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少儿长拳改善小学生冲动行为的实验研究

2022-01-05丁传伟李永泽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冲动实验组武术

王 悦,丁传伟,李永泽

(1.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北京 100005;2.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3. 北京市房山区体育局,北京 102401)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被逐渐重视,寻找小学生冲动行为的问题根源和干预措施成为各研究学者、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内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单项行为异常的发生率高达30%~50%,行为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20%。对小学生而言,高年级阶段是小学生冲动行为的多发期。冲动行为是一种情绪的焦虑反应,往往带有攻击性,作为一种不正常的行为模式,相对于成人来说,更多发于6~18岁这一年龄段的中小学生。而冲动行为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会起到一定的消极和阻碍作用。国内外大量学者经过实验研究显示,科学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不良心理,对于心理病症的康复治疗也是效果显著。武术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备受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其包含健身价值、防身价值、养生价值和教育价值。而长拳的一动一静、转折起伏、撑长舒展的动作特点迎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本文研究主要采用已经较为成熟的 Barratt 冲动量表(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问卷),探讨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冲动行为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冲动行为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以“冲动行为”“小学生”“武术干预”“少儿武术”为关键词在谷歌学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学术网站查阅相关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针对某学校三至六(8~12岁)年级的学生逐一分发问卷(Barratt冲动量表),由班主任宣读导语,答题结束后统一收回问卷,并在12周武术干预训练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再次发放问卷(Barratt冲动量表),对比分析干预效果。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实验组学生干预训练效果,对实验组学生的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发放问卷,并对问题进行整理分析。

1.2.3 实验法在保证正常学习生活的同时,由笔者负责教授对某学校实验组小学生进行12周武术少儿长拳干预训练实验,对照组则不做干预。训练时间为每周一、周五16:00—17:00,共12 周,24课时。

1.2.4 专家访谈法通过对首都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教师的访谈,了解武术少儿长拳的套路内容编排、训练方案以及相关理论知识,以此为本文研究对实验组小学生进行干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对心理学以及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儿童冲动行为的看法以及对干预手段的建议,并将结果进行归纳加以深化研究。

1.2.5 数理统计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实验前后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实验对象测试结果实验前后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2 研究结果

2.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测试结果比较

表1显示,2组小学生在冲动行为各维度均为P>0.05,即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冲动行为各维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测试结果比较

2.2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测试结果比较

表2显示,2组小学生在冲动行为各维度均为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即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冲动行为各维度上均有明显差异。

表2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测试结果比较

2.3 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测试结果比较

表3显示,对照组小学生实验前后冲动行为各维度差异均为P<0.05,即对照组小学生实验前后冲动行为各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3 对照组实验前与试验后测试结果比较

2.4 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测试结果比较

表4显示,实验组小学生实验前后冲动行为各维度差异均为P<0.01,即实验组小学生实验前后冲动行为各维度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表4 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测试结果比较

2.5 实验组实验效果性别差异比较

表5显示,小学生男生、女生在运动冲动性维度差异均为P>0.05,即实验组实验效果性别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表5 实验组实验效果性别差异比较

2.6 实验组实验效果年级差异比较

表6显示,各年级在运动冲动性维度(P=0.042<0.05)、认知冲动性维度(P=0.006<0.05)、无计划冲动性维度(P=0.002<0.05)、冲动行为总分维度(P=0.004<0.05),即小学生实验组各年级实验效果在运动冲动性维度、认知冲动性维度、无计划冲动性维度和冲动行为总分维度均有差异(P<0.05)。

表6 实验组实验效果年级差异比较

通过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可以看出,运动冲动性维度三、四年级存在差异,认知冲动性维度三年级分别与五、六年级存在差异,无计划冲动性维度三年级和四年级分别与五、六年级存在差异,冲动行为总分维度三年级和四年级分别与六年级存在差异。(表7至表10)

