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术研究和科技论文创作的功利性

2022-01-04史海英孙协胜高凌杰

天津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功利性学术研究功利

史海英,孙协胜,高凌杰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杂志社 天津 300161)

现实的功利价值取向是我国传统观念中实用性的根本,强调“实用”“实效”和“绩效”。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功利性渗透和积累在历代知识分子的思维模式和社会大众的行为心理之中,并进入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左右和支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行为[1]。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学术研究违背求知、求真、求新的本质,论文发表呈现过度功利化。学术创作的内在价值依据和评价准则日益失去曾有的自律性和规范性,而被某些外在的需求欲望所左右,一些研究和创作主体的行为不再经过严谨的理性判断,而是局限于某些短期利益的功利行为。因此,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学术研究活动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缺乏真正理性和务实的思考。一方面,功利性作为学术研究的动力基础,刺激了创作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一面,不可以单纯地对其加以彻底否定;另一方面,更不能由其毫无约束地任意发展,而形成以利益为唯一中心、以效率为唯一原则、以谋求自身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环境,而使其他人受到非公平对待,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因此,对待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中的功利问题,应该看到其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基础性作用,反思功利性的创作行为,正视其对主体能动性和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在价值认知层面对其采取批判性的扬弃态度,以倡导优秀的学术价值观,形成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公正性的论文创作环境。

1 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功利性原因剖析

与20年前相比,当前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作者方面,在急躁的功利性评价体系下,部分作者逐渐丧失对学术本身的兴趣,对于学术规范的遵守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近年来,国内外相继爆出多起“撤稿”事件,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发生[2];编者方面,不尽科学的评价体系、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不合理的刊发要求使得编者的理想与初衷不断受到现实的挑战。

具体分析不同作者群学术论文写作功利性原因如下:一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这个作者群体功利性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某种荣誉、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或是课题结题等;二是高校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作者群,主要是为顺利毕业、获得学位,毕业后谋取职位等。职称评定规定必须在某种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许多高校为显示其教学科研水平,把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发表论文数量作为其毕业或取得学位的一项重要指标,规定在校期间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我国的科研事业发展很快,立项的科研课题多,在结题时一般都会要求发表学术论文。科研院所及其他研究机构大都规定了不同职级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在相应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并且作为年终考核或其他考评的条件。以上随便一条,对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主体来说,都事关重大,绝对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样看来,作者的功利性心理,似乎也算有些“合情合理”,甚至“情有可原”。

2 功利性对学术研究及论文创作的影响

作者创作论文,总是希望能够在刊物上发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作者学术能力得以体现的重要途径之一[3],在这个层面上讲,是完全不带有功利性的。但是当作者将发表论文与论文本身之外的事物(身外之物)联系在一起,如取得同行的认可、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等,就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功利性色彩和氛围。不可否认,在牵涉到身外之物时,功利性心理调动了各级各类人员从事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也使各类学术期刊的收稿量不断上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繁荣,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学术稿件,但如果这种功利心泛滥成灾,就会使事物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今,许多基于非纯粹学术研究的目的,带有强烈功利性诉求的稿件大量涌入学术刊物,表现为学术研究及论文写作不努力,缺乏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写出来的论文没有新意,大都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现实中,在量化指标评价体系的指导下,作者的理论思维日趋缺乏,对于论文数量和所发期刊影响因子的追求促使作者群逐渐丧失其学术研究的目标,创作主体缺乏理论思维能力和洞察力,在这种情况下,学术论文发表越多,离科学精神、基本原则、学术追求就越远。

3 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的功利性应对措施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存需要是第一位的。当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身体就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时会有不舒适感、痛苦感;当生存需要得到满足,身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会有舒适感、愉悦感[4]。在直接的生存需要基础上,人还发展出间接的生存需要,即社会性需要及精神性需要,例如社会地位、尊严、荣誉、社会理想及自我实现的愿望等。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也有自己直接和间接的生存需要,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的综合作用,都或多或少带有功利性。通过调节社会、作者、编者之间的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逆转学术研究的功利性,以求达到各种关系的非功利性以及和谐统一(图1)。

图1 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的功利性应对Fig.1 Utilitarian response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aper writing

