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 打印人工椎体辅助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假体沉降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2-01-04王建华吴迪孙贺张义龙信丽丽张仁赞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河北承德067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脊髓型植入物前路

王建华 吴迪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张仁赞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河北 承德 067000)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特征为颈椎退变的基础上各种致压因素导致脊髓不同程度受压,如未及时给予治疗,可出现截瘫,甚至四肢瘫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均造成极大威胁〔1〕。因颈椎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要以保护患者的颈椎神经及功能为前提开展治疗,目前,临床上经常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入钛板内固术治疗,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治疗手段,但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术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在治疗中增添了3D 打印人工椎体植入治疗技术,不仅能根据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还能大幅度提高远期治疗效果〔2~4〕。本文拟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3D 打印人工椎体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 年5 月至2019 年10 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60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其中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4~75 岁,平均年龄(64.92±6.02)岁,病程1~13 年,平均病程(7.63±1.88)年;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51~80 岁,平均年龄(64.03±6.07)岁。病程1~14 年,平均病程(7.92±1.64)年。纳入标准:①入院前均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②均为双节段病变并压迫脊髓及神经。③患者的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入院前进行过颈椎手术或颈椎出现过严重创伤者;②患有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髓空洞、肌肉萎缩硬化等疾病者;③非双节段病变者;④患有严重其他类重大疾病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诊疗过程严格遵循伦理学原则,保障患者隐私和安全。两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性别构成、颈椎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行全身麻醉,使其呈仰卧位,取颈部右侧横行切口,随之沿皮肤切开逐渐将皮下组织及筋膜暴露,显露至椎前,定位病变节段,摘除两处病变节段的间盘,之间的椎体行次全切除减压充分后植入合适长度钛网,钛网中填充减压所得骨质和同种异体骨,放置钛板,透视内固定位置良好,椎间高度恢复,放置引流,缝合伤口。

观察组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3D 打印人工椎体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行3D 打印人工椎体植入辅助治疗,除不再应用钛网,其余操作无差异,除标准化生产的人工椎体外,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个体化的定制打印,植入物大小更精准,更利于临床操作。

1.3 疗效判定 根据脊柱功能评分术后脊柱功能评分(JOA)、脊椎功能障碍指数(DN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判定〔5~7〕,其中JOA 评分内容为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躯干感知能力及肌肉功能,评分加值共为17 分,根据病情共分为四级,当JOA 评分≥13 分,则判定为可以完成正常工作,有轻微的运动及感觉变化;当评分9~12 分,能够完成一般无难度动作;当评分5~8 分,四肢仅有部分功能性存在,但不能完成工作;当评分<4 分,患者四肢基本失去知觉,不能独立完成生活基本操作。DNI〔8〕,共由10 个问题组成,满分为50 分,主要包括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行走能力、睡眠质量、对疼痛的容忍度等,患者评分数值越高,则证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VAS 评分指标〔9,10〕,共分为3 个级别,其中最高分为10 分,7~10 分为重度疼痛,无法入眠;4~6 分为中度疼痛,睡眠质量较差;1~3 分为轻度疼痛,不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 软件进行Kolmogorov-Smirnov 检验、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对比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临床并发症为植入物坍塌、植入物移位、脑脊液渗漏、免疫排斥,对照组术后并发症(4、1、1、2 例)发生率(26.66%)显著高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0、0、1、1例)发生率(6.67%,P<0.05)。

2.3 对比术后椎间丢失高度 观察组术后6、12 个月椎间高度及丢失高度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椎间丢失高度对比(,n=30)

表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椎间丢失高度对比(,n=30)

2.4 对比植骨融合率及术后改善情况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植骨融合率〔28 例(93.33%)〕与对照组〔24 例(80.00%)〕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684,P=0.193),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即刻改善情况〔(83.45±4.84)% vs(83.63±4.28)%〕无显著差异(P>0.05)。

2.5 两组脊柱功能评分JOA、DNI 及V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JOA、DNI、VAS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12 个月两组JOA、DNI、VAS 评分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指标数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脊柱功能评分JOA、DNI 及VAS 评分指标对比(,分)

表2 两组脊柱功能评分JOA、DNI 及VAS 评分指标对比(,分)

与术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且威胁性较大的颈椎退变性疾病,长期患有此病会对患者的颈脊髓结构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害〔11〕。随着颈椎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学者们〔12~14〕对治疗此病的治疗方法愈来愈重视,对此进行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总体来看对3D 打印人工椎体辅助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假体沉降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较少〔10〕。目前手术治疗是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5〕,临床上常用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对于解除脊髓受压,缓解临床症状有较高的疗效〔16〕,但对于植入材料的选择仍面临诸多的困惑,自体骨融合率高,但取材有限,增加患者痛苦;钛网可以提供即刻的稳定支撑,但远期下沉问题明显,影响远期疗效;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发现了3D 打印椎体具有很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不易下沉。本研究提示,3D 打印人工椎体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治疗方法〔17〕,植入模型的大小、形态、体状均与患者术后的恢复有密切关联。3D 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治疗前充分与患者所需要的植入模型匹配,可以实现提早制定,提高匹配度与融合度,对减少术后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18〕。与传统植入物相比,应用的3D 打印人工椎体具有仿生骨小梁结构,利于骨长入,同时弹性模量更接近松质骨,不易出现植入物下沉,手术后患者早期的症状改善情况主要与手术减压有关,减压彻底的话,早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差别不大,但由于钛网后期下沉的影响,后期(术后3~6个月)不易下沉的3D 打印人工椎体组症状改善的临床效果更好,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还可以进行个体化的定制,因其预先制定可减少因测量误差导致植入物植入次数增多,进而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3D 打印人工椎体可以使植入物与人体骨槽更好地融合,植入的3D 打印人工椎体在维持椎体间高度,预防植入物塌陷及融合率方面均优势明显〔19〕。

综上所述,给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3D 打印人工椎体辅助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指标,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还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脊髓型植入物前路
三维管理模式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植入物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装有假牙能做磁共振检查吗?
莫愁前路无知己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对比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基于WEB的骨科植入物失效数据库软件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