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大党筑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贡献

2022-01-05栾永玉

湖北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青年团马克思主义革命

栾永玉,刘 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中共早期组织,是指从1920年8月成立的上海共产党小组起,到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在不足一年时间内成立的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和旅法的八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p5)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筑牢了思想根基,奠定了组织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前,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团体。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名称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更替的过程,党史学界在20世纪仍然采用“共产主义小组”的提法。21世纪初,权威党史著作开始对党的早期组织“正名”。2002 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使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一名称。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研究,国内学界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研究某一地方中共早期组织在特定时段内的活动,如邵雍正等围绕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建党酝酿过程中展开政治斗争,领导索薪和工人运动,勇敢反抗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等活动展开论述,应星将中共党史与民国政治史、教育史和社会史结合起来对北伐前的江西中共党团组织进行组织网络研究,张旭东、马楠等围绕中共上海早期组织、中共浙江早期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研究;①参见邵雍正、刘晓宝,《斗争精神是北京建党活动的灵魂——庆祝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100周年》,刊于《前线》2020年第10期;应星,《学校、地缘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网络的形成——以北伐前的江西为例》,刊于《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1期;张旭东,《中共上海早期组织名称考》,刊于《党的文献》2011年第4 期;马楠,《中共在浙江的早期组织与两个国民党省党部之争(1922—1926)》,刊于《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1期。二是就早期组织开展的某一方面的活动进行研究,如任晓东研究中共早期组织开展的新闻宣传工作,高杨文对中共早期组织发行的机关刊物进行研究,①参见任晓东,《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新闻宣传工作的独立性》,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2期;高杨文,《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机关刊物研究》,刊于《出版发行研究》,2018年第2期。还有个别学者从中共早期组织对社会主义道路抉择的视角进行阐述;②王明生教授在《罗素的两大命题与20世纪初社会主义论战的再审视》一文中说,“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其焦点实际上是中国要发展资本主义还是消灭资本主义、是依靠资本主义还是依靠社会主义开发实业的论战”“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对罗素和梁启超、张东荪等主张在中国通过资本主义来发展实业、增加富力感到失望和不满,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并强调中国应通过实行社会主义来发展实业、增加富力”(《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三是就早期组织成员的出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成长环境、学历层次以及从事职业等特征进行研究,张静茹正是基于以上特征的考察,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能够在20世纪初促成中国共产党的建立;③参见张静茹,王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群体特征考察》,刊于《史学月刊》,2011年第7期。四是以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和时代传承为切入点,进行历史演进与价值追寻的阐释,如赵凤欣等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吴德刚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党实践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④参见赵凤欣,忻平,《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与时代意蕴》,刊于《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4期;“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课题组,吴德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刊于《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4期。以上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了学界对中共早期组织进行的多方面的探索与思考,为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对上述研究成果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系统的、整体的、深入的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贡献进行研究的成果稍显薄弱,而这一内容,对于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价值与逻辑关联,有着重要的学理支撑和理论奠基意义。因此,有必要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着眼于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交汇时刻,对这一课题作进一步研究和拓展。

一、选择马克思主义:筑牢深厚思想根基

马克思主义是为适应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而创立的科学理论,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这一理论在中国不断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引起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极端恐惧和疯狂遏制。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对谈论各种主义,认为应该多去解决问题。其实这种论调是在宣扬改良主义,宣扬当时的中国不需要革命就能解决他所谓的“问题”。1919 年7 月《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发表,文中嘲笑空谈“主义”是连“阿猫”“阿狗”都会做的事。由此可见,这种观点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不承认社会上存在阶级斗争,不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代表和创始人之一、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大钊针对这一论断,于1919年8月发表文章《再论问题与主义》,文章指出:宣传理想的主义与研究实际的问题不矛盾,可以互为补充。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支持参与,共同行动,而共同行动就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思想理论作指导,不进行宣传,很多人并不知道马克思主义,何谈行动?那么问题就无法解决。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氛围和环境,也必须进行传播和宣扬,让这种主义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工具,能更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阶级斗争学说的重要性,阐明中国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革命主张。这场争论是围绕中国是否需要进行斗争、是否需要马克思主义进行的。在这场争论中,很多青年学者,依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发文支持李大钊的观点,论证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需要,阐述在中国进行一次彻底革命的必要性,对于进一步探索如何改造中国社会起了积极作用。

