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研究
2022-01-04胡旺存
胡旺存,秦 军
(1.皖西学院 法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皖西学院 金融与数学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为11831.7亿元人民币,农产品出口总额为5266.5亿元人民币[1],贸易逆差高达6565.2亿元人民币。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在全国占比低,一般在1.5%左右徘徊,如何提高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比重,是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克服的难题。我们必须研究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状况,探讨其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从而为提升质量竞争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学术界就展开对质量竞争力的研究,直到21世纪我国学者才加入此研究行列。国外学者的观点如下:一是从宏观的国与国贸易竞争角度,认为质量因素对国际贸易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并由此展开对质量竞争力的深入研究。英国学者麦克·道格尔是这一问题研究的先驱,后来彼得·斯万和马吉德·塔哈威通过分析英国主要商品竞争力状况,得出质量竞争力对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2](P50)。布拉斯特和格瑞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国际贸易宏观层次的质量竞争力分析框架[3]。二是从中观的行业发展角度提出质量竞争力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博蒙特等构建了质量竞争力指数并在医药行业以及其他健康服务领域展开应用[4]。安德森等利用美国的ACSI指数测量了美国40个行业和200多家单位的质量竞争力[5]。三是从微观的企业质量管理角度,如何提高企业质量竞争力,对这方面的讨论相对较多。戴明质量管理14要点[6](P36)、朱兰质量三部曲影响力最大[7](P62)。库姆尔等学者提出测量企业的QCI模型。
国内学者蒋家东提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对质量竞争力进行评价[8]。国内学者对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研究较多,从模型构建到实证研究都做了大量分析[9],既有国内区域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比较,也有国际不同国家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测评[10]。涉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研究的却不多见。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形成要素
笔者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特点,构建了一个更加全面并能科学地考核各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四大要素组成,共15个指标体系,包括根源要素、生产准备要素、生产过程要素、生产结果要素[11]。这四大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贯穿于质量竞争力形成的全过程。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形成要素见图1。
根源要素是企业质量竞争力形成的土壤,由质量文化、质量战略和质量管理共同组成。
生产准备要素包括原材料质量、人力资源、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等,优质的质量资源是企业高水平质量竞争力的必要保证。
图1 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形成要素作用示意图
生产过程要素包括各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产品的研发、生产的管理,支撑的力量越强大,企业质量竞争力就越大。
生产结果要素是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影响力大小的综合反映,是企业质量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二、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实证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抽样框为安徽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问卷通过安徽省农委农产品加工处分发给安徽省各地市农委,再由各地市农委随机分发给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实际回收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因为问卷采取匿名形式,所以确保了数据的客观、真实。
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它可以将多个测量指标通过统计降维的思想简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12](P95)。在对148家企业进行质量竞争力分析时,借助matlab软件,对15个反映质量竞争力指标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第一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148家企业作为样本,15个指标作为变量,对原始数据用极小——极大法标准化数据,以消除不同维度的区别,便于后续的分析。
第二步,通过计算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到原始变量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中的15个指标相关系数矩阵见图2。
由图2可知,15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差别很大,从-0.098到0.819。一般来说,相关系数大小预示着指标间相关性的强弱。从图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几点:
原材料质量
0.260员工素质0.2240.276员工培训0.3560.4810.301生产设备0.4660.5410.3480.713检测设备0.4460.4270.3260.7280.819生产技术0.2060.3110.4180.3950.5240.494企业研发0.1820.2320.2720.1230.2730.0990.4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2210.3160.4330.2480.3410.3160.3390.237生产管理制度0.2070.1690.1820.3200.3330.2930.2540.1020.144企业品牌0.2960.2280.4810.2730.3590.3790.3710.0440.3300.157产品抽检结果-0.0980.2790.1800.0850.1930.0850.2280.1720.1720.1820.036销售范围-0.0890.2580.3630.2430.3420.2970.4770.2920.3940.1210.1720.154质量文化0.2530.2680.4790.3000.3660.3670.3370.1780.4380.1860.5110.1480.462质量管理0.1870.1850.3950.2540.2520.200.3300.1220.4090.2690.4350.2030.3890.658质量战略
一是“检测设备”与“生产技术”相关系数最大,二者之间高度相关。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就可以使检测设备的完备性和先进性越好,同时越注重检测设备性能提升越能保持生产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并且还可以观察出“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生产技术”三者之间相关性都非常强,可见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保持三者的先进性、一致性和协调性更有利于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提高。
二是员工培训、产品抽检结果与质量管理三者相关系数较高,说明企业越重视质量管理,员工培训就做得越好,从而代表产品质量的产品抽检结果就会更理想,三者之间相互促进。
三是原材料质量与检测设备相关系数较高,说明企业检测设备越先进,越能保证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越高越能体现检测设备的先进性。
四是作为根源要素的质量文化、质量管理、质量战略三个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其中质量管理与其他指标的相关系数略高。说明企业加强质量文化的营造和宣传,制定合理的质量战略,注重质量管理,越有利于其他指标的改进。
五是作为生产结果要素的企业品牌和销售范围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偏低,相关性不强,说明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并没有形成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为导向的质量管理系统,导致其他指标并未对代表产品质量的结果要素产生显著影响。
第三步,选取主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获取因子,首先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得到相关关系矩阵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下表1所示。然后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前9个因子对样本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72%,一般主成分分析法要求达到85%以上,故前9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第四步,建立因子载荷矩阵。运用主成分法求得9个因子的负荷值,根据每个因子上负荷最高的那些变量来解释主成分的含义。具体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
