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武术正压腿与“O”型腿形成关系探究

2022-01-05丁传伟马威威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0期
关键词:柔韧性胫骨腿部

江 艳,丁传伟,马威威

(1.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2.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能修养身心,但是一提到“O”型腿,很多人会想到武术运动员,这到底是对武术的刻板印象,还是武术真得会形成“O”型腿?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发现,“O”的型腿形成是有很多因素的,如刘鹏、宋淑华等人通过数据测量发现,有23.6%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腿型问题,其原因包括不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类型或强度等;李雪在《体育与健康》一书中对“O”型腿做了解释,其表示缺乏体育锻炼或走路姿势不正确会使大小腿两侧肌肉韧带力量不均衡导致“O”型腿。综上,“O”型腿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且众多研究结果也表明了不适宜的运动方式、类型或者错误的体育锻炼容易产生“O”型腿。虽然关于习练武术是否导致“O”型腿的直接原因的论文屈指可数,但是相关文献阐述也间接说明了动作不当会导致“O”型腿的形成。因此,本文基于解剖学角度,以武术正压腿为切入点,试图找到武术与青少年“O”型腿的形成关系,并提出武术正压腿动作正确训练方法以及合理的改善措施。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O”型腿概念

“O”型腿又称罗圈腿,即膝内翻,其形成不仅会改变膝关节局部软组织的力学状态,还会改变邻近的髋关节和脊柱的力学状态。以标准解剖学姿势站立,身体直立,两足并立,足尖朝前,两足内踝能相碰,但两膝不能靠拢即为“O”型腿(图1),表现为膝关节处胫骨内旋,而两膝盖分离的大小即“O”型腿程度的标志。在膝内翻的影响下,膝关节内侧承受过大的重量,从而过度地摩擦和损耗膝关节,最终演变成关节炎等损伤,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行走与活动。

图1 正常腿型与“O”型腿对比图

1.2 青少年概念界定

关于青少年的年龄界定,各界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心理学普遍认为青少年是指处于12~18岁的青春期阶段的人群,《青年学词典》认为青少年包括儿童到中年的全部阶段,而共青团又把青少年分成了青年与少年。基于各界对青少年年龄的界定以及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将青少年界定为7~18岁。

2 青少年“O”型腿的形成原因

2.1 青少年骨质的特殊性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是骨骼、肌肉不断发育完善的关键期,因此青少年的骨质较为柔软,骨骼未完全钙化且发育还不成熟,其骨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表现为弹性大、韧性高、可塑性强,但容易变形,加上早期训练,在过大的外力作用下容易使腿部扭曲或变形。

2.2 后天因素的影响

“O”型腿除了先天遗传因素还有后天的影响,它是长期肌肉力量失衡导致关节移位或2个膝关节之间产生间隙的现象。唐敏观察了少儿武术运动员发现膝内翻出现率高达81.48%,这与不科学的武术训练方法有着密切关系。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错误的训练方法使武术训练所涉及的动作有形成“O”型腿的倾向,在进行武术训练时,膝关节受到向外的力量牵拉外侧副韧带,使外侧副韧带松弛,因此相对力量较大的内侧副韧带牵拉住小腿胫骨向内侧旋转,久而久之,股骨与胫骨的位置发生改变,膝踝关节不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形成“O”型腿。另一方面,在没有专业教练员指导的情况下,加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骨骼尚未完全钙化,肌肉和韧带力量较弱,盲目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容易造成下肢骨旋转,形成“O”型腿。图2为股骨胫骨活动轨迹。

图2 股骨胫骨活动轨迹

3 武术正压腿的功能及“O”型腿的关联分析

3.1 武术正压腿的功能

武术正压腿是青少年武术练习中常用的锻炼腿部柔韧性的方式,通过缓慢地拉伸充分锻炼腿部的肌肉与韧带,从而提高腿部的柔韧性与下肢关节的灵活性。无论是运动前热身还是运动后拉伸,正压腿都能缓解疲劳,极大程度地减少青少年运动损伤的出现。武术练习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且武术动作中很多动作与正常的解剖学位置相反,因此了解武术正压腿的相关知识以及腿部肌肉的构成,保持腿部内外侧肌肉力量平衡,能有效避免青少年“O”型腿的形成。

3.2 武术正压腿与“O”型腿的关联分析

柔韧性是青少年武术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武术正压腿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柔韧性,是武术基本功中必不可少的练习。在20世纪80年代,王培琨提出武术运动员“O”型腿较于一般人来说更为普遍,但究其武术正压腿与“O”型腿的关系暂时还缺少定论。

