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取奋进力量 把握办学规律 奋力谱写新时代老年教育事业新篇章

2022-01-05何小平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

□何小平

重庆市老年大学建校35年来,历届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老干部工作、教育工作、老龄工作方针政策,以党建为引领,以培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老人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节约型机关”“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教育引导老年学员坚决做到“两个维护”。3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政治建校,把教育老年学员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他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加强组织建设。1990年,学校成立党支部。2012年,学校成立党总支,设4个党支部,每个班有党小组,实现了党组织在学员中全覆盖。建立了党员活动室,保证了党员开展组织活动有场所有阵地。多年来,学校各级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二是强化理论武装。采取多种措施组织教职员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教育工作、老龄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育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三是坚守理想信念。始终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老年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认真落实意识形态管理规定,定期分析形势、研判动态、排查风险、完善措施,严管宣传阵地,严控自建媒体,对门户网站、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实行专人管理,明确工作责任,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二、坚持以质量为先导,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活动规范有序管理高效。35年来,为了实现让更多的老年人来校学习的目标,学校坚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先导,着眼规范教学活动、提高管理效率,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一是突出需求导向,合理设置课程。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习习惯等,在教学改革中增设新专业、编写新教材、突出新特色。截至目前,教学专业从3个增至39个,开设81门课程;班数从3个增至298个,涵盖文史语言、应用技术、书法、美术、健身、声乐、器乐等类别,组建了13个教学系;学员从178增至1.56万余人次。二是着眼科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政治理论学习、工作部门职责、人员出勤考核、财务经费管理、教学场所管理、学员学籍管理、教师聘请办法、评优评先办法等32个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及时修改完善。坚持把长计划与短安排、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结合起来,编制阶段发展规划,建校以来,先后编制了4个阶段性工作发展规划。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规办事,任务明确、各司其职,管理规范、运行有序。三是发挥信息优势,抓好远程教学。学校成立以来,开发制作老年远程教育课件122个,免费为老年学员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学网上注册用户4600多个。依托市委“红岩网”开设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率覆盖全市38个区县。积极指导老年远程教育10个实验区、4个示范区建设,指导建成远程教育学校640多所,开设远程教学点2000多个,累计有60余万人次免费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在重庆有线电视台“养老789”频道开设“老年大学”专栏,累计点击量近40万人次。

三、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不断强化队伍建设,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3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从选拔、培养、使用、管理、激励等环节入手,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一是把好入口关,做到优中选优。在教师队伍选拔上,把政治品格、学历学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作为主要条件,进行全面考察。在管理队伍选拔上,把德高望重、身体健康、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离退休干部聘请回来,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二是把好培训关,做到经常充电。采取理论研讨、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外派学习、参观考察、现场观摩、体会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职员工教育培训。建校以来,学校联动市老年教育中心和市老年大学协会,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研修班,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奉献精神、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三是把好使用关,做到才尽其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特点,根据教职员工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坚持包容个性、尊重特点、善待差异,把行政管理、授课教师、后勤保障、劳务派遣等各类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规范了岗位职责,确定了考核标准,做到了量才使用、用在其位,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有展示才华、人生出彩的机会。四是把好激励关,做到奖优罚劣。建校以来,学校建立健全了奖励激励机制,把出勤考核、平时考核、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坚持定期评选表彰,不断激发工作热情。通过学校网站、校办期刊、宣传橱窗、板报墙报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在校园里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四、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务实开展理论研究,潜心探索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基本规律。在艰辛创业的岁月里,我们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求实的态度认真探索研究老年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工作措施,解决了发展征程上遇到的多种错综复杂的难题,推动了学校全面建设健康发展。一是走出去开阔眼界。组织人员参加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举办的各种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并借助多种时机交流发言,选送的理论研究文章多次获得各种等次的单项奖和组织奖。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参与区域老年教育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区域老年教育协同发展。二是请进来传导真经。建校以来,多次承办了重庆市老年大学校长研修班,协助承办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六次全国老年大学校长研修班暨老年教育经验交流会,承办了第三届“港澳台渝”老年教育研讨会。利用承办会议的时机,与参会人员共同学习、相互沟通、交流经验、互换资料、探讨工作,广泛吸收各方优秀成果。三是相结合转化成果。充分发挥“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重庆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引领作用,认真履行理论研究职能,建立了校、系、班三级理论研究组织,组建了校外特约研究员队伍。把走出去和请进来学到的各种经验进行梳理归纳,结合学校实际,融入教学实践,推动成果转化,不仅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五、坚持以素质为重点,坚守教育价值取向,积极组织老年学员走出课堂服务社会。35年来,学校坚持以提高学员素质为重点,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价值取向,始终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老年教育实践,引导老年学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识,转化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习惯,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行动。一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中华文化。在与来访的日本兵库县“民间交流之船”访问团相互交流中,广泛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参加港澳台渝文化交流中,学员现场创作书画,为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在公益活动中传颂红色血脉。积极组队参加全国老年大学各类文艺汇演,在重大节日、传统佳节、重要纪念日等时机,组织学员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三是在奉献爱心中弘扬传统美德。组织教师和学员走进小区、机关、学校、工地、企业、养老院、老年公寓、助老中心等地,大力开展送春联、送温暖等活动,组织学员参加少儿书画艺术节,走进学校和社区开展爱国主义、法律、科技等宣传,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四是在服务“三农”中助力乡村振兴。先后联合市农科院、市广播电视大学等单位深入农村开展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宣传,增强农民的法律和科技意识。制作了种植、养殖远程教育课件、农产品推广视频,服务中心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共创美好生活。

六、坚持以美化为目标,因地制宜优化环境,着力为老年学员打造美好的学习阵地。35年来,学校坚持以美化为目标,因地制宜、突出适老,着力把学校打造成为老年学员的精神家园、知识学园、健康乐园、和谐校园。一是突出适老宜老。建校以来,学校历经了18次大小搬迁。每到一处,学校都把适老化建设放在第一位,从梯坎台阶、墙面扶手、地面防滑等细节入手,房屋前后路平沟直,草坪平整,灌木成林,杂乱设施入墙入地。搬迁到新校舍后,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引入校园物业和职工食堂管理团队,在保洁、保卫、维修、医务等方面实现了专业化、规范化。二是配置先进设施。着眼老年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需要,开发了学员学籍管理系统,建立了学员数据库,建起了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学员报名系统,安装了监控设备,配置了电脑、功放、音响、古筝、钢琴、电钢琴、电子琴、投影仪等设施设备,提升了教具档次,满足了教学需求。三是丰富校园文化。把《教师守则》《学员守则》等各种规范守则、宣传标语挂在墙上,引导大家自觉践行“弘德重教,博学康乐”的校训,激发奋进力量。建起了图书室、阅览室、荣誉室、运动室、展览室、多功能厅等场所,利用门厅空地、楼道闲墙打造了文化长廊,热爱看书学习的学员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热爱书画摄影的学员有了展示成果的地方,热爱文艺表演的学员有了赢得掌声的舞台。■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上学校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