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某水电站工程厂房区泥质岩工程地质性状研究
2022-01-04董承山方海艳
董承山,方海艳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
0 引言
国外某水电站位于印度河(Indus River)支流吉拉姆河(Jhelum River)上,该项工程拟建的主电站装机1100MW(4×275MW),电站厂房区岩性为第三系中新统Murree组(N1Tm)地层,由砂岩和泥质岩组成[1],其中泥岩类软岩约占1/3,呈棕红色,泥质结构,局部含绿泥石,有干裂现象。由于成岩时间较短、胶结程度较差,岩石强度低。新鲜状态为中厚层-厚层,受构造影响强烈,局部劈理发育,呈页岩状。通过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及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泥质岩工程地质性状进行研究[2]。
1 泥质岩矿物成分
根据当地试验室岩相磨片鉴定结果,泥质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石英和方解石,平均含量分别为59.8%、17.3%和10.0%,其中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含量介于59.0%~60.5%之间。
国内磨片鉴定结果为:褐铁矿化含粉砂泥质粉泥晶灰岩、褐铁矿化灰质泥岩和褐铁矿化粉细砂灰质泥岩。
2 泥质岩物理力学性质
泥质岩的物理性质指标统计值见表1。
表1 厂房区泥质岩物理性质统计表Tab.1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rgillaceous rock at powerhouse area
3 泥岩的力学特性
3.1 膨胀性
分别进行了6块钻孔中泥岩样品的膨胀试验,膨胀力Pp为78~533kPa,平均值为137kPa;轴向自由膨胀率Fs为0.69%~1.85%,径向自由膨胀率Fs为0.46%~2.24%。该区泥岩的自由膨胀率均小于3,根据相关标准判断,厂房区的泥岩为非膨胀岩。
3.2 崩解性
这些岩石样品具有不同程度的遇水崩解、失水干裂等现象,见图1。
图1 泥质岩遇水崩解和失水干裂现象Fig.1 Phenomenon of disintegration and desiccation crack after absorbing water
为了解泥岩岩块随时间变化情况下的崩解情况,基于岩块的纵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钻孔揭露泥岩、粉砂质泥岩等岩芯样品进行了测试。初始测试时间为岩芯从钻孔内取出时间;测试的时间间隔为1~24h不等。
①泥岩:岩芯波速-时间衰减曲线呈下降型,见图2,初始波速分别为2210、2570m/s。在0~22h阶段,随时间增加,波速急剧降低,至8h末,波速值分别为2050、2290m/s,与初始波速相比,波速下降率分别为7.2%和10.9%,平均9.1%;至22h末,波速值分别为1280、1790m/s,波速下降率分别为42.1%和30.4%,平均36.3%;22h之后,波速曲线呈平缓波动、基本趋于稳定。
图2 泥岩Vp-t曲线(下降型)Fig.2 Vp-t curve of argillaceous rock(descending type)
②粉砂质泥岩:岩芯波速-时间衰减曲线呈上升-下降型,见图3,初始波速为2950、3080m/s,平均值为2985m/s;随时间增加,波速逐渐增大,在16~25h时达到峰值,最大值为3090、3340m/s,增长率分别为4.7%和8.4%,平均6.6%;之后开始逐渐下降,至30~47h间急剧降低;约47h之后,波速曲线整体上呈缓慢下降或波动下降,至166~196h后达到相对稳定,波速值分别为2720、2530m/s,平均值为2625m/s,比初始波速分别下降7.8%和17.9%,平均12.1%。
图3 粉砂质泥岩Vp-t曲线(上升-下降型)Fig.3 Vp-t curve of silty mudstone(ascending-descending type)
3.3 流变性
工程实践与研究结果[3-5]表明:岩石的流变破坏普遍存在,对钻孔泥岩样进行了蠕变试验,其中原状样5组,重塑样5组,试验围压分别为3、4、5MPa。
试验结果反映出明显的蠕变特征。采用幂指数拟合模型来反映其蠕变特性,该模型的一维形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A、m、n为待定参数,ε为应变,σ为偏 应力(MPa),t为时间(h)。拟合得到的蠕变参数 见表2。
表2 拟合得到的试样蠕变参数Tab.2 Fitted creep parameters of testing samples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①电站厂房区泥质岩具有胶结程度较弱、力学强度较低的工程特性。
②天然状态下的泥质岩工程特性较为稳定,但浸水饱和后急剧恶化,尤其是在干燥失水后二次浸水条件下,可能出现蠕变、崩解或膨胀等现象。
③施工期应避免开挖面长时间暴露、风干或泡水,尽量保持工作面的天然状态,是防止或减少泥岩工程性质恶化的重要措施[2]。
④建议对泥质岩的一期支护采用能够封闭围岩的柔性支护为主,且在开挖后8h之内完成,以充分保护岩体强度,降低围岩塑性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