首先,动作技术要求是“O”型腿发生的影响因素,如果在某一运动项目中“O”型腿发生率偏高,那么可能是项目本身的技术特点占主导因素,但武术正压腿是常见的拉伸动作,如果能够进行正确的练习,不仅能够预防膝内翻,还能够促进膝关节正常形态发展。而正压腿要求身体朝前,一条腿屈膝提起,脚跟搭在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脚尖回勾并直直朝上,两腿均保持伸直,立腰收髋,两手按于膝盖处,上体微前倾,这时大腿后侧肌群与小腿三头肌有明显的拉伸感。而膝关节内外侧是相对稳定的结构,当进行错误的练习时,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相对平衡会被打破,外侧副韧带被拉长,久而久之变得松弛,内侧软组织相对紧张,从而牵引股骨与胫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松弛的外侧副韧带无法起到牵拉的作用,而力量偏大的内侧副韧带将牵拉小腿胫骨向内旋转,长时间保持错误练习,骨骼发生变形,最终形成“O”型腿。唐敏在分析武术运动员动作技术时也认为武术运动员“O”型腿是由于下肢内侧肌力大于外侧肌肌力,因此肯定了上述解释。

其次,在探究武术训练方法时,众多研究表明,训练中由于教练员的生理学、解剖学等理论知识以及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认识的不足,使青少年尽管专业技术优秀,但理论素养不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而武术训练中出现“O”型腿的概率较大,在“高、难、美、新”的指导方针下,有些教练员为追求运动成绩而忽视基本功的训练,造成了青少年对武术知识掌握不足,加之正压腿动作较为常见,更容易受到教练员的忽视。因此,如果教练员在正压腿训练时没有及时纠正与指导,盲目进行训练,容易使青少年形成“O”型腿。

4 青少年武术正压腿动作的纠正与“O”型腿的改善

4.1 正压腿的练习方法与纠正

正压腿的练习可以有效发展腿部韧带的柔韧性以及股后肌群(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等肌肉)和小腿三头肌的伸展性。(图3)

图3 正压腿

4.1.1 动作要领面对把杆或一定高度的物体,并步站立,左腿提起,脚跟置于把杆上,脚尖回勾,两手按于膝盖上,两腿伸直,立腰收髋,上体前屈,并向前向下做振压动作。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易犯错误:髋不正,脚尖内扣或外撇,弓背屈膝。纠正方法:身体面向正前方,被压腿正对胸前,大腿根部收紧,勾紧脚尖,脚尖直直朝上,两腿伸直,避免身体发生扭转,保持稳定。

4.1.2 练习方法(1)振压练习:双手扶于被压腿膝盖处,收髋,上体前屈,向前向下做振压练习,并逐渐加大力量,依据自身柔韧性程度,循序渐进。(2)耗腿练习:在振压练习的基础上,下压至有疼痛感觉时,停住不动,进行耗腿练习,压腿与耗腿可以交替进行。

4.2 青少年“O”型腿辅助练习

青少年“O”型腿的改善相较于成人来说较容易,由于青少年易变形的骨质,加之“O”型腿的人外侧肌肉用力过大,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因此针对髋关节外展、大腿外旋、小腿内旋,通过提高膝关节内外侧的肌肉与韧带,增强外侧及肌肉的收缩与内侧肌群的伸展力量,使大腿内旋、小腿外旋回到中心位。(图4)

图4 “O”型腿矫正

提踵是锻炼腿部肌肉常用的办法,而外“八”字提踵(图5)是改善青少年“O”型腿”非常有效的方式。其通过促进腿部内侧与外侧肌肉力量平衡,缓解或预防青少年“O”型腿的形成。提踵的练习方法为保持站立位,两脚分开90°左右,脚跟靠拢,有节奏地向上抬落脚跟,锻炼小腿肌肉力量。

图5 外八字提踵

5 结 语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身体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武术练习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但是有研究表明,武术运动员中“O”型腿的比例较大,究其武术正压腿与“O”型腿形成关系主要归于3点:首先,青少年骨质较为柔软容易变形;其次,青少年对正压腿的正确姿势以及生理结构了解不足,错误地进行正压腿练习使得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相对平衡被打破,内侧副韧带牵拉胫骨内旋形成“O”型腿;最后,由于教练员自身理论知识以及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认识的不足,对正压腿动作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青少年盲目训练,从而形成“O”型腿。因此,通过对武术正压腿动作的纠正,保证青少年正确的练习姿态具有重要意义。在武术正压腿的练习中,首先要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其次练习时要由轻到重、由低到高、先拉后压、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最后可以运用外“八”字提踵来提高肌肉力量,促进内外侧肌肉力量保持均衡,从而有助于青少年“O”型腿的改善。

猜你喜欢

柔韧性胫骨腿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多留意腿部问题 随时舒缓腿部酸痛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关于人体的柔韧性练习的思考
快速瘦腿小妙招
脚下放靠垫睡觉更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