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竞技成绩及运动损伤影响的研究

2022-01-05孙玲娜雷富荣叶国平陈思怡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功能性体能训练竞技

孙玲娜,张 杰,雷富荣,叶国平,陈思怡

(1.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2. 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科研处,福建 福州 350000)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作为我国游泳事业的储备力量,代表着我国游泳在世界泳坛的未来。运动伤病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影响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正常训练及竞技成绩的提高。已有研究指出,游泳训练需要频繁使用腰部、肩颈部、膝关节等部位,且这些部位也是极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 。因此,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势在必行。

已有相关研究指出,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是一种评估人体基本运动模式的测试方法,同时也是作为预测运动损伤风险的重要指标。FMS是由美国训练专家Gray Cook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最开始应用于理疗领域,后被逐步推广至体能训练、健美健身等领域。FMS作为早期发现运动员身体的薄弱环节为目标的实用方法,通过有针对性地指导康复体能训练、改善身体的薄弱环节,达到降低伤病的目的 。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改善竞技成绩的重要手段,并且体能训练亦是当下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尽管现在对于体能训练越来越受重视,但还未构建针对不同项群或不同竞赛特点的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且未确立具体能训练方法与途径。所以,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而言,既要通过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来获得竞技成绩的提升,又要注意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由此,笔者推测,功能性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FT)或可作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手段。功能性训练就是通过全面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身体运动系统的工作机能,以达到更好发挥竞技水平的训练方法体系。与传统体能训练相比,功能性训练并未刻意追求大运动量,而更强调训练过程中动作的精准和协调,以达到更高效的人体动力链、更稳定的动作模式以及更经济的能量消耗,从而改善身体薄弱环节,降低运动损伤。

尽管过去已有相关研究有应用陆上体能训练对围绕顶尖游泳运动员(健将、一级)做干预,但只是做单纯的数值比较,且样本量较小,未通过统计分析检验其是否显著。因此,本文研究意图探究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竞技成绩与运动损伤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竞技成绩及运动损伤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等搜索引擎搜索与功能性训练、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损伤等相关的文献,设计训练课授课内容与施测指标,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选取福州市某游泳队游泳运动员24名,其中男生13人、女生11人。所有运动员的年龄为13~15岁,训练年限均在5年以上,且运动等级均已到达二级运动员水平以上。为更好地了解训练效果的不同,将所有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平日仍保持正常训练,但实验组于每周安排的陆上训练课中将1次传统体能训练课(以下简称传统课)改为功能性体能训练课(以下简称改良课),改良课与传统课的练习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课与改良课练习内容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所有数据均使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本文研究显著性水平设定在α=0.05。基本信息部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在年龄、训练年限等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若存在显著差异,则将其作为竞技成绩与FMS分数的协变量(covariate)。竞技成绩与FMS分数部分均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定,分析2组在前测数据上有无显著差异,若有显著差异,则须将前测数据作为协变量,而后再分析2组的进步幅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信息

受试者基本信息情况如下:实验组平均年龄为13.3±0.49岁,训练年限为5.7±0.78年;对照组平均年龄为13.8±0.45岁,训练年限为5.8±0.58年。2组年龄与训练年限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

2.2 竞技成绩

运动员前测竞技成绩、竞技成绩进步情况如表2所示。2组在前测成绩上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进行2组竞技成绩进步幅度的分析时,须将前测竞技成绩作为协变量,再对2组进步幅度做比较。当不控制前测竞技成绩处于统一水平线时,2组运动员进步幅度呈现显著差异(P<0.05)。但当控制前测竞技成绩处于统一水平线时,2组运动员进步幅度则仅表现为边缘显著(P=0.077)

表2 竞技成绩情况

2.3 FMS分数

运动员前测FMS分数、进步幅度情况如表3所示。2组在前测FMS分数上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进行2组FMS分数的进步幅度的分析时,须将前测FMS分数作为协变量,再对2组进步幅度做比较。当未控制FMS前测成绩作协变量时,FMS分数为呈现显著差异(P<0.05);当控制前测成绩处于统一水平线时,2组运动员的FMS进步情况仍表现为显著差异(P<0.05)。

表3 FMS分数情况

3 分析与讨论

3.1 功能性训练在青少年游泳训练中的意义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是未来我国游泳事业的扛鼎人,其竞技成绩相比于过去同年龄段运动员的好坏是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游泳运动处在水的环境中,由于人体在水中要比在空气中克服更多的阻力,因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竞技成绩的重要保证,而体能训练无疑是提升身体素质的最佳手段之一。尽管已有研究指出,传统体能训练能够提升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竞技成绩,但相应伴随的就是运动损伤,从而大幅缩短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而功能性训练就是通过训练薄弱环节来提升全面素质,进而提高竞技成绩,即功能性训练既能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提升竞技成绩,同时也能减少他们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以达到延长运动寿命的目的。

3.2 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竞技成绩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游泳竞技成绩的提升有限,推测其可能原因为每周安排训练次数较少导致。过去研究报道,要想收到理想训练效果,建议以每周3次及以上,且运动强度也须在中等及以上,尽管在训练后通过运动后即刻心率与主观感觉反馈来控制每次的训练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且运动干预时间长达4个月,但青少年运动员在此期间会伴随生长发育,并进行正常的运动训练,而每周仅有的一次的训练带来的训练效果极其有限。所以,尽管传统体能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成绩的提升已不容置疑,但功能性训练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3.3 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

研究发现,功能性训练能明显提升功能性动作筛查分数,因此笔者认为,功能性训练能够显著降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这与过去相关研究的结果相吻合。并且,实施实验干预的过程中,原本有部分存在疼痛(即有运动风险)的运动员,在此过程中再未发生疼痛现象,并于干预后抗运动损伤风险的能力有显著提升。此外,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青少年游泳项目中的有效运用必须基于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需求与未来发展需要,采用科学手段进行精细化分析,并结合运动员各项身体指标有针对性地制订体能训练方案,促进我国青少年游泳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

4 结论与建议

4.1 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竞技成绩的提升效果有限,训练周频或为主要原因,建议可增加每周训练次数再予以判断。

4.2 功能性训练能够降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建议在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训练中加入功能性训练。

猜你喜欢

功能性体能训练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花与竞技少女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