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及其启示❋

2022-01-05黎昌抱

外语与翻译 2021年4期
关键词:费恩历险记书评

黎昌抱

欧阳慧青

浙江财经大学

【提 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独特的美国儿童小说,自1942年由章铎声首次译入中国后,各种重译本便层出不穷。本文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首先梳理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不同时期的译介情况,然后通过整理发表在中国知网等专业学术数据库上的专业书评和发表在豆瓣书评、当当网等网站上的普通书评探讨其在中国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中的接受程度,最后总结这部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所遵循的规律及其对我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1.引言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以1850年前后的美国社会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讲述的是哈克和黑奴吉姆在密西西比河经历的一系列冒险的故事。此小说1884年在美国一经出版,就因其独特的口语化语言艺术和辛辣的讽刺引发热议,而随着外国文学的译介热潮,马克·吐温的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熟知,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于1942年由章铎声以书名《顽童流浪记》首次译出,自此,关于该小说的重译本便层出不穷。目前学界对这些译本的研究主要有二:一是从其主要汉译文本出发,探讨不同译本的差异和意义,如:杨霞(2011)从意义和表达两方面比较了不同译本间的语言特点和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李新朝、张璘、张杰(2008)从整理其众多译本出发,分析了译本重译的必要性;魏海燕和李晓静(2008)通过对比主要译本的翻译风格,探讨了译文的前景化特征。二是以其汉译本为个案,从不同视角分析其翻译特征,如:王存娟(2018)从顺应论视角分析了张友松译本的翻译风格;唐婕(2014)从接受美学视阈探讨了方言对话汉译的审美功能再现;曲雯(2009)从目的论视角分析了该小说主要汉译本的意义传达的准确性。

据此看来,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文本的分析,鲜有涉及其在中国具体的译介与接受状况。考虑到作为外国儿童文学译入中国的成功典范,此汉译本的个案研究将为我国儿童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借鉴。本文将基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各个时期的译介情况,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探讨其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状况,并总结其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规律对我国儿童文学外译的启示。

2.读者接受理论概述

读者接受,又称为“接受美学”。“接受美学”这一概念由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康茨坦斯大学姚斯(Hans Robert Jauss)所创,它的核心是从读者接受出发研究文学作品,认为读者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主动的创造者,文学作品的价值最终是由读者完成的,读者成为文学史发展的最终仲裁人(周末祥、戴孝军2011:4)。“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象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Jauss 1982:21)。该理论以现象学和阐释学原理为依据,关注读者和文本在整个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胡开宝、胡世荣2006:10),把读者对文本的接受效果纳入文学创作和翻译的范围。由此可见,文学翻译不仅是翻译者个人的活动,更是与读者相联系的社会活动,只有为读者所接受的翻译作品才是成功的作品。这就不得不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接受程度等因素,从而使得同一部作品的译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各自时代特征,亦使译作生成的历史背景和不同时期的接受群体类型密不可分。

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的译介

3.1 改革开放以前

自1942年由章铎声译出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在中国的第一个译本《顽童流浪记》后,各种重译本便层出不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至少有六十多个各种形式的重译本出现(李新朝、张璘2008:138)。笔者根据读秀学术搜索,整理出从1942年到1978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情况(见表1)。

表1 改革开放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情况

从表1可知,从1942年到1960年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的汉译名有三次变动,从最初与原书名相去甚远的《顽童流浪记》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再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章铎声不同,随后的张万里、张友松和常健都采取直接音译(Huckleberry Finn)的方法翻译书名(虽然张万里和张友松在人名音译存有细微差别),这种直接音译方法也一直为后人所沿用。从出版社看,改革开放前的汉译本出版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且多为当时规模较大的出版社。

可以看出,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从1942年到1978年的汉译本数量并不多,马克·吐温的小说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批判,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是我国介绍研究马克·吐温的中心内容(罗选民2003:63)。The AdventuresofHuckleberry Finn能在这为数不多的美国文学汉译中崭露头角,说明其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符合当时读者的阅读审美需求,因此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3.2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