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和传播的不断深入,当时中国还有一场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的争论发生在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学者中。1920 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劝说中国当务之急是发展实业,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这一言论得到当时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和推崇,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落后,社会民生凋敝,广大人民没有知识,不可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要冷静研究。他们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问题是摆脱贫穷,发展经济,只能利用资本主义的方法发展实业,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当时中国必须通过革命的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迫,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纷纷撰文反对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中国,存在无产阶级是客观事实,中国的广大无产阶级和农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有强烈的革命意愿,只有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组织巩固的团体,建立共产党,才有可能为保卫中国独立而战,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独立,确保实业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这场争论本质上是关于中国道路选择问题的争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结合当时的局势,把握时代前进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肯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提出中国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有力反驳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不革命而去发展实业的观点。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深入,这些不足逐渐得到了修正。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当时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众多的国家,他们不满现状,反对旧制度,提倡绝对自由和个人主义,反对任何纪律约束。无政府主义者提倡的反对一切国家和权威,反对一切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的观点,迎合了一批小资产阶级的口味,他们极力提倡无政府主义,在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同时,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无政府主义思想在青年知识分子中起到了明显的消极作用,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发展。针对以上观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进行了严肃批判,主要围绕国家本质和革命的形式展开。他们首先论证无产阶级国家同资产阶级国家的区别,揭露资产阶级国家剥削和压迫的本质,用有力的话语阐明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推翻封建主义旧势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才能找到通向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无政府主义者倡导平均主义的分配思想、“绝对自由”的思想主张,马克思主义者批判无政府主义的主张,并指出在人类社会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绝对自由”,自由都是相对的,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这一思想争论在当时的青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虽然许多青年有强烈的革命愿望,但是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干扰,在具体革命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导致革命主张和革命进程一度受到影响。经过这一争论,许多进步青年认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本质区别,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摒弃了无政府主义思想,慢慢确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成为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积极投身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群众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筑牢了思想根基。

经过思想论战,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立志改变中国社会现状的中共早期组织成员,认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之间的区别,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第一,他们认识到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改造社会,选择马克思主义;第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念,并积极投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完成的,自创建之日起,就植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筑牢了思想理论根基。

二、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在对传统的反思和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亡运动不断失败的反思背景下,思想界出现了寻找新的方法和道路实现救亡图存的热潮。二月革命特别是十月革命带来的影响和五四运动带来的社会震荡,使得十月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共早期组织成员开始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一旦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便终生不悔,并努力付诸实践。他最先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实践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且通过文章以及报纸杂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当之无愧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宣传和歌颂十月革命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他还赞扬十月革命代表了世界的新潮流,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2](p332)1918年末至1919年初,李大钊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他高呼:“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p367)他坚信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和影响下,中国革命乃至世界各国革命将接续而起,由今以后,布尔什维主义在中国到处所见。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觉醒和迈向现代的思想坐标。[3]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一个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在中国大地迅速出现,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还利用其他各种形式,诸如指导社团成员研究马克思主义,给各种进步社团担任顾问,在课堂上讲述马克思主义,举办讲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行动推向普遍化。陈独秀也发表了《谈政治》等文章,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认为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毛泽东也开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主编《湘江评论》,讴歌十月革命,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成长与转变。至1920年冬,毛泽东已经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指导学生运动,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和《觉悟》,在天津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学说的宣传。1920 年周恩来前往欧洲留学,在对欧洲进行实地考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他很快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李达在日本留学期间也阅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先后发表《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章,指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不同的”。[4](p1)五四运动前后,出国勤工俭学的进步青年,因为深入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欧洲,体验了工人阶级的生活,经过反复的比较,他们中的很多人走上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由于李大钊等在当时思想文化界的巨大影响,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行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李大钊等的影响下,从1919 年初到1921 年上半年,两年的时间里,《湘江评论》《劳动界》《共产党》《广东群报》等新刊物纷纷创建(表1)。与此同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不断涌现,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民学会”“觉悟社”“励新学会”等,开始探讨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社会的改造问题。

表1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主要刊物情况一览表①刊物名单参考《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同时参考了高杨文的文章《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机关刊物研究》(发表在《出版发行研究》2018年第2期)、王明钦的文章《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发表在《史学月刊》1991年第4期)。

这些新刊物、新团体大力宣传新思想,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包括列宁著作的译文介绍,苏俄政府采取的各种政策,教育、文化、妇女问题的发展状况介绍,甚至包括高尔基的文学作品也被广泛翻译引入,形成一股浪潮,马克思主义犹如疾风骤雨,冲破了陈腐的气息,唤醒中国当时一批年轻的先进的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促使他们很快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通过创办通俗刊物、开办补习学校、成立工会组织等方式,在组织工人群众运动的同时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广泛传播。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现代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也就不足为奇了。”[5](p148)这一论断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好写照。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采用多种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介绍许多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坚定了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共产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第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相结合,提高工人思想觉悟,指导工人群众运动的开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开展工人运动:推动中国共产党创建

