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雕侠客”丁力:“90后”叶雕《清明上河图》

2022-01-06陈皓

青春期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咸宁市清明上河图咸宁

文/陈皓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湖北咸宁小伙丁力(图1),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叶雕的第四代传人。他时常被《清明上河图》的气势所震撼,于是以针当笔,以叶为纸,历时一年多,用十片树叶,刺染百万针,创作出全国第一套叶雕版本《清明上河图》,繁华市井、各色人物生动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图1 丁力

初遇叶雕,一见倾心

丁力是典型的“90后”,湖北咸宁人,从小喜欢在各种物体上画画,或者雕刻图形。父母觉得他有艺术天赋和悟性,就随其心愿,带他去拜师学习。他对木雕、竹雕、石雕、核雕等艺术都很着迷,干起来有模有样。

13岁那年,咸宁市举办艺术展览活动,丁力东转转西瞧瞧,很是开心。他远远望见一群人围在一个摊位前,也跑过去看热闹,这一看就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原来,一位老人正用毛笔在树叶上绘画,再用小刀片在叶面上娴熟地雕刻。老人心无旁骛地雕制,丁力神情专注地欣赏,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一片不起眼的落叶,在老人的笔下,渐渐变成一幅惟妙惟肖的画作,山水清晰可见,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丁力既惊叹又佩服。老者放下手中的笔,注意到他入迷的神情,露出慈祥的笑容,轻轻问道:“你想学吗?”丁力使劲地点点头。

老人姓陈,是第三代叶雕大师传人,来参加艺术展活动,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叶雕、喜欢叶雕,把古老的叶雕手艺传下去。丁力佩服陈老手艺精湛,陈老觉得丁力对叶雕感兴趣,而且很有耐心,是个好苗子。两人越聊越兴奋,越谈越投缘。于是,丁力便成为了陈老的关门弟子,白天上课,晚上学艺,开启了叶雕艺术生涯。两根示指上的道道刀痕,记录着他的生活日常。丁力的绘画、雕刻功底好,加之师父倾囊相授,他很快就入了门。(图2)

图2 丁力作品

叶雕又叫叶画,是以树叶为载体,树叶一般是从云南大山里挑选的左右对称的菩提叶或者白玉兰叶,利用叶材表面纵横交织的筋脉来雕刻图案。作品薄如蝉翼,色泽自然,耐酸、碱、潮湿,叶黄而不脆,筋络弯曲而不断。这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起源于周代,汉代普及开来,历史上曾留下“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的民谣和“桐叶封弟”等美丽传说。因为战乱与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之不易保存等因素,古代叶雕能够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

叶雕不像一般人想象得那么简单,不是仅会绘画、能雕刻就可以完成的。一片树叶,需要经过采叶、锤压、雕刻、定型等60多道工序,历时两到三个月才能完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真正从事叶雕传承的匠人屈指可数,大多数人只是一时兴起,终究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而放弃。丁力说:“如果没有十二分的热爱,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秉承匠心,“焕”叶重生

2010年,丁力大学毕业后到咸宁市公安局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叶雕。为提高叶雕技能,他前往重庆、上海、北京等20多个城市,访遍全国叶雕大师。丁力看到大师们一般年龄较大,他们静坐于桌案前,用一颗朴实之心,一双灵巧之手,默默守护着宝贵的叶雕文化。丁力意识到传承叶雕技艺,任重而道远。

一个好的叶雕艺人,不仅要掌握绘画、刺染、微刻等叶雕技法,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丁力买来许多关于历史和叶雕技法的书籍,特别是与咸宁文化相关的书籍。实践时,他把自己的想法体会融入作品,技艺日益精进,成长为咸宁市叶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6年,“丁力叶雕艺术工作室”在咸宁市成立。

作为非遗传承人,丁力希望自己的作品充满文化内涵和灵气。为此,他尝试了许多办法,发现将古法文身技艺应用于叶雕,效果不错。古法文身就是以皮肤作画布,用手工点刺的方式将喜欢的画作刺在皮肤里。丁力先在动物皮上练习,再在纸上练,找到手感后,再在叶片上实验。他看到点刺后的图案生动形象,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可细细一瞧,瞧出了毛病,只见点刺进叶片的颜色,沿着纵横交错的叶脉,慢慢地晕染开来,几个小时后,画面变得面目全非。丁力钻研解决的方法,了解到蜡染技艺能够固色。他尝试先在叶片表面刷上薄薄一层蜡,再点刺画面。通过几年的实验、调整,很好地解决了晕染问题。这种在传统叶雕技法的基础上,结合古法文身和蜡染技法处理后的叶雕,色彩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强,而且可以永久保存。

树叶有成千上万种,能够用来制作叶雕的树叶却不多。丁力摸索出法桐、菩提、玉兰等十几种叶雕表达方式,创造出叶脉刺绘画、叶脉渲染画、叶脉墨染画、叶脉烙印画、叶脉磨色画等5种叶雕制作手法,叶片防腐保护技术也从第一代提升至第五代,做到只要不是人为损坏,叶雕艺术作品可以世代相传。