表7 各年级运动冲动性维度差异性检验

表10 各年级总分维度差异性检验

2.7 实验组小学生实验后教师主观评价

表11显示,进步最大的分别是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方面。第一是意志品质,6人有明显进步,22人有进步,占总实验组人数的93.3%;第二是学习能力方面,7人有明显进步,14人有进步,占总实验组人数的70%;第三是记忆力,4人有明显进步,16人有进步,占总实验组人数的66.67%。

表11 教师主观评价表

2.8 实验组小学生实验后家长主观评价

表12显示,进步最大的分别是小学生肢体协调、情绪变化、记忆力和注意力方面。 肢体协调方面,6人有明显进步,18人有进步,占总实验组人数的80%; 情绪变化方面,4人有明显进步,19人有进步,占总实验组人数的76.7%; 记忆力和礼注意力方面,记忆力4人有明显进步,18人有进步,占总实验组人数的73.3%;礼貌方面,1人有明显进步,21人有进步,占总实验组人数的73.3%。

表12 家长主观评价表

表8 各年级认知冲动性维度差异性检验

表9 各年级无计划冲动性维度差异性检验

3 讨论与分析

3.1 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冲动行为运动冲动性维度的影响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小学生在冲动行为运动冲动性维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合干预训练分析,首先少儿长拳是由基本步行、基本手型以及各种腿法拳法组合而成的一套动静结合,快慢相间的套路。动作内容复杂且具有不对称性,演练中对动作的细节有严格的要求。需要练习者在做出动作之前充分思考动作路线以及动作要求。其次,连贯流畅、节奏分明的对练套路是需要两个人配合练习的,如果两个人配合不当出现错误动作,就会影响演练效果,这就更需要练习者在做出动作之前对下一个动作甚至下一个组合进行思考。另外,武术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在动作上有手眼身法步的严格要求,在心理上需要练习者有一定水平的感知觉,对于自己做出的动作有清楚本体感觉,并且善于自我调节。久而久之,对小学生运动冲动性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在运动冲动性维度实验效果的性别差异中,小学生男生、女生的实验效果差异为P=0.268>0.05,无统计学差异。但从平均分可以看出,男生的降分幅度大于女生。究其原因,男生的在运动能力上优于女生,致使在干预训练中在控制力以及本体感知觉和投入程度要强于女生。小学生各年级实验效果差异为P=0.042<0.05,有统计学差异。通过多重比较显示,三年级与四年级呈现差异,且从平均分可以看出三年级小学生的分数降幅要大于其他3个年级。结合儿童身心发展分析发现,三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其逆反心理也是四个年级中是最少的,对教师所交代的任务会认真执行;而四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萌芽阶段,开始产生各种心理变化,反对父母和教师过多的要求,导致实验干预效果没有其他3个年级明显,且与三年级实验干预效果形成显著差异。

3.2 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冲动行为认知冲动性维度的影响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小学生在冲动行为认知冲动性维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合干预训练分析,在训练过程中,通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来找出套路中的错误技术动作以及错误细节。在训练中教师会做一遍正确示范一遍错误示范,并进行提问,让小学生根据动作要领找出错误细节。这就需要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细致的观察示范,再对动作进行正确的思维判断,才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其过程就是对小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认知决策进行良性刺激。在武术少儿长拳的训练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增强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基因表达、相关脑区血管生长、神经生长来提升认知能力。另外有研究指出,适当的有氧运动和体育锻炼够促进脑细胞营养供给,有益于神经元存活和突触生成,还能够增大小脑和海马结构的体积,从而达到对人的认知功能和保护神经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认知冲动性维度实验效果的性别差异中,小学生男生女生的实验效果差异为P=0.377<0.05,无统计学差异。但从平均分可以看出,女生的降分幅度大于男生。有研究指出,女性大脑的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多更紧密,区域之间的沟通多于男性。由此,对于认知冲动性维度的干预效果女生更佳。小学生各年级实验效果差异为P=0.006>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三年级分别与五、六年级存在差异。从平均分可以看出,五、六年级的实验效果优于三、四年级,且降分幅度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会随着年龄而增长,根据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而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以及知识储备都高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所以,干预训练的过程五、六年级效果会比三、四年级的效果好。