3.1 创作环境调控机制

外部机制调控是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过程层面即宏观层面对功利问题的基础性调控,是制约创作不良功利性价值判断与行为的主要外部因素,它代表着对多元利益的平衡、保障与推动力量,正确认识和评价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要求。目前学术界对是否将论文与学位、职称评审,个人评优评先互联的做法存在一定的争议。这几年,随着职称制度的改革,也提出不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价的限制性条件。近年来,国家已经陆续对职称论文松了绑,中办、国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将破除“唯论文论”[5]。但是,在这份文件中,并没有出现“职称评审将取消论文”的字眼,文件中“对论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的表述,只是表明国家正在建立多元的、更为科学的职称评审标准和考核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小的困难。除了评估论文的发表情况以外,还没有更多更合适、更容易量化的指标来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或教学水平。学术论文是专业技术人才展示其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科研成果的最佳形式,是对自己阶段性科研工作的盘点和总结。可通过宏观调控机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这实际上是对职称论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破除“唯论文论”导致的学术不端行为,改变“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标准,引导各类学术研究人员回归本职。通过对外部调控机制试探性完善与调适,促进各项政策法规落地生效和监督机制的透明化,从不同角度对创作主体学术论文的创作观以及创作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调控。

3.2 学术价值观引导机制

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的功利性应对,除宏观的政策机制外,在中观层面的行业、职业价值观引导也必不可少。学术价值观是创作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对学术活动及其关系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的观点,是对学术活动进行评价、判断、选择的内在尺度。它既是学术作为现代社会一种特殊职业的内在逻辑,也是学术共同体内部所遵循的最基本的规范和规律,表现为个体内在的价值观念与外在的社会价值规则的统一[6]。价值观的引导是对作者创作的价值判断行为的反思与调节过程,是通过对学术论文作者创作观的理性建构而实现的对功利行为的自律机制,其主要依赖于3方面内容的引导。

①在实践中反思和强化。一方面创作主体需要立足实践,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通过自身努力去影响其他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适自身的价值视野,采取积极的理性反思和批判态度去应对社会现实和学术领域不良的功利价值判断,发挥研究者应有的主导作用和创造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倡导精品意识,扩大视野,促进创造性探索,改变平庸之作,推动整个学术界学术价值的提升。

②职业责任的强化。受学术浮躁等气氛的影响和各种价值观不断碰撞,学术研究坚守学术信念的理想不断受到新的挑战。应该引导培育他们不断学习的精神,既不能因为时下拜金媚俗的风气而丧失对学术追求的动力,也不能因为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平而对“去伪存真”失去兴趣,对于学术成果,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③情感强化。为真正实现学术繁荣,维护与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研究品质是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任务,每一个研究人员都应责无旁贷,通过情感的强化,强化创作主体的兴趣、情感和意志,这是对创作主体在精神层面进行的调适。

3.3 实践策略调和机制

作为编者,当面对作者功利性创作时,编者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作者。在积极给予作者足够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要直言不讳地指出其中的问题,为作者和期刊负责。通过正向引导、迂回策略、主动作为,为作者创造良好的学术创作环境。通过不同作者、不同稿件质量可将处理情况分为以下3个层次:首先,处理较高质量稿件时,应当承认其中确有部分质量不错的稿件,如无大碍,满足作者关于论文发表及时间等方面的诉求,在坚持办刊原则的基础上,编者尽可网开一面刊登他们的稿件,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各方高兴;其次,一般质量的稿件,当作者表达了自己特殊的诉求,编者可给予必要的关注,因这类稿件已经具备了修改基础,作者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编者可以耐心指导作者进行修改,使其论文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再次,质量较差甚至很差的稿件,必须严词或婉言拒绝刊登。拒绝刊登不符合期刊刊发要求的稿件是理所当然、坚持原则的行为,是编者崇高职业精神的表现,也是正确引导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功利性行为的正确途径。

4 结语

“功利性”是创作主体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求的资源的趋利反映,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当代中国正处于高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在本应属于“净土”的学术界也受到功利需求欲望不断膨胀的冲击,使创作主体行为的功利性不断增强,使创作价值中的社会效益、社会公平与公正的价值取向出现失衡。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任由此现象发展。通过积极主动作为,在各种层面实施调节机制,期望实现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中功利性行为的“软着陆”。

猜你喜欢

功利性学术研究功利
论研究生的学术批判素养
辽宁兴城觉华岛历史学术研究综述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特长班”该少些功利性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