以及情感发展的逻辑,塑造出符合历史真实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亮剑》中的李云龙、《历史的天空》中的梁大牙、《军歌嘹亮》中的高大山、《恰同学少年》中的毛泽东、《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等。

三、创新艺术表现手段。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和影视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积极运用本土艺术形式和现代艺术手段大胆开拓创新。如大型情景歌舞剧《井冈山》,将《十送红军》《井冈山上太阳红》《请茶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等脍炙人口的革命经典歌曲融入现代舞蹈、戏剧、音乐、朗诵之中,通过声光化电把井冈山雄奇的自然风光和伟大的革命历史呈现于舞台,创造了一种既弘扬革命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崭新的舞台表现形式,获得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政论体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在艺术手段上大胆创新,运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传统戏曲虚拟化的表演以及假定性的舞台空间,以“畅想”的叙述形式,借鉴影视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让不同时空的历史人物走上舞台,走进毛泽东的思想世界。在这个时空交错的思想空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列宁、斯大林,甚至还有闯王李自成,进行了一番思想激荡和交锋。

四、创新管理、创作、研发机制。较长一段时间以来,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主要由政府扶持。譬如,1990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专门设立了“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办公室”,负责审批、立项新革命历史影视剧、小说创作。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成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国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组织指导、剧本立项把关和完成片审查。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需要创新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开源拓流,形成政府、市场、民间三位一体的管理、创作和研发机制。其一,继续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其二,充分发挥市场的职能;其三,激活民间投入、生产和研究的力量。在影视方面,随着影视产业化的深入,要使革命历史题材等主流電影享受商业片的营销待遇,在不脱离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成功案例如《建国大业》的票房收入突破4亿元,《风声》票房突破2亿元。在戏剧方面,目前基本是地方剧团创作和演出,少数由高校校园剧团创作和演出,但影响不大。而地方剧团创作和演出的一般是地方戏曲,他们基本靠相关部门,例如省文化厅、省艺术研究院之类的机构引导和扶植。其实,可以开发高校剧团演剧和研究之路,走政府、剧团、高校三位一体的开发之路。目前,这种思路已经有了有益探索,如全国高校戏剧社团联盟、江苏校园戏剧联盟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创新是一切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动力和要求,必须坚持思想观念、艺术形式和机制体制的不断创新,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才能真正走向“红色经典”之路。

猜你喜欢

题材革命创作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Jazz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中国的出行革命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