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2022-01-04程立杰
程立杰
摘要:幼儿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期,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然当前诸多幼儿由于家长的溺爱,身上存在多种不良行为,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狠抓黄金期的行为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变幼儿身上不良行为和思想,保证幼儿健康成长。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就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园指导纲要目标(2004年)》中指出:幼儿需要做到“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幼儿时期是人类的启蒙时期,这是时段是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素质以及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而幼儿园承担着教育幼儿的重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幼儿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依据幼儿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之上,努力做到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以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助力幼儿健康全面成长。那么,具体该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呢?
一、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幼儿具有向师性,“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针对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在幼儿教育中应当重视榜样的利用,以身作则,利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与高雅的言行影响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问、良好的品德和美好的修养为幼儿树立人生阶段发展的标杆,让幼儿自动向自己“靠拢”,从而使幼儿拥有积极向上、勤勉进取的精神风貌面对一切,并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得到更好地发展。
比如,教师教育幼儿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那么,教师首先要在幼儿面前,着装整洁,美观大方,不着奇装异服,头发整齐光洁,仪表端庄;教师教育幼儿不说脏话、谎话,那么,教师需先在幼儿面前举止文雅得体,不失教师风度,行、坐有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堪为表率,不开过头玩笑话,不讲牢骚话,做到讲文明、讲礼貌,以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良好行为习惯。
二、抓住时机,培养良好行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在接受教育时,一天当中有6—8小时都在幼儿园中,可以说吃、住、行、学等方面存在什么样的习惯,教师可以观察的清清楚楚。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应于生活细微处观察幼儿日常行为表现,抓住时机,相机引导、教育幼儿,让幼儿有正确的行为意识和思想习惯。
比如,早上进园时,多数孩子都跟自己家长说“拜拜”,并向老师问好,其中一个孩子不仅每天哭闹不想上学,还经常将手中的书包扔向送他上学的奶奶。我们认为必须要好好教育孩子,让他改变现状。要知道,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抓住这一点,教师给予的示范是十分有必要的。于是,每天早上看到这个孩子入园时,我会主动大声跟他问好,并蹲下来抱抱他,夸他准时来到学校,我还会拉着他的手,引导他说“奶奶再见”。刚开始,孩子还不理会。但第二天上学,他不再将书包丢向奶奶,还会主动跑到我面前,虽然并没有主动说话,但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想让我跟他主动问好。又过了几天,他主动跟奶奶说再见了。孩子的变化,让我看到了一个老师言传身教幼儿重要。
再比如,在孩子们用完餐后,我发现好多孩子的饭桌上都掉了饭粒子,还有很多孩子都没有吃完饭,剩饭、浪费粮食的现象严重。对于此现象,我简单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事件,又讲述了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使幼儿认识到浪费粮食是不正确的行为,同时,我还教幼儿背诵《悯农》这首古诗,让幼儿知晓每一粒呈现在饭桌上的粮食都是经过辛勤的汗水浇灌之后才出现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让他们知道爱惜粮食,不剩饭,拒绝浪费,做个“光盘宝宝”。
三、寓教于乐,养成良好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作为培养幼儿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重视该途径的有效利用,于轻松、愉悦的游戏学习氛围中给予幼儿引导,让幼儿在不自觉中改变不良习惯,知晓自己究竟哪做的不对,错在哪里,以后该如何改正,如何去做,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学,也就达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境界——寓教于乐,教学质量也得到优化与提升。比如,为改正幼儿乱丢乱放、不讲卫生的行为,我组织幼儿开展了一场“邋遢大王”的角色扮演游戏,在小剧场中,“邋遢大王”不讲个人卫生,经常生病,身体也发出了“最后的通告”,疼得“邋遢大王”死去活来的;“邋遢大王”经常乱丢乱放物品,结果他不是被这些物品绊倒,就是找不到想要找的东西。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对“邋遢大王”的“邋遢”有清楚的认知,并自觉反思他们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行为,知晓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勤剪指甲等,还知晓玩了的玩具或用过其它物品之后,需要将它放回原地,整理好自己的空间,以防摔倒或找不到东西的情况出现。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获得了幼儿的喜爱,还让幼儿在游戏中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无不妥之处,若有,便接受教育,既改正了不良行为,还学到了一定的道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 A家园共育,达成养成共识
1.杜绝溺爱。溺爱如同砒霜,能够幼儿慢性中毒,也能够让幼儿一剑封喉,“直面”死亡。这是一句很沉痛的话语,却也剖析了溺爱的危害。若一个孩子长期处于溺爱的环境中,幼儿必然只会一味索取,不知给予;只知被爱,不知如何爱人;只知独占,不知道分享,霸占所有的一切,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全世界都应该围绕他转,这种利己、自私的不良意识充斥着被溺爱宠坏的孩子的思想空间。人们常說:“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教师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达成养成公示,实现家校共育,让家长正确养育孩子,切勿再用溺爱扼杀幼儿,让幼儿知道给予与分享,知晓如何在享受别人的爱意的同时,去爱别人,尊重别人。
2.强化指导。教师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如微信、QQ、微博等)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及时知晓幼儿在学校的表现或让老师知晓幼儿在家的具体表现,同时,教师利用这样的平台不断强化对家长的指导,以便令家长知道如何根据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引导幼儿,促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的成长之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助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应当重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使得幼儿接触到更为专业的教学服务,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J]. 赵景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10)
[2] 巧妙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J]. 望欢. 科教导刊(下旬). 2016(01)
[3] 融习惯于一日生活中——多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J]. 李燕. 中国校外教育.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