表1 样本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表2 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2可看出:主因子1由“检测设备”“生产技术先进性”“企业研发”解释,可以看出这几个指标都与企业的科技水平有关,所以将它定义为科技主因子,科技因子对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达到36.09%,是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方面。主因子2由“质量战略”“生产设备先进性”“生产技术先进性”“检测设备”来解释,它们代表了支撑企业质量发展的非物质资源和物质资源,所以称为质量资源因子,它对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达到11.21%。主因子3由“销售范围”“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抽检结果”三个指标来说明,它们充分反映了产品质量状况,所以称为产品质量因子,它对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75%。主因子4主要由“销售范围”“企业品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解释,代表了企业被市场认可的程度,称之为认证因子,它对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6.89%。主因子5主要由“企业品牌”来解释,其因子负荷达到0.69,主因子5称为品牌因子,它对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5.85%。主因子6主要由“质量文化”来解释,其他指标因子负荷都比较低,主因子6称为质量文化因子,它对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5.38%。主因子7由“产品抽检结果”“企业研发”来解释,反映了产品从研发到终端市场的抽检整个价值链情况,主因子7称为产品价值链因子,它对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4.88%。主因子8由“生产管理”“员工培训”“质量管理”三个指标来解释,反映了企业生产、员工、质量管理状况,称为管理因子。它对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4.7%。主因子9由“员工素质”“销售范围”“员工培训”来解释,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总体情况,称为人力因子,它对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3.6%。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到了9个新的综合指标,能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做一个总的评判。
第五步,算出因子得分,进而得到每个企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的综合得分。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计算出每个企业9个主因子的得分情况,然后再由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9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之比,对得分进行加权汇总得到各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的综合得分。计算第QCIi家(i=1,2,…,148)企业的总因子得分可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QCIi=Si1×0.3609+Si2×0.1121+Si3×0.0875+Si4×0.0689+Si5×0.0585+Si6×0.0538+Si7×0.0488+Si8×0.0407+Si9×0.036)÷0.8672
其中Sij(i=1,2,…,148 ;j=1,2,…,9)是第i家企业相对于第j个主因子的得分,这样就得到每个调查样本的9个主因子得分和总体得分。
从表3中可以看到每个企业质量竞争力总体得分,可以进行相互比较,了解企业质量竞争力状况。通过观察每个企业在各个主因子上的得分,能让企业找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质量改进措施。
表3 质量竞争力排名前十位和排名后十位的企业
将被调查的148家企业按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划分为四个规模类型:一是500万元以下、二是500万元~2000万元、三是2000万元~1亿元、四是1亿元以上;将被调查的148家企业主文化程度划分为5个类型:一是小学及以下、二是初中、三是高中及中专、四是大专、五是本科及以上。通过观察排名前十位和排名后十位企业以及148家企业在各个主因子上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可以得到下面结论:
一是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质量竞争力差距很大,第一名综合得分是1.5341588,而最后一名得分是0.275422733,很多企业综合得分偏低,说明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体质量竞争力水平较低。
二是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有6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有8家企业主的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其中有5家企业主是本科及以上。而排名后十位的企业中有7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其中有5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有5家企业主的文化程度是初中。这说明企业规模越大和企业主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
三是后十名企业与前十名企业的差距主要在主因子1科技因子得分偏低,为此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大投入提高检测设备的先进性和生产技术的先进性,重视企业研发。
四是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主因子4认证因子和主因子6质量文化因子得分普遍低,企业要加快产品的“一标三品”认证工作和全省、全国知名品牌认证工作,企业还要推进ISO9000、HACCP、GMP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同时企业还要重视软实力建设,加强质量文化的宣传。
五是很多企业产品质量因子得分不高,为此企业要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和监控,让更多的农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六是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人力因子得分偏低,加强员工培训,通过岗前培训、现场指导和浓厚的质量文化熏陶使人力因子的水平提升。
三、建议
(一)对政府的建议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和指导。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就当年质量管理热点问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并把参加培训当作向政府优先贷款的必要条件,进而使培训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以政府为纽带,把科研机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紧密联系起来,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产品创新平台。同时对影响大多数企业科技进步的元素,政府要加大投入。
第三,政府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外贸易的激励政策,给予出口多的企业更多的奖励,刺激更多的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使产品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
(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议
第一,不同规模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有各自质量管理的侧重点。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及以上规模的企业应构建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2000万以下规模的企业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注重产业战略联盟的建立。
第二,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注重内部软实力的建设来弥补硬资源的不足,企业通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战略、深入开展企业质量文化宣传和教育、加强对所有员工的培训和指导等多种手段,来推动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企业要构建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为核心的质量管理系统,企业所有质量资源的使用、整个质量监控的过程和企业质量改进计划都要围绕生产结果要素而展开工作,以生产结果要素的不断改善来倒逼健全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