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际边界区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
——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

2022-01-04王慧倩贾文毓

关键词:金三角城镇化人口

王慧倩, 贾文毓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城镇化是指经济落后地人民向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地区汇集,以及城市地区向农村地区扩展的过程[1],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我国扶贫开发过程中,关键是要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但是,省际边界区域由于地理位置边缘性、经济不发达、行政隶属关系的多元化和政策不配套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是我国扶贫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区域.因此,加快推进省际边界区域城镇化进程是当下阶段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对象.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推进,协调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讨论的热点[2~6].

纵观前人研究,多数学者认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两者不相匹配,二者并不协调,也从多个角度,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程度进行探讨研究[7~13].大多数学者认为造成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有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政府政策因素、土地征用制度等[13~16].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全国或东部地区,且研究区域主要是省域范围,对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域尺度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经济欠发达区域的研究区为例,以县域为研究尺度,将熵值法和协调性测度方法相结合,分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47县市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和空间差异,并提出优化建议,从而为该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人口城镇化是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向城市人口汇集的过程,而土地城镇化不仅是城镇建筑面积的增加,还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形成优质的空间分配和高效率的土地形态.结合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8,14,15],以动态性、可比性、可获得性、区域性为原则,构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

1.2 协调发展度模型

本文将熵值法和协调性测度方法相结合作为研究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的主要方法,并运用ArcGIS10.3软件进行空间统计分析.

1.2.1 基础数据处理

采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熵值可以客观确定指标的重要程度,被用来确定评价权重,具体步骤如下[17,20]:

(1) 数据标准化

(2) 熵值法计算权重

式中:当fij=0时,lnfij无意义,将其定义为:fij=0.000 1.

(3) 计算指标权重

式中:Wi∈[0,1].

1.2.2 协调性测度方法

(1)城镇化指数计算

研究中假设人口城镇化指数为λ1,土地城镇化指数为λ2,城镇化质量为F.则计算公式:

(2)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本文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两个系统互相影响的程度定义为耦合协调度,由发展度(T)、耦合度(C)和协调度(D)组成[18,21].发展度(T)函数为:

T=aλ1+bλ2

式中:T为发展度,a、b为待定权重.

耦合度(C)函数为:

C=m{(λ1×λ2×...×λm)/(λ1+λ2+...+λm)}1/m

式中:λ(n=1,2,...,m)是各个子系统评估值;m是子系统个数,C取值为[0,1],C值越大,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反之亦然.其函数为:

C=2{(λ1×λ2)/(λ1+λ2)2}1/2

协调度(D)函数为:

为更加全面系统的进行分析,在参照已有研究的基础上[5,7,19,22],协调发展分类以及二者对比关系发展类型划分见表2.

表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类型划分标准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结合带的省际交界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该区域地处中纬度地带,辖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共47个县市,总面积约为5.8×104km2.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不协调性,用来研究省际边界区域具有代表性(图1).

图1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理位置

2.2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8年~2017年为研究区间,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8《运城市统计年鉴》《临汾市统计年鉴》《渭南市统计年鉴》《三门峡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县市统计年鉴.作图的行政区边界来源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据(http://ngcc.sbsm.gov.cn/) 1:400万数据.

3 结果分析

3.1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演变特征

由表3可知,研究区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大体呈上升趋势.从内部结构来看,2008年~2017年,虽然人口结构、生活水平整体上在优化,但增长幅度却非常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产业结构却出现降低趋势.这也反映出研究区农村地区较广,大部分地区都是贫困区,且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不发达,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发展路径相似,产业结构调整较为困难;在土地城镇化方面,随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抓住机遇,对土地城镇化建设投入强度大大提高,不管是土地利用投入还是土地利用产出都在大幅度提高,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其中2011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产出下降明显,从而使土地城镇化指数有下降趋势.

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变化来看,2008年~2017年,研究区人口城镇化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土地城镇化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人口城镇化指数一直高于土地城镇化指数.由表3可以看出,该地区城镇化呈不均衡上升趋势,人口城镇化得分从2008年0.002 5增加至2017年的0.049 7,土地城镇化得分从2008年的0.014 4增加到2017年的0.028 2.为进一步分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各县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由图2可知,研究区域除义马市人口城镇化指数(0.071 4)与土地城镇化指数(0.334 4)差距较大外,其余县域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差距都比较小.造成义马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差距大的原因是政府在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利用产出两方面虽然与其他县域投入强度相差不大,其土地面积小,仅有112 km2,因此在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地均从业人员数、地均二三产业产值、地均财政收入方面占优势,发展速度快,增长幅度高,但在人口结构、发展结构、生活水平方面投入强度没有土地投入强度大,发展速度慢,增长幅度低.同时,大部分县域人口城镇化指数都或多或少的大于土地城镇化指数,但研究区域的峰值义马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分别为0.071 4和0.334 4)、湖滨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分别为0.079 8和0.145 2)则是土地城镇化指数大于人口城镇化指数,这可能是由于它们的土地面积小造成的.

