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Hcy PCT HCT水平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2-01-04赵冰,刘巍,刘丹
赵 冰, 刘 巍, 刘 丹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消化二病区, 辽宁 盘锦 12400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伴有全身以及局部并发症的AP,具有病程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AP现已成为消化疾病入院患者的首位病因,且存在持续增高的趋势,其预后受腹腔出血、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感染是导致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而SAP感染与肠黏膜损伤有关[3]。完整的肠黏膜可形成一道屏障,防止肠道菌群进入肠腔外的其他器官,但当肠黏膜发生缺血缺氧、炎症因子过度释放等发生时,肠道环境稳态被破坏,引起SAP患者细胞凋亡。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可由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对血管造成损伤和破坏[4];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主流的感染诊断指标,可反映全身炎症反映的活跃程度[5];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是静脉补液的监测指标,其水平升高与SAP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6]。目前临床已有研究表明SAP患者存在血清Hcy、PCT、HCT水平异常变化,但关于上述因子与肠黏膜损伤的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SAP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治寻找新的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诊治的152例SAP患者(SAP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符合SAP诊断标准[7],具体为具备急性、持续性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上限3倍,并具有以下症状之一者:a.胰腺坏死等局部并发症,b.器官衰竭,c.Ranson评分≥3分,d.APACHE-Ⅱ评分≥8分等。②无既往相关病史;③检测前未给予相关治疗;④发病24h内入院者;⑤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近半年存在腹部手术史;②近期存在影响血清Hcy、PCT、HCT水平的相关药物使用史;③因溃疡性结肠炎等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肠黏膜损伤;④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根据肠镜检查判断SAP患者是否发生肠黏膜损伤,并分为损伤组(110例)和未损伤组(42例)。另选择同期本院体检,且经肠镜检查无肠黏膜损伤的健康志愿者92例作为对照组。损伤组患者男81例,女29例;年龄38~71岁,平均(53.34±8.15)岁。非损伤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36~69岁,平均(52.73±9.62)岁。对照组男63例,女29例;年龄35~72岁,平均(53.69±8.46)岁。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检测方法: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C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cy、PCT水平,具体方法如下:于空白孔、标准孔、待测样品孔中分别加入样品稀释液、标准品、待测样品各100μL,采用封板膜密封酶标板,于37℃孵育90min;弃去孔内液体、甩干,将生物素抗人Hcy/PCT抗体工作液加入各孔,封板,37℃孵育60min;洗板3次,各孔加入ABC工作液100μL,37℃孵育30min;洗板5次,各孔加入TMB进行显色反应,采用酶标仪测量各孔的OD值,并计算样品浓度。
1.3观察指标:①比较损伤组、未损伤组以及对照组三组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②根据相关文献标准对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分级[8],具体为:将肠黏膜无损伤,正常定义为0级;轻微肠道黏膜损伤,绒毛顶端上皮脱落定义为1级;中度损伤,部分黏膜隐窝存在破溃定义为2级;严重损伤,大部分黏膜隐窝存在破溃定义为3级;肠道腔壁坏死,黏膜以及黏膜下层出现坏死定义为4级;肠道透壁以及肠壁均坏死,存在出血定义为5级。比较不同肠黏膜损伤程度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③分析血清Hcy、PCT、HCT水平与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④分析血清Hcy、PCT、HCT水平对于SAP患者肠黏膜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比较:SAP组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损伤组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显著高于非损伤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血清Hcy PCT HCT水平比较
2.2不同肠黏膜损伤程度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比较:随着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升高,血清Hcy、PCT、HCT水平逐渐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不同肠黏膜损伤程度患者血清Hcy PCT HCT水平比较
表3 血清Hcy PCT HCT水平与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2.3血清Hcy、PCT、HCT水平与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血清Hcy、PCT、HCT水平与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见表3。
2.4血清Hcy、PCT、HCT水平对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的预测价值:血清Hcy、PCT、HCT水平三者联合预测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的AUC值、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见表4和图1。
图1 血清Hcy、PCT、HCT水平预测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的ROC曲线
表4 血清Hcy PCT HCT水平对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的预测价值
3 讨 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过度炎症反应、肠道菌群的失调等均是引起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的原因,而其导致的细菌移位的发生会反作用于患者,诱发、加重S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加重疾病进展,影响患者预后。故肠黏膜损伤的保护对于SAP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SAP患者肠黏膜损伤涉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炎症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参与,目前临床对于肠黏膜损伤机制仍尚未明确,故分析相关血清指标与肠黏膜损伤相关性对于病情的监测和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9]。
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重要因素,Hcy是蛋氨酸在体内代谢的重要产物之一,既往研究表明Hcy可导致结肠炎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率升高[10]。进一步研究发现,Hcy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小板凝集等作用,同时参与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肠道局部抗炎和抗凝功能紊乱。PCT是人类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在病理状态下,白细胞介素-6、内毒素等炎性因子均能刺激PCT的合成分离。既往研究认为,AP患者血浆PCT与肠通透性指数呈正相关,可反应肠屏障功能衰竭情况[11]。另有研究也发现PCT可通过放大机体的炎症反应参与肝硬化患者肠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12]。HCT可反映血液粘稠度。既往研究表明SAP患者早期可出现HCT水平的升高[1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SAP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根据是否发生肠黏膜损伤对SAP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损伤组患者血清Hcy、PCT、HCT水平显著高于非损伤组,提示血清Hcy、PCT、HCT水平的异常变化可能对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的预测具有一定意义。推测上述结果产生原因可能是SAP发生时,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菌群变化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肠屏障功能受损,屏障功能障碍,导致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进而导致大分子物质通透性增加,如血清Hcy、PCT水平升高;而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大量从肠道漏出丢失,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HCT水平升高。同时本研究通过ROC曲线也显示血清Hcy、PCT、HCT水平三者联合预测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的AUC值、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提示血清Hcy、PCT、HCT水平联合对于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此外,本研究对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显示随着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升高,血清Hcy、PCT、HCT水平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y、PCT、HCT水平与SAP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提示监测血清血清Hcy、PCT、HCT水平可反映肠黏膜损伤程度。SAP的发生会促使机体启动炎症反应,释放多重炎症因子,而过度炎症反应会对肠道组织产生损伤,Hcy水平升高可引起肠道局部抗炎、抗凝功能紊乱,加重机体肠道微循环的炎症损伤和高凝状态;PCT升高可增强对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的放大效应促进肠黏膜的损伤等,进而加重肠黏膜损伤程度。肠黏膜损伤的加重会进一步加重机体肠道缺血,致使机体循环不足,HCT水平也因此更高。
综上所述,SAP患者均存在血清Hcy、PCT、HCT水平异常变化,检测上述指标不仅有利于预测肠黏膜损伤的发生,还可较好反映肠黏膜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