1978年改革开放为外国文学汉译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条件,迎来20世纪中国译介西方学术的一次大潮,外国文学及文论的译作大量出版(王建开2003:5-6)。因此,从1978年到20世纪末,对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的汉译也出现了新一轮的热潮。通过读秀学术搜索,发现此时期共有43个译本。

首先,从译本类型和目的看,除了一般译本以外,改革开放后的译本首次有简写本,这说明汉译本针对的读者群体年龄下移,人们开始考虑儿童的知识发展需要,从文本的文学性出发,译出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作品。此外,还出现了双语读物的版本,以臧庆凤的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和赖世雄的英汉对照读本为例,其针对的群体是初级知识水平的儿童,开始认识到鼓励年轻一代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其次,从译者看,该时期的译者以成时、张友松、许汝祉和张万里最具代表性,其中成时和许汝祉的版本在当时影响最大,“成时和许汝祉的译本为适应小说中的人物使用方言和黑人俚语等特点,专门作了强调和正确的发音标注,从这一点说,相对于张万里和张友松的译本,成时、许汝祉的译本似乎更适合作研究材料”(李新朝、张璘、张杰2008:74)。另外,张万里的译本《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在改革开放后依然陆续重版,说明其汉译本是当时接受程度较高的一个版本,这与张友松对吐温小说汉译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是马克·吐温小说中国译介的集大成者(李新朝、张璘、张杰2008:74)。最后,从出版社看,出版地已经由改革开放前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扩至中国东、中部许多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福建、杭州、南昌、海口和呼和浩特和延吉等地。

3.3 新世纪以来

新世纪以来,由于中美文化交流机制日益成熟,美国文学译介越来越回归到艺术本位和大众审美的层面(孙建光2018:109)。此时我国的外国文学译介逐步走向成熟,对于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的重译更是引起一阵热潮,出现了比20世纪后期更加多样化的版本。

新世纪以来汉译本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版本类型的细分化。2004年首次出现由郑州海燕出版社(主要出版少儿读物,辅助读物为主)出版的彩绘本,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形式(何倩2019:50),绘本具有启蒙的作用,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绘本的出现充分肯定了其具有启蒙教育意义,哈克善良勇敢的形象给儿童树立了一个正面的榜样。但由于当时人们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所以其彩绘本直到2015年才再次出版。201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和2018年吉林美术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也相继出版过彩绘本,说明此时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培养。此外,中英双语版在新世纪以来共出版过9次,小学生注音版8次,青少版5次,语文新课标版6次以及插图版5次,可见这个时期的版本类型已经逐渐丰富起来。

第二大特点是出版社的区域扩大至西北和西南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也随之受到东部沿海影响。2001年新疆的伊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双语对照版,此后,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安的三秦出版社、兰州的敦煌文艺出版社、成都的四川民族出版社也陆续出版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汉译本,为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途径。另外,除了一般出版社,《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还在很多儿童出版社出版,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等。

据此分析,21世纪以来,受读者中心论的影响,译者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逐渐重视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审美需求,能译出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的作品,同时也开始考虑特殊阅读群体的需要,并根据其认知水平对译本进行适当改编,进一步扩宽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在中国的阅读市场,同时也证明在中国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4.《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的接受

4.1 专业读者的接受

要评估书籍的专业读者接受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梳理与此书相关的书评文章,概括出各类学者的评价并以此推测出此书整体在专业读者当中的接受情况。所以书评不仅直接地体现某部作品的价值和地位,更是为其他读者介绍和推广此作品提供相对值得信赖的途径。因此,梳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期刊杂志和出版行业的专业书评对于研究其在专业读者中的接受状况就显得很有必要。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等期刊和读秀搜索、百度学术等网络资源,共整理出8篇相关的专业书评(见表2)。