丁力将叶雕作品拿去参加各类展览,与名家高手切磋技艺,逐渐声名鹊起,大家亲切地称他为“神雕侠客”。2017年,他与中法(法国)文化协会合作,在咸宁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叶雕》展览,引来无数粉丝。第二年,为纪念中日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名人书画精品交流展在日本东京举行,丁力的《一叶禅意》系列中的《禅》《定》两幅叶雕作品备受欢迎,斩获银奖。(图3)

图3 丁力在创作

非遗传承,叶雕复活

丁力开始学习绘画时,就听老师介绍过《清明上河图》,他一直对该画情有独钟。掌握一定叶雕技能后,他就萌发了用叶雕手法二次创作《清明上河图》的想法,围绕《清明上河图》收集资料,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创作构思逐渐清晰起来,2015年,丁力决定将想法落实到叶面上。

《清明上河图》中舟车桥梁、庙宇屋舍众多,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形态各异,丁力按照《清明上河图》原图画的底稿就有一大卷。他将画面分割成10个不同的分部画面,因叶构图,因材施艺,每片叶子都是一幅独立的画,最后合成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图4)

图4 清明上河图局部1

丁力精挑细选出一枚枚中意的树叶,经过防腐和蜡染处理后,变成薄如蝉翼,柔韧如绸布一般的材料。他按照构思绘好图案,用针一点点刺染。这是件精细活计,力度要掌握好,既不能刻断,还要有层次,让作品看起来有饱满的立体感;叶片的干湿度也有要求,太干易碎,太湿不易雕刻。最好一张叶片的刺染一气呵成,不然色泽会发生变化,叶边会卷翘,无法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如果不慎点错,或者某个细节处理不到位,整幅叶片将功亏一篑。创作期间,丢弃的叶片有两大桶,损耗近千片上好的树叶。

叶雕制作过程中必须静下心来,细细雕琢,需要足够的耐力和毅力,才能制作好一幅作品。丁力每天花八九个小时去刺染,一坐就是一天,长时间盯着叶面工作,精神时刻保持高度集中,人处于紧绷状态,腰酸背痛,眼睛更是受不了。他曾经因为眼睛严重发炎去过两趟医院,眼药水用掉几十盒。丁力看到一针针刺染而出的作品,心里是满足的,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刚开始时,家人担心他弄瞎了双眼,不理解他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看到丁力的坚持和热爱,慢慢由不理解变为支持。

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在丁力的针下跃然“叶”上,针针张弛有度、细致入微,处处明暗相宜、耐人寻味。最终,他用十片叶子,刺染百万针,完成全国第一套叶雕作品《清明上河图》。作品中,街道、店铺错落有致,人物、花鸟呼之欲出。丁力用自己的神功妙刀,生动再现了北宋京城汴梁的市井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图5)

图5 清明上河图局部2

叶雕的《清明上河图》刚一亮相,作品中一股祥瑞之气、灵秀之气便扑面而来,很快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看到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好多收藏家也慕名找上门来,表达收藏的意愿,其中有一人出价高达95万元,丁力也未曾想过脱手。丁力看中的不是作品能卖多少钱,他希望能找到懂作品、珍惜作品的人,他愿意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收藏。(图6)

图6 清明上河图局部3

休息日,丁力经常到咸宁市各地写生,创作时融入刘家桥、九宫山等咸宁本土文化元素,成为咸宁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侵袭湖北,丁力上班时坚守在交通要道执勤,下班后创作抗疫主题叶雕,用叶雕传递正能量。抗疫期间,云南医疗队驰援咸宁,增强了咸宁人民战胜疫情的能力和信心,丁力创作了叶雕《飞仙嫦娥》(图7),被咸宁市委市政府选中作为市礼,赠予云南援咸医疗队,成为增进云咸两地人民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飞仙嫦娥是具有咸宁地方特色的历史神话人物,叶雕材料菩提叶采自云南,寓意叶落归根,滇咸一家亲。

图7 飞仙嫦娥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丁力以“献礼我的祖国”为主题,创作了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地质力学创立者李四光、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杨利伟等人物肖像作品,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英雄楷模们致敬。8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图文《飞针雕叶》,展示丁力的叶雕作品,他说:“这是对传承叶雕非遗文化事业的肯定,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播叶雕文化的信心。”

面向未来,丁力正式组建了文创小组,着力推进叶雕文创产品的衍生开发,用扎实的功底诠释自己的叶雕人生。他计划创新更多接地气的叶雕方式,传授叶雕技艺,擦亮非遗品牌,让叶雕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把叶雕推向世界舞台,娓娓诉说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前世今生。

猜你喜欢

咸宁市清明上河图咸宁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工友艺苑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咸宁市检察机关依法对李春城提起公诉
此so非彼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