3.3 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冲动行为无计划冲动性维度的影响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小学生在冲动行为无计划冲动性维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合干预训练分析,在武术少儿长拳训练干预过程中采用小组练习,由组长规定训练的内容。由于自身的冲动水平较高,他们在班内属于不被教师重视甚至“捣乱分子”的一部分小学生,班主任会认为这一部分小学生比较难管理。但是把制定练习计划的权利交给小学生,适当的“放权”对小学生也是一种肯定,他们会对小组长的工作格外重视,因此想把计划做得尽善尽美而得到教师的认可。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对自身以及组员技术的了解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培养小学生做事的目的性,根据设定的目标制定计划,使计划真正有益于小学生的发展。经过12周训练,通过对小学生自我分析的培养以及不断强化他们有目的地制订计划,小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良性变化。

在无计划冲动性维度实验效果的性别的年级差异中,小学生男生女生的实验效果差异为P=0.606>0.05,无统计学差异,但从表6可以看出,小学生各年级实验效果差异为P=0.002<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三、四年级分别与五、六年级存在差异,且4个年级的小学生年级越高无计划冲动性维度平均分数降幅越大。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逐渐提高,随之在自我了解与分析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能结合客观事实与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进而在计划的制订方面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高年级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总结和计划制定更趋于合理化、理性化和细致化,致使五、六年级小学生的无计划冲动性维度的实验效果更优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

3.4 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的锻炼效果

3.4.1 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首先,少儿武术长拳包含腿法、拳法、步形以及跳跃动作。在练习中教师会严格按照动作要领对小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化练习。其基本功训练是对小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的,一次次步形转换,一遍遍冲拳推掌锻炼了小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其次,练习武术少儿长拳可以培养小学生知难而进的精神。武术少儿长拳的套路内容相对于五步拳、初级一路长拳难度较大一些,其中包含了跳跃动作和对练部分。在训练的过程中,小学生难免会出现学习困难,这时教师会对这些问题耐心讲解并鼓励小学生克服困难,引导小学生正确地对待失败并进行分析如何解决问题。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与强化,小学生的受挫能力得以提高且有信心面对更多的挑战。

3.4.2 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肢体协调的影响一般来说,大多数小学生为右利手,相比之下左手在灵活程度上就略逊于右手。在武术少儿长拳的创编过程中,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套路中加入了上步劈掌、仆步穿掌、侧踹等动作,都是以左侧肢体为练习重点。另外,基本功练习中乌龙盘打、抡臂翻腰、仆步穿掌、前后交错抡臂等都是连续的对称性动作。右利手的优势半球是左侧脑,而人的左右两侧大脑是具有不同功能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脑功能的体现。此外,在运动的过程还可以起到加大脑部供血量的功能,从而改善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脑部缺氧问题。所以,在武术少儿长拳的练习中左侧肢体着重练习,另外有套路中动作复杂多变,强调重心转换,因而对肢体的协调性起到了积极的锻炼效果,从而提高了小学生肢体协调的能力。

3.4.3 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记忆力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Miller认为,短时记忆的记忆容积为7±2个组块,记忆保持最长不超过1min。但如果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重复,则短时记忆可以转变为长时记忆。本文研究中采用的武术少儿长拳是由单个动作构成组合,再由多个组合构成套路。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学习的单个动作就是一个一个的组块,通过对组合的重复练习,进而使小学生掌握对组合的长时记忆。而学习套路时,组合又成为一个单位的组块,这一反复练习掌握动作的过程,就是把单个组块单位放大的过程,进而使小学生的记忆力得到提升。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海马的体积及其白质的连接、内侧颞叶的体积。也有学者提出,运动海马神经发生和大脑血管再生的增加、神经元之间突触形成的易化和突触可塑性的增强能带来学习记忆增强。