表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专业书评

首先,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的书评主要发表在中国知网和图书出版平台,一些网络文献上也有少量涉及。其一,中国知网是中国普及性权威性较强的学术数据库,很多学者都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进行高度的肯定和赞扬,这无疑对其进一步推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二,图书出版行业是比较权威的学术成果展示平台,许多专业学者也在书中肯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价值和地位,这就进一步促进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通过阅读专家学者的书籍能够激发普通读者对此小说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其在普通读者中的知名度;其三,一些网络文献也有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积极评价,说明其已在中国学术界被广泛认可。

其次,专业读者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译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其文学性给与高度评价,译者之一的成时和著名学者罗选民都认为其不仅是不朽的儿童文学阅读经典,更是成人现实世界的生动写照。第二,对其汉译本文本进行比较评价,有些学者较为肯定张友松的译本,认为其译作忠实于原作,人物语言、外貌、动作都能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有些学者则对成时、许汝祉的译本进行细致分析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相较于其他译本,此两位译者的版本更为严谨、科学,更具有研究价值。第三,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叙述风格和人物塑造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其第一人称的口语化叙述风格别具一格,其幽默艺术也具有极大魅力;另一方面,人物塑造也相当成功,细致的人物形象刻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专业读者作为学术层次较高的人群,其对作品的评价和鉴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合理性,因此能引导普通读者的阅读趋向。发表在中国权威学术平台上的专业书评对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普遍接受具有深远意义。

4.2 普通读者的接受

中国文学和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要有足够的读者群体,要吸引各类读者,而不是某一类读者。吸引不了读者的译作生命力及影响力是有限的”(孙艺风2016:64)。如果说专业读者的书评充当着一个“指路人”角色,那么普通读者的书评就是“走路人”角色了。一部作品的接受程度最终是通过普通读者的接受情况体现出来的。因此,除了梳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的专业书评以外,普通书评对于评估其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同样重要。笔者根据豆瓣书评和当当书评,整理出部分普通读者对该书汉译本的评价。

豆瓣书评是国内评价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其中对200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成时译出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的评价共有1689条,具体评分情况如下:(见表3)。

表3 豆瓣书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时译本评分情况

由表3可知,在豆瓣上,对于成时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3星以上好评的约占98%,足见其在中国普通读者中良好的接受度,受到普通读者的强烈喜爱。具体评价内容可概述如下:(1)对其中的正面人物形象给与肯定,认为“哈克”是“一个勇敢追求自由和富有冒险精神的英雄式人物”,人物充满着孩童的天真和趣味;(2)充分肯定这部小说的价值和地位,认为“是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美国人无根的文学,体现了一种逃离文学”,“写出了一种美国人自认为的不断探索的美国精神”;(3)对文本的叙述和语言进行评价,指出“大量使用方言,方言中包含很多特殊的东西”,是“美国式叙事,有点类似美国人自由散漫的性格”。多数读者认为该译作读起来通顺流畅,但也有少数读者认为其中的黑人英语翻译稍显生硬,对整部小说的阅读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当网是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书籍购买网站之一,书藏量极为丰富,已经成为普通读者接触外来文学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是购物网站,书评就不可避免地倾向于书本质量或是印刷问题,但经过整理和筛选,笔者发现其中的一些书评仍具参考价值。目前发布在当当网上关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汉译版本众多,普通读者的评价也异彩纷呈,大部分读者都对此小说给出满分好评,多数人认为这部作品是“值得一读的经典著作”。具体概括如下:(1)在内容上给予肯定,认为“内容全面”,“故事很吸引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2)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评价,认为“小说赞扬了哈克的善良、勇敢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还成功塑造了一个正直且极富尊严的黑奴吉姆”,“哈克贝利渴望自由的愿望深深打动着我”;(3)对译文本身做出积极评价,认为译文“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译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功底”。

以上分析发现,与专业读者相比,普通读者的评价更多集中于作品本身带给阅读者的影响和感受,因为读者个人主观因素在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评价也具有多样性,但整体来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在普通读者中的接受情况还是相当理想的,这说明中国读者已经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文学价值和地位有了普遍肯定,从而奠定马克·吐温作品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

