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道十二礼” 仪式教育促成长
——基于新时代集体主义的特色教育

2022-01-06李斐斐

青春期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仪式集体

文/李斐斐

杭州市德天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德天小学”)注重开展的“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图1),是具有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特色的文化形式,旨在培育小学生对集体、对家国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与精神依恋感。“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运用校园文化的浸润功能,以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通过实现“愿景归合、集体共治、多元协商”等方式,结合学校育人目标、生情、发展规划等,架构学校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目标体系。

图1 “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体系架构

创新载体:凸显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独特性

“六道十二礼”以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根据国家的教育要求、社会的价值认同、学校的育人特色,从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规律出发,确立了一年中的12个重要仪式活动,并将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富有教育意义的仪式固化下来,赋予时间以意义,并通过仪式的带动、引导,让孩子们参与、体悟、共情,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仪式育人的目的,形成具有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创新的12个载体,即“十二礼”。

这12个仪式根据育人的内容指向又被分为四大系列——“仪式伴成长”“仪式树榜样”“仪式明责任”“仪式学先锋”,并通过知情、体验、感悟、践行、内化、传承来实施,此为“六道”。

强化融合:突出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渗透性

1.五育融合

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强调通过课程、文化、实践、协同等多种方式培育中小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涵养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并将这一过程渗透于中小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德天小学的“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以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从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规律出发,精心筛选12个受师生欢迎、凸显学校特色、具有广泛教育功能的仪式,推动集体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向学生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强化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感与组织归属感。“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通过实施效果的延伸和探索,搭建一个个学生持续发展的平台,鼓励每一个学生“绽放最好的自己”,让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真正地落地生根。

2.集体共治

“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借助多元主体、三维合力、理念创新,培育具有担责担当意识的“德天少年”,形成德天小学特有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体系。通过“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教材的构建和开发,挖掘资源、整合力量。教材中的内容既结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外在的教育程序、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三位一体,真正实现共商共育,进而促使教育的功效最大化。

3.多元协商

“六道十二礼”借助多元协商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发展,唤醒个体将自身发展与集体发展紧密相连的意识,注重从结果评价走向过程性评价:以“全能少年”奖章评价体系为抓手,“六道十二礼学堂”为活动阵地,以学校特色活动、红领巾争章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素养的核心载体,既有过程性评级,也有成果性评价;每月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采用多主体协商的评价方式,以评促教。

科学规划:追求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持续性

学校仪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集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向学生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强化少先队员学生作为小公民、作为少先队员、作为德天学子的身份认同感与集体归属感,通过仪式氛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社会意识、政治觉悟。

1.总目标

学校把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纳入新一轮三年展规划中,有清晰的文化目标定位。“六道十二礼”目标体系,强化德天娃作为小公民、作为少先队员、作为德天学子的身份认同感与组织归属感,通过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文化精神引领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意识、社会意识、政治觉悟,以及对党和祖国、母校和亲人的朴素感情。强调集体对个体的丰富与完善,发掘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价值,使集体主义教育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的方向拓展。探索“仪式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路径,更好地构建具有学校“六道十二礼”特色的校本德育体系,经过6年系统的仪式教育,使学生受益终生。

2.维度目标

(1)共育促成长:在“全员德育”的背景下,仪式教育内外联动,面向全体师生与家长。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亲子”间相互教育、促进、影响,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2)共商促成长:“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具有独立性,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养成上来看,这12个仪式是有机统一的。以“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为场域,合力设计育人仪式,体现“共育”“共商”,以激发参与积极性,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

(3)共融促成长:小学阶段是人类美好的童年时光,也是学生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十二礼”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坐标:横向以“每一年”为一个周期,纵向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抓住学生成长重要的时间节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以仪式课程为“线”,做好融合的文章。

3.四大系列仪式活动中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目标(表1)

表1 “六道十二礼”特色仪式教育内容与目标

多元实施:提升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六道十二礼”的具体实施过程注重个体与集体的有效统一,在集体教育中融入个性培养的内涵,丰富、推进基于个性、个体的集体教育研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对集体、社会和国家应承担的责任,提升责任担当意识。

基于新集体主义培养体系,通过“知情”“体验”“感悟”“践行”“内化”“传承”这6个环节实施,使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形成集体主义观念,认同集体主义价值原则,愿意为集体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达成学校新集体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

1.知情

学校根据仪式教育内容,开设必要的仪式课程,将常见的仪式规范、新集体主义教育理念糅合在常识之中。如一年级入队礼围绕四大活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成为少年队员、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成为少先队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高年级队员的进班授课、辅导员的“六知六会”解说、家校协作的学戴红领巾、学写申请书等教育活动,利用课程、文化、实践、协同等多种方式培育少先队员的责任担当素养,涵养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储备,便对后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充满了渴望和期待,并且将这一过程渗透到少先队员六年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