3.4.4 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情绪的影响在对家长询问的过程中有家长反馈,平时小学生脾气很大,常与父母吵架顶嘴,与父母意见不合时会摔东西,但在实验后这些过激行为明显减少。究其原因,由于人体在被外界语言刺激或行为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如果肾上腺素长期堆积无法自然消退就会引起情绪激动。该小学生出现的摔东西、吵架就是消耗肾上腺素的过程。而少儿武术长拳的套路中包含跳跃、乌龙盘打、振脚砸拳等动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与精力,在练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小学生对负面情绪和精神压力的释放,从而起到发泄作用。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动作上,这对焦躁情绪起到了注意力转移的效果。本文研究通过大量的训练来代替小学生在情绪激动时出现的过激行为,使体内肾上腺素减少达到正常水平,从而改善小学生情绪变化。

3.4.5 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实验干预后,有家长反馈小学生能够主动写作业并进行预习,另外写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根据前文提到的经过训练后,会使情绪得到改善,此时小学生的焦躁情绪被“一扫而空”,从而能更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另外,对于武术少儿长拳的训练也是一种学习,肢体的学习相较于繁杂的公式对他们来说相对容易,并且经过长期训练会让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这种过渡能带给小学生自信。而自信就像一种催化剂, 可以让小学生在百折不挠中获得成功,从而在面对文化课学习的时候能消除小学生的抵触心理,提高学习效率。在同伴互助的动作技能学习活动中,给予小学生更多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了小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认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动作技能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通过正迁移对其他学科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是武术少儿长拳对学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积极影响。

3.4.6 武术少儿长拳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在对武术少儿长拳进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示范教学法,这就需要小学生在学习动作时要集中精力在教师的示范动作上,从而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注意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进而有能力抵制对注意对象无关刺激的干扰。在集体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是保持队形、动作整齐划一并且保证动作质量与规范。这就要求小学生在练习的过程首先要注意保持队形,在出现队列不整齐、与同伴距离过近或过远时做出及时调整;其次要注意个人与集体练习的节奏速度,保证每一个动作与其他小学生同时完成;最后要注意动作质量,不仅要集中注意力于动作组合的顺序还要保证达到每个动作要求,如冲拳的位置、抡臂的角度、动作是否有劲力、演练是否有精气神,这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小学生的注意的分配和稳定性。

3.5 武术少儿长拳改善小学生冲动行为的机制

社会认知理论表明,自我效能被认为是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有助于处理个人的动机水平和行为。在小学生进行武术少儿长拳训练的过程中,小学生能通过4种影响因素获得自我效能感。第一,成功经验。通过对教师的示范多次模仿学习,使小学生能熟练掌握武术少儿长拳的技术动作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第二,代替经验。当小学生观看同伴完成技术动作时,代替经验会让小学生有信心去完成相同的技术动作。第三,教师的鼓励。“你能行”“做得很棒”等一些积极的反馈会使小学生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第四,情绪状态。当小学生在完成套路演练后会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对负面心理状态的调节。通过长期练习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对冲动行为的改善。

4 结论与建议

经过实验组小学生12周武术少儿长拳的干预训练,小学生冲动行为各维度与实验前有显著的积极变化,其中无计划冲动性维度年级越高实验效果越好。这证明武术少儿长拳的干预训练对改善小学生冲动行为有一定效果,因此建议在预防、治疗小学生冲动行为的工作中进行推广。此外,武术少儿长拳训练还对小学生意志品质、肢体协调、记忆力、情绪变化以及学习能力有积极的影响。而对照组小学生经过12周无干预自然生长,对比实验前冲动行为测验在冲动行为各维度分数上都出现了上涨趋势。研究认为,有冲动行为倾向的小学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而提高冲动水平。

猜你喜欢

冲动实验组武术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冲动”不是真担当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