5.《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译介与接受对我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从建国前就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同时期的译者呕心沥血地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进行重译,意在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审美需要,无论是对于专业读者还是对于普通读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都已经在中国具有被普遍接受的意义。作为外国儿童文学成功输入的典范,其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规律对于我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5.1 译本的传播与接受规律

通过梳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情况,发现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首先,该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与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息息相关。建国前后的译本,接受群体主要是少数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的成年知识分子;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汉译本则开始关注文本的文学性,这时不仅国家政策上提倡对外开放,而且接受教育的人群也更加广泛,因此也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译介和接受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读者基础。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人们对外国文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读者层次更加分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也随之呈现多样化。

其次,《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成功还归功于文学价值极高的原作和高质量的译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所有的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马克·吐温的一部题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作品”(Hemingway 1996:13),张万里、张友松、成时、许汝祉等译者都是有名的大翻译家,文学素养极高,对其译作质量要求严格。“张万里在30年中几易其稿,对译文精益求精,对译介中美国风土人情及社会现状反复探讨”(李新朝、张璘、张杰2008:74);“张友松译马克·吐温作品,译笔流畅,忠于原作风格,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表情,在他的译文中都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陈玉刚1989:401)。可见,很多专业读者都充分肯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的译者和译作质量,也由此带动了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后,其成功还得益于主流出版社的推动。从笔者整理的各译本出版情况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译本的出版机构多为省级或者专业性较强的出版社,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宣传《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进入大众视野提供很好的渠道,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并推动其进入教学领域,成为学生的必读经典书目,极大地促进《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的普及。但是另一方面,《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为儿童文学,在专门的儿童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译本却比一般出版社出版的要少很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儿童文学的性质,忽视其读者层次的界限。

5.2 对我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目前,推动我国儿童文学有效地走出去是当前展示我国“文化自信”的一个方面,因此,我国儿童文学外译要想在海外取得成功,可以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中得到启示:首先,要译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要求译者在外译中国文学作品过程中选择那些符合译入国时代背景并易于被读者接受的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的成功传播得益于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马克·吐温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美国西部边疆文学传统,而且以儿童文学的视角揭示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腐朽和奴隶制度的罪恶,其独特的口语化语言艺术也对美国后世作家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对任何时代都具有启发意义的经典读物,这也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不断被重译并被读者普遍推崇和接受的原因之一。其次,加强与国外翻译家的联系,选择合适的译者,提高译作质量和接受程度。谢天振(2014:3-4)在谈及中国文学“走出去”存在的问题时就指出“谁来译”也是我们在翻译中所忽视的一个问题,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民族接受外来文学和文化主要都是通过本国和本民族翻译家的翻译来实现的”,即是说,比起由国外翻译家翻译的外国作品,读者更易于接受本国翻译家翻译的外国作品。当然,在选择本国翻译家时,翻译家的文学素养同样应该纳入考虑范围。纵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重译历程,绝大多数译者都是本国翻译家,而且也均为文学素养较高之人。再者,应选择合适的推广渠道和推广机制,如国外一流的出版商和发行商来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一流出版商有助于译作进入主流发行渠道,从而增加其在专业读者中的热度,进入大众视野,促进其在普通读者中的普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译作倘若不是由中国主流出版社出版,恐怕难以实现其在中国的成功译介与接受。

6.结语

本文从读者接受理论视角分析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各个时期的译介与接受情况,发现其汉译本在中国的传播取得了成功。通过梳理中国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的评价后发现,多数读者对该小说的语言艺术、叙述风格、人物形象和代表性汉译本都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但由于语言的差异性,少数读者对其中的黑人口语翻译效果也有所质疑。总体来看,该作品的汉译本在中国读者中接受情况良好。《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的成功传播得益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中国社会状况的向好变化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的完善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读者基础;原作自身极强的文学性和高质量的译作促进其在中国读者和普通读者中的认可度;主流出版社的支持推动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推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本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对于我国儿童文学“走出去”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费恩历险记书评
冰河时代历险记
书评
书评
地心历险记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寻影历险记
我只需要一美元
充满爱心的两美元
《重读〈石头记〉》书评
杉米的迁徙历险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