2.体验

通过“六道十二礼”的辐射性教育活动,注重调动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主动接受这种主观体验。如“建队日”是学生自己的节日,“建队日仪式”让队员们自己写红领巾小提案进行体验学习;大队长组织大队干部、家长委员、教师委员共同解答提案,实现自我管理;通过中队推选出代表参与到少代会的每一个环节,保障每个学生能够平等参与集体事务,激发学生对集体规范和制度建立的参与热情。根据有效提案,学校少工委积极采用,如新集体主义课题下的“治理湾”项目——“红领巾种植园”就是在上一年的提案基础上开展的新活动,学生热情高涨,真正实现了从单主体管理到多主体治理。“建队日”的提案实行情况会在第二年的“建队日”上进行报告,接受全体队员的监督管理,使学生成为集体规范的贡献者、认同者、践行者和监督者。学生在活动中去唱、去写、去答、去选,他们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让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过程,变成自身心理内化的过程,为自己是一名队员能行使队员的权利、尽队员的义务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活动情境、设计活动环节,从而让学生的体验能够是真实有效的。(图2)

图2 学生体验活动

3.感悟

“六道十二礼”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体验中依托生活经历及个人情感,将外于形的活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素养,从而指导自身正确的道德行为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三年级“成长礼”队员们穿上汉服,穿越时空,感受中国千年历史,唤醒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知与热爱;用毛笔书写“人”字,激发对“人”的认知,对自身责任感的一种确认;通过书信回顾父母十年培育自己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父母在书信中表达对孩子最真挚的感情与对孩子的期望,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庄严肃穆而又激情澎湃,感受到成长的力量和成长的自信;在体验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感悟,体现新集体主义的责任追求的身份认同教育,内化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力量和动力。这样的仪式让学生因为受到感召、渲染,产生难以名状的“高峰体验”,转化为一种神圣庄严的心向,使得学生更易受到熏陶和教育,产生集体归属感。

4.践行

“六道十二礼”在仪式教育中通过活动践行,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如学军学农仪式围绕跨界式教育理念,整合校内校外的所有相关教育资源,既将校外教学资源请进校,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实现集体主义教育空间的边界延展;学生在学军学农的仪式教育活动中开展多元活动:军事项目体验、内务整理、学习扎染、劳动体验,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各种各类的教育场域都参与到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出教室、走进基地,感受“没有围墙的课堂”,通过实践活动践行育人情怀,实现新集体主义教育下的“协同教育”。学生在践行行动中,在点滴的素养积累和技能锻炼中,获得成长力量和精神感召,唤醒其成长使命感,真正地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融合。

5.内化

内化学习使仪式教育要求在学习者身心上得到助推,并转化为积极有效的行为习惯。“绿色银行”仪式活动让学生在仪式教育中树立了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并充分认识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树立小学生的社会责任。如每月定期开展的牛奶盒回收活动成为学校仪式教育的固化环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主动将自己所喝牛奶盒进行清洗、晒干、整理,在每周四回收日当天拿到学校;校园垃圾分类常态化,通过评选“绿色银行优秀分行”,集体良性竞争,用存款体现新集体主义教育的物化成果,将垃圾分类的知识、理念、方法深入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绿色银行”仪式教育活动通过自制环保剧本、牛奶盒大变身、垃圾分类童话剧等活动,使学生身心发展与道德行为产生统一,并转化为积极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学生不仅能感知社会小公民的职责,同时还会努力为社会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减轻处理垃圾的负担做出努力。此外,良好的环保习惯还能激发学生参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兴趣,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6.传承

通过“传承”的教育抓手,培育具有关心自我、关心他者、关心国家以及关心人类的“公共人”,形成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品牌文化。如“学雷锋”仪式中,分层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低学段学生通过“听长辈讲革命先烈的故事”,了解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让革命精神在学生心中萌芽;中学段学生通过“学一首爱国的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学段学生开展“写一首心中的诗”,歌颂先锋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题教育内化为学生们的实际行动。通过仪式,学生自发性的榜样行为和助人文化在无形中延伸和传播。主动清扫校园、主动帮助老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自觉纠正同伴行为……使仪式教育的内涵得以扩展。

“六道十二礼”的实施注重个体与集体的有效统一,能够在集体教育中融入个性培养的内涵,丰富、推进基于个性、个体的集体教育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自觉将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国家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仪式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以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