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IGF- 1、TPOAb、TgAb 水平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中的意义

2022-01-06高春利窦娟许聃聃韩艳华杨水艳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发生率血清糖尿病

高春利,窦娟,许聃聃,韩艳华,杨水艳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河南 焦作 454000)

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首次诊断出糖耐量异常,妊娠期亚临床甲减也是妊娠期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两者均可影响妊娠结局,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1]。 由于亚临床甲减临床症状不明显,极易被忽视,相关研究表明[2],其临床发病率约为2.1%,占全部甲减患者的92%左右。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与妊娠结局有关[3-5],但血清TSH、IGF-1、TPOAb、TgAb 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探究血清IGF-1、TPOAb、TgAb 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46 例妊娠期糖尿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研究组(合并亚临床甲减,92 例)和对照组(未合并亚临床甲减,154 例)。 其中研究组年龄25~36岁,平均30.44±4.08岁,孕前体质量指数(BMI)19.75~27.25 kg/m2,平均22.78±3.25kg/m2,孕次0~4 次,平均1.77±0.94 次,产次0~3 次,平均1.66±0.82 次;对照组年龄25~38岁,平均31.74±4.38岁,孕前体质量指数(BMI)19.82~27.47 kg/m2,平均22.51±3.12kg/m2,孕次0~3 次,平均1.74±0.92 次,产次0~3 次,平均1.61±0.79 次。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6];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断诊断标准[7]: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为2.5~10 mIU/ml、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正常;单胎妊娠;年龄25~38岁;既往无任何有关甲状腺疾病者;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有糖尿病史者;合并其他妊娠合并症者;正在或既往服用抗甲状腺或甲状腺激素药物者;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2 血清IGF-1、TPOAb、TgAb 水平检测方法 生产前当天清晨,收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于室温下静置35 min,以3500 r/min 离心15 mim 后分离上清,保存代测。 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使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型号:Cobas E601,罗氏公司)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IGF-1、TPOAb 及TgAb水平。

1.3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并归纳可能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年龄、孕前BMI、孕次、产次、孕周、流产史、生产方式、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清TSH、FT4、IGF-1、TPOAb 及TgAb 水平。

1.4 妊娠结局观察及统计 出现孕妇胎盘早剥、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儿窒息、生长受限、畸形、死亡等均记为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不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SPSS20.0 软件用以检验统计学差异,以 “” 描述计量,并以t 检验,以 “n/%” 描述计数资料,以χ2检验2 样本间差异。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血清IGF-1、TPOAb 及TgAb 水平 研究组患者血清IGF-1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TPOAb、TgAb 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IGF- 1、TPOAb 及TgAb 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IGF- 1、TPOAb 及TgAb 水平对比(±s)

组别 n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92 154血清IGF-1(ng/ml) TPOAb(IU/ml)25.31±4.06 28.42±5.17 4.931<0.001 39.18±5.86 27.26±4.72 17.482<0.001 TgAb(mIU/ml)76.57±9.43 54.35±7.15 20.880<0.001

2.2 统计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本研究92 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发生妊娠结局不良共18 例(其中孕妇胎盘早剥2 例、胎膜早破6 例、产后出血4 例,胎儿窒息3 例、 生长受限2 例、 畸形1例),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为19.57%。

2.3 对比妊娠结局不良组和妊娠结局良好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不良组患者流产史占比、HOMA-IR指数、 血清TSH、TPOAb 及TgAb 水平均显著高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患者血清IGF-1 则显著低于良好组(P<0.05),见表2。

表2 妊娠结局不良组和妊娠结局良好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

2.4 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的有关因素 以流产史、HOMA-IR 指数、血清TSH、IGF-1、TPOAb 及TgAb 水平为自变量,以妊娠结局为因变量,不良=1,良好=0,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H、IGF-1、TPOAb 及TgAb 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的有关因素(OR=2.992、2.687、4.031、3.865,P<0.05),见表3、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

表4 影响老年T2DM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 亚临床甲减在临床中均较为常见[8,9],相关研究表明[10,11],妊娠期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是导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之一。 探究血清IGF-1、TPOAb、TgAb 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有利于临床对孕妇甲状腺功能进行调整,促进母婴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IGF-1 主要由肝脏合成,其合成过程与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水平有关,为甲状腺功能降低发挥促生长效应的一种重要介导因子。 血清TPOAb、TgAb 水平升高可促使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分化型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血清IGF-1 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POAb、TgAb 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IGF-1、TPOAb、TgAb 水平均存在明显异常,本研究结果与乔国昱等人[12,13]的研究结果相近。

本研究中,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为19.57%(18/92),提示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较高,需引起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注意。 有关研究表明[14],相比健康孕妇,亚临床甲减孕妇妊娠期间胎盘早剥、 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高达20%左右。 本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果相近,进一步证实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良组患者流产史占比、HOMA-IR 指数、血清TSH、TPOAb 及TgAb 水平均显著高于良好组,血清IGF-1 则显著低于良好组,并经Logistic 多因素分 析 结果显 示,血清TSH、IGF-1、TPOAb 及TgAb 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的有关因素,提示血清TSH、IGF-1、TPOAb、TgAb 水平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发生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中需逐一控制各因素对该类患者的影响,若出现明显异常,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发生率。 血清IGF-1 能够促进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反馈调节,并刺激甲状腺细胞DNA 及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增殖、分化,对直接或间接的刺激甲状腺功能,相关研究表明[15],血清IGF-1 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TPOAb 主要通过抗体依赖细胞或补体介导来发挥细胞毒作用,可对甲状腺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是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的敏感指标[16]。 TgAb 为主要识别Tg 的抑制性抗体,其与Tg 结合后可通过FC 受体发生作用,激活NK 细胞,破坏甲状腺细胞[17]。 吴智梅等人[18]研究表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TSH、TPOAb 及TGAb 水平与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血清TSH、IGF-1、TPOAb 及TgAb 均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血清TSH、IGF-1、TPOAb、TgAb 水平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发生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建议在临床孕期检查中,加强对甲状腺自身抗体表达水平的检测,并及时给予干预治疗,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发生率血清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糖尿病知识问答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知识问答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