表3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

图2 2008年~2017年研究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区域指数变化趋势

3.2 城镇化发展度及耦合度

由表4可知,研究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度虽有波动,但耦合度整体水平达到了0.9,整体上是在不断优化的,且最高值出现在2010年的0.999 6,说明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该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两者内部依赖程度较高,城镇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土地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促进了人口城镇化.而发展程度缓慢上升的趋势,说明该地区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缓慢,也间接反映出研究区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需要加快发展以人口和土地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以推动该地区的整体发展.

表4 研究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评价结果

3.3 城镇化地域协调度

从时间角度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研究区县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地域差异明显,总体上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发展水平上升速度缓慢.从2008年~2017年,研究区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始终处于0.138 5到0.193 5之间,还没有达到0.2的水平,始终处于中度不协调阶段,发展速度较慢.第二,城镇化地域协调度处于波动上升趋势,2008年,协调度低值区主要集中于研究区北部地区,绝大部分县域协调度都较低,而中部区域的侯马市(0.242 7)、河津市(0.214 5)、湖滨区(0.280 9)的地域协调度较高,处于轻度不协调阶段,而义马市(0.319 8)的地域协调度更高,处于勉强调和协调阶段.到2011年,原先大部分低值区由极度不协调阶段过渡到中度不协调阶段,协调度低值区变少,协调度较高地区为尧都区、侯马市、河津市、盐湖区、临渭区、湖滨区、义马市.2014年~2017年,协调度地域变化大致相同,总的来说,极度不协调阶段还是集中在吉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而处于轻度不协调阶段的地区分别为霍州市、尧都区、曲沃县、侯马市、河津市、韩城市、临渭区、盐湖区、渑池县、灵宝市,处于勉强调和协调阶段的依旧是湖滨区和义马市.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一个不断变好的趋势.这些地区协调度好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较高,主要以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就业岗位多,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同时,对土地城镇化投入和产出发展速度较快.

从空间角度看,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从2008年~2017年,研究区协调度总体在空间上呈现出“团块状”布局,空间分异明显,且协调度与经济发展格局相一致.对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东北部县域而言,农村地区广阔,且大多以第一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都纷纷萌生对大城市的向往,从而造成这些地区人口流失,土地大面积荒废,发展速度较慢,所以协调度较低.而协调性好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二、三产业较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快,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建设投入力度较大,所以协调度稍好一点.其实这与该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具有一定相关性.第二,地级市市区和县级市的协调性明显好于县.研究区协调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湖滨区、义马市、尧都区、霍州市、侯马市、曲沃县、临渭区、韩城市、河津市、盐湖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口较为集中,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二、三产业较发达,同时土地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发展趋势较好,且对周围区域有辐射带动作用.但是这些地区热衷于“开发区”建设,人口吸纳能力有限,产业发展速度与开发区建设速度不相适应,虽然协调度相比其他地区要高,但处于勉强调和和轻度不调和两个阶段,需要科学规划,不能过分追求速度而忽略实际情况,以确保城镇化进程进入正常轨迹.

总体来说,研究区总体发展仍旧处于中度不协调阶段,发展速度缓慢但是也在逐渐往好的趋势发展,说明该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发展问题虽然有一定程度缓解,但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图3 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研究区协调度地域变化趋势

4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优化路径

(1)人口城镇化优化.第一,充分抓住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优势.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提供高工资,吸引人口到本地就业,提高城镇人口规模;第二,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实施人才引进等措施,吸引不同领域的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和优质企业,以提高劳动力边际收益.同时加快小县城的发展,根据当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小城镇企业;第三,合理控制户籍改革制度,提高城镇化门槛,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为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开拓道路.

(2)土地城镇化优化.第一,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编制土地规划,规范土地用途管制等,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避免浪费金钱、时间和精力;第二,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扩张城市规模,有效利用土地.

5 结论

(1)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处于不协调状态.在2008年~2017年间,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除了义马市人口城镇化指数(0.007 6)与土地城镇化指数(0.239 9)、湖滨区人口城镇化指数(0.079 8)与土地城镇化指数(0.145 2)差距较大外,其余的县域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的差距都较小.与此同时,除义马和湖滨区外,其他地区人口城镇化指数都或多或少大于土地城镇化指数.

(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协调度始终处于中度不协调阶段,且两者对比类型始终是土地滞后型,说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促进边界区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通过经济的发展来实现城镇化进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受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管理行为等因素;内部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因此,要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还应从户籍管理制度和有序利用土地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本文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协调度为模型,分析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对于促进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存在不足,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并且数据获取的时间序列不够长,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使一些结论存在不确定性,可靠性有待检验,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金三角城镇化人口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金三角图案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破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三角”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