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历史逻辑

2022-01-06李震

创作评谭 2022年1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文艺基因

李震

陕西和江西都是重要的革命老区,我的前任,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首任主席肖云儒先生,就是江西人,他在陕西从事文艺批评工作已经60年了。他曾多次提到过要组织陕西、江西两个革命老区对话,但始終没有落实。我2021年有幸两次来到江西,而且都是参加评论家协会的会议。这次会议,陕西作为主办方之一,共来了四位代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在党的重要生长地江西,讨论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对红色文化基因及其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的不成熟思考。

首先,我想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如何准确地理解红色文化基因。这个概念大家经常说,但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准确的定义。红色文化基因应该是一个国际性的概念。它应该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而出现的。早在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中诞生的《国际歌》,就应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色文艺经典,标志着红色文化基因的生成。其后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来,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都在新的历史境遇中传承和发展了红色文化基因。而我所理解的我们中国的红色文化基因,则应该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文化理想和文艺实践,在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艺术实践中的反映,具体包括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人民立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艺经典作品。

我对中国红色文化基因的这一理解,主要依据五个文献:一是1930年鲁迅先生《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二是毛泽东于1940年初在延安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三是毛泽东于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四是1979年邓小平《在第四次文代会开幕式上的祝词》;五是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我的定义是从这五个文献中概括出来的,从这五个文献中,我读出了中国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那就是它与民族、与国家、与人民命运的休戚相关。

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是在五四运动这样一次民族文化大裂变中诞生的。这次民族文化大裂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阵痛是史无前例的。五四运动就是这种阵痛的一次总爆发,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次爆发中诞生的。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础,包括理想信念、党的早期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都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开始的。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五四运动源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源于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从倡导白话诗歌、白话小说的写作开始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以及被毛泽东称为文化革命旗手的鲁迅,都是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实践者。因此,红色文化基因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的初衷是相伴而生的,中国革命进程的每一次推进,都与红色文化基因紧密相连,中国革命的每一段重要历程都以一批红色经典的出现为标志。

所以说,从五四运动到左联成立的十多年,是中国红色文化基因重要的生成阶段,也是中华民族经历巨大裂变和剧烈阵痛的一段历史。正是这种裂变和阵痛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激活了红色文化基因,涌现出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他们是红色基因最早的中国传承者,他们“为人生而艺术”,“为引车卖浆之徒”写作,批判吃人礼教,为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而呐喊、为自由女神而歌唱,体现了红色文化先驱者们鲜明的红色信仰与人民立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体进程、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进程。

延安时期是中国红色文化基因开始成熟并爆发性传承发展的阶段。爆发的原因是民族矛盾、国内矛盾已激化到全面战争的状态,民族、国家和人民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急关头,由此引发了红色文化基因的爆发性发展。其主要表现为:1.红色文化思想理论的成熟,其标志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两个重要文献的诞生。2.红色文化基因已经发育为一系列新兴的红色文化艺术团体和机构,如鲁艺、延安电影团、陕甘宁边区文协、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等数百个文艺社团、媒体和文化组织。3.实现了红色文化基因与民族民间文艺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路线,集中体现了红色文化的人民性和人民立场。在延安轰轰烈烈的新秧歌运动中,人民的文艺—民族民间文艺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主流文艺和文艺的主体力量。4.红色文化基因孕育出一大批红色经典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白毛女》《东方红》《王贵与李香香》等等。正是红色文化基因孕育出来的这些具有标志性的思想、机构、艺术作品、文艺运动和文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战争和人民解放事业走向了最后的胜利。

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已经证实了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发展的这种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命运、人民愿望的历史逻辑。这与其他文化艺术因素的传承发展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区别。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那么在今天,在这个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人民走向小康、走向富强的新时代,红色文化基因是否会出现再一次新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这种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作品,必然是用红色文化基因孕育出来的。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今天举办这样一次研讨会的真正预期吧!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文艺基因
1942,文艺之春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基因事件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基因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