列宁曾说:“在历史上有哪一个人民运动,有哪一个阶级运动不是从无组织的自发活动开始的,不是在本阶级知识分子的自觉参与下,采取了有组织的形式,建立了政党?”[6](p275)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有留学经历的19人,专科以上学历的49人,他们接受了系统的学校教育,既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现代教育的洗礼,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远大抱负,既体察民情又了解国情,自觉肩负革命重任,勇敢走到时代前列。当时的中国,农民阶级受所学知识和自身条件限制,无法提出先进理念和革命主张;工人阶级虽然已经觉醒,由自发走向自觉,但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能力组建革命政党,只有当他们和先进的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才能担此重任。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受十月革命胜利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选择依靠民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经过对各种思潮和政治主张的反复鉴别比较,越来越多的爱国进步青年选择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系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筹备活动,相继成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活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1920年8月,《新青年》成为党的理论宣传刊物,1920年8月开始,《新青年》持续刊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文章,介绍革命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推动党的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最早的中文全译本,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至今。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还创办通俗的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共产党》,组织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号召工人积极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1920 年11 月,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同年12月,上海印刷工会成立,同时在沪西开办了工人半日学校,会员达1300多人。

在北京及全国其他地方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也纷纷开展各种同工人运动密切结合的相关活动。如北京出版《劳动音》《工人周刊》等刊物,进行理论宣传,报道社会现实,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组织还利用当地条件,积极创办各种补习学校、补习班、工人夜校、识字班等,在提高工人文化程度的同时,也启发工人的思想觉悟和阶级意识,思想进步的工人有了组织起来的需要,为以后的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打下基础。19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长辛店有1000余名工人参加游行活动,同时宣布成立工人俱乐部。

在中国共产党武汉早期组织的领导下,汉口的人力车夫反对车行加租,开展罢工运动,提出“奋斗、争自由、争人格”的口号,影响甚广。在中国共产党广州早期组织的指导下,1921年初,广州木匠、水泥匠等成立了广州土木建筑工会,4000余名工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从1920年11月到1921年4月,不到半年的时间,广州共有30多个工会相继成立,甚至香港当时也成立了工会组织。在长沙、济南等地,工会组织相继成立,工人运动也纷纷开展,一些手工业者和产业工人也加入运动中,形成一股浪潮。这些工会组织成立后,一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进行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团结、带领、组织已经提高了思想觉悟的、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工人群众开展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大多是知识分子出身,他们用自身的知识,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在工人中开展组织和宣传工作,纷纷深入工厂和农村进行调查,考察当时国情,了解民众疾苦,和工人们同学习、同劳动,力争和他们打成一片。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的革命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由于各地成立共产党组织的名称不一,纲领也有差别,不利于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因此需要召开一个会议,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1920 年4 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等来华,分别会见了北京和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代表,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由于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已经具备,共产国际代表的到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时机成熟了。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7](p5)第一,工人运动的发展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灌输到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中去,才能使之由自在阶级变成自为阶级,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任务。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以工人阶级作为它变成现实的阶级力量,亦即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近代政党的诞生,离不开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的工人运动,不仅为早期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创建加速了进程,为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积累了经验。

四、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培养中国共产党后备力量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是在学习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基础上,开始学习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在当时政治局势日益混乱的环境下,这些理智、敏感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结合身边实际,利用所学理论,唤醒人们反抗的意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为团结教育广大进步青年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一个由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青年组成的群众性组织。1920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为实行社会改造和宣传,上海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外国语学社的学生首先开展了建团工作。外国语学社是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创办的一所学校,主要培养青年干部,吸收各地的青年学生加入,他们在学习外国语和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参加革命活动。上海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的第一批团员有刘少奇、任弼时等,这批团员后来被送到苏联留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向全国信仰共产主义的青年发起章程,号召各地成立青年团,开展青年学习和革命运动。1920 年11 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一方面组织团员和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带领青年和团员赴天津、唐山的厂矿中进行调研,密切结合当地工人群众运动,学习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经验。在上海和北京青年团的带领和组织下,广州、长沙、武昌等地也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0年8月成立,由于没有明确青年团的信仰,也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组织章程,不久后该青年团自行解散。直到1921年秋,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在上海明确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后,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重新组建。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成立较早的团组织,在各地发展相当数量的青年团员,毛泽东也非常重视发展青年团员,在发展青年团员质量方面也相当严格和谨慎,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地区储备发展一批信仰坚定的后备力量。[8]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是在董必武的领导下创建的,以陈潭秋、李汉俊等为重点人员组成,包括湖北第一师范学院、武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成员在内共十多名团员,他们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向当地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思想主张。1920 年10 月,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支部成立后,深入工人、学生中间发展青年团员,宣传马克思主义,阐述工人、学生以及一切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重要性,扩大马克思主义在天津的影响力,为日后天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奠定基础。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后备力量。第一,积极推动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基层调查,实地参加工人运动,提升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实践能力。第二,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以后的发展壮大造就了一批思想进步、意志坚定、具有一定理论武装和实践经验的有生力量,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

结语

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看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为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7](p6)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选择并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为百年大党的建立与壮大筑牢深厚思想根基并奠定坚实组织基础,有了这一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才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并领导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为其培养后备力量,有了这些有生力量和坚实的组织基础,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中国人民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幸福。“求木之长,必固其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必须始终坚守,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历史贡献就是为这一初心和使命赋予了思想根基和力量源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织基础,孕育了凸显党的本质内核的伟大建党精神。

猜你喜欢

青年团马克思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