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与思的涌流
——读彭程《大地的泉眼》

2022-01-06任蓉华

青春期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泉眼母语诗句

文/任蓉华

基本信息:

书 名:《大地的泉眼》

作 者:彭程

ISBN:978-7-5598-3771-4

装 帧:平装

页 数:316页

定 价:49元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强调“在场性”,认为散文不可逾越真实的边界,是作家彭程始终坚持的创作理念。他曾说:“真实性既是散文的立足点,也是散文的生长点,更是散文的独特魅力的重要来源。”这在其散文集《大地的泉眼》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书里收录的每一篇作品,都以“我”的视角展开,生活的陈述,诗意的流露,思想的迸发,均源于个体的真实体验。

对家国故乡的无尽眷恋,是彭程笔下的永恒主题。他在《地图上的中国》一文中写道:“我投向地图的目光会定格在那里,一遍遍地回忆,让思绪温习和抚摸每一个耳鬓厮磨的细节……它既寄托了对丰富广阔的生活的向往,又是我和自己对话的方式,更是对母语和国土的一种注目仪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人对国家、民族的大爱情感,有时体现在对故土的不断追忆上,平凡无奇的村庄被不断放大,童年往事纷至沓来。“一种快乐在胸膛里生长出来,并且飞快地弥漫开来。我一边连蹦带跳地走路,一边唱歌,把当时会唱的都唱了一遍,等到远远望到村子时,忽然遗憾这个旅程就要结束了,便有意地放慢了脚步,最后干脆坐下来,让快乐在心中回旋往复。”(《童年乡野》)

书中有彭程对母语文化的崇敬和赤子深情。“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进入彼时的天空和大地,道路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八方习俗。”(《当地名进入古诗》)

千古流传的诗句,是由一个个文字组成的,在彭程看来,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灵魂,好似附有魔力的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在母语的屋檐下》)汉字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该心怀敬畏,在生活中传承好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彭程的散文创作,还展现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层次思考,以及对人性的透彻理解。他认为,大事的尺度是时间,因而在《大事不着急》中叹息身边多是速度的大师、数量的模范,“他们争先恐后,一星期看不到自己印成铅字的名字就着急,一年没有新著出版就怀疑自己堕落了,他们本来也许是想做大事的,却不知不觉把大事做成了急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劳动总是和辛勤、汗水相伴,但彭程发现,实际上它与幸福的关系也颇为密切。他在《劳动和幸福在一起》里感慨:“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种劳动,只要是诚实的,都将通向一种美丽。打谷场上稻谷的山丘,船舱里碎银似的鱼儿,芳香四溢的水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楼厦,都是丰收之神在不同场所的显形。”

一景一物,皆为生命的映像;一吟一叹,全部发自悠悠我心。《大地的泉眼》融入了彭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对生命、故乡的体验,将思想切入生活的纹理,转化为诗与思并重、抒情性与哲理性共存的文字。也正是有了对人生况味的诸般思考,使得他的笔触在深入剖析生活时,有着一种处变不惊的从容和诗意。正如该书跋文中所写:“生活进行和开展着,如同大地一样广阔和丰富,每个人从中获得的感受和认识,尽管内容不同,质量有异,但都是从地层深处冒出的汩汩泉水。”

猜你喜欢

泉眼母语诗句
大地的取水者
大地的取水者
六一来了
一起走过的日子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多